玉竹

目录

1 拼音

yù zhú

2 英文参考

Polygonatum officinale All.[朗道汉英字典]

radices polygonati officinalis[朗道汉英字典]

rhizoma polygonati officinalis[朗道汉英字典]

drug solomonseal[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agrant solomonseal rhizom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hizoma Polygonati Odorati(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ragrant solomonseal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玉竹为中药名,出自《吴普本草》[1]。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的干燥根茎[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hizoma Polygonati Odorat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fragrant solomonseal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萎蕤、葳蕤地节、葳参、铃铛菜、尾参[2]

7 来源及产地

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的根茎[2]。主产河南、江苏、辽宁、湖南、浙江等地[2]

8 性味归经

甘,平[2]。入肺、胃经[2]

9 功能主治

滋阴润燥,除烦止渴[2]

1.治热病伤阴,肺胃燥热,咳嗽少痰,心烦口渴,消谷易饥,小便频数,筋脉失养而挛痛[2]

2.适用于素体阴虚,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2]

3.近用于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2]

10 用法用量

煎服:9~15g[2]

11 化学成分

本品含玉竹黏多糖、玉竹果聚糖、白屈菜酸、吖丁啶-2-羧酸、山柰酚阿拉伯糖苷、鞣质及微量皂苷[2]

12 药理作用

曾报导其根茎、浆果中含有强心成分[2]。玉竹对大鼠和兔实验性高血糖、高血脂有抑制作用[2]。对小鼠实验性结核有轻度治疗作用[2]

13 玉竹的药典标准

13.1 品名

玉竹

Yuzhu

POLYGONATI ODORATI RHIZOMA

13.2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

13.3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长4~18cm,直径0.3~1.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和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须根痕和圆盘状茎痕。质硬而脆或稍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嚼之发黏。

13.4 鉴别

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扁圆形或扁长方形,外壁稍厚,角质化。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黏液细胞,直径80~14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外韧型,稀有周木型,散列。

13.5 检查

13.5.1 水分

不得过16.0%(附录ⅨH第一法)。

13.5.2 总灰分

不得过3.0%(附录ⅨK)。

13.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0.0%。

13.7 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无水葡萄糖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制成每1ml含无水葡萄糖0.6mg的溶液,即得。

13.7.1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0ml、1.5ml、2.0ml、2.5ml、3.0ml,分别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述各溶液2ml,置具塞试管中,分别加4%苯酚溶液1ml,混匀,迅速加入硫酸7.0ml,摇匀,于40℃水浴中保温30分钟,取出,置冰水浴中5分钟,取出,以相应试荆为空白,照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在490 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3.7.2 测定法

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水100ml,加热回流1小时,用脱脂棉滤过,如上重复提取1次,两次滤液合并,浓缩至适量,转移至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加乙醇10ml,搅拌,离心,取沉淀加水溶解,置50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4%苯酚溶液1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无水葡萄糖的重量(mg),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玉竹多糖以葡萄糖(C6H1206)计,不得少于6.0%。

13.8 玉竹饮片

13.8.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厚片或段。外表皮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有时可见环节。切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嚼之发黏。

13.8.2 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药材。

13.8.3 性味与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经。

13.8.4 功能与主治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13.8.5 用法与用量

6~12g。

13.8.6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13.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1.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