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肚痈

目录

1 拼音

yú dù yōng

2 注解

3 疾病科属

外科

4 疾病概述

鱼肚痈是指小腿部位皮肉之间的急生化脓性疾患,又称腓现代医学的小腿腓肠肌部位的急生化脓性蜂窝组织炎。

5 诊断要点

1、初起腓腨部胀痛不舒,不能着力,影响活动,继而皮肤焮红,边界不清,高肿疼痛。伴有怕冷发热,纳呆,便秘,尿赤等全身症状。

2、约1周左右成脓,局部疼痛加剧,按之有波动感。

3、溃后脓出黄稠,全身症状随之减轻或消失。若疮色紫暗漫肿,溃脓迟缓,脓水清稀,则疮口难敛。

4、本病需与附骨疽相鉴别。附骨疽起病较急,伴高热寒战,疼痛彻骨,惧动。后皮红肿胀,疼痛可变轻,溃出脓液初稠后薄,疮口不易愈合,形成窦道,可探到死骨。

6 辨证分析

1、本病主要由肝脾、膀胱湿热下注与气血凝结而成,或因劳伤筋脉,外伤瘀血,感染邪毒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局部红肿疼痛,肿势易聚,脓出黄稠,疮口容易愈合,预后一般多顺。

2、本病之因由湿热火毒所致,然证有虚实,毒有轻重,位有浅深之分。实火之证,湿热火毒虽盛,然正气尚属不虚,气血充足,束拘毒邪,则肿势易聚,易脓易溃易敛,病较轻浅;虚火之证,毒盛而正气虚,气血不能束拘毒邪,则肿势难聚,难脓难溃难敛,病较深重。治疗以清热解毒,和营利湿为原则。

7 辨证论治

7.1 实火证

证见

局部红肿焮痛,肿势易聚,脓成易溃,出脓黄稠。身伴寒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和营利湿。

方药

1、主方:五神汤(邹岳《外科真诠》)合萆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处方:金银花15克,地丁12克,生山栀9克,黄柏9克,泽兰9克,赤芍9克,丹参12克,苍术9克,萆薢30克,土茯苓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脓成者,加穿山甲9克、皂角刺9克,去地丁、生山栀。溃后一般不需内服药,体虚者宜补益气血,方用八珍汤加减(处方参照一般痈)。

2、中成药四妙丸,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单方验方:地蜈蚣草方(江苏省高邮县人民医院验方)处方:鲜地蜈蚣草30~60克,捣烂冲服,每日1剂。外用以鲜地蜈蚣草60~120克,洗净贽烂,加少许干面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7.2 虚火证

证见

局部结肿胀痛,身热口干,溃脓较难,脓出黄稠;或脓毒伤筋,足趾践地而行;或见疮色紫暗,漫肿难聚,溃脓迟缓,脓水清稀,疮口难敛。

治法

初期标实,宜清热利湿,和营解毒;后期本虚,宜气血双补。

方药

1、主方(1) 萆薢化毒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处方:萆薢30克,当归尾9克,牡丹皮9克,防己12克,薏苡仁15克,川牛膝9克,生甘草6克,金银花12克,连翘9克,木瓜12克。水煎服,每日1剂。(2) 不消者宜托毒透脓,方用托里消毒散(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处方:党参15克,白术9克,川芎6克,当归9克,金银花12克,茯苓15克,白芷9克,赤芍9克,生甘草6克,黄芪15克,桔梗9克,薏苡仁15克。水煎服,每日1剂。(3) 溃后宜用十全大补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当归9克,白芍9克,川芎6克,熟地黄15克,人参9克(另炖),茯苓15克,白术9克,甘草3克,黄芪15克,肉桂2克(焗服),生姜9克,大枣9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1) 四妙丸,用法参照灾火证。适用于初起。(2) 一粒珠,每次1丸,每日2~3次,黄酒或温开水送服。(3) 西黄丸,每次3克,每日2次,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4) 十全大补丸,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渐开水送服,每日2次。适用于溃后。

3、单方验方参照实火证单方验方。

外治法

1、实火证初期外敷金黄膏、玉露膏。脓成切开排脓,掺八二丹,外敷金黄膏。脓尽改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收口。

2、虚火证初期外敷冲和膏。脓成切开,脓水稠者参照实火证处理,脓水清者掺阴毒内消散,外敷阳和解凝膏。脓尽用生肌白玉膏外贴收口。

7.3 其他疗法

1、饮食疗法参照“一般痈”饮食疗法。

2、预防调护(1) 患病后卧闲休息,抬高患肢。(2) 疮口愈合后,逐日适当锻炼活动,以利筋骨。(3) 腓腨部有外伤者,应积极治疗,以免染毒为患。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