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偏盛

目录

1 拼音

yīn yáng piān shèng

2 英文参考

excess of either yin or ya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cess of either YIN or YANG[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elative excess of yin or yang[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阴阳偏盛(阴阳偏胜)(excess of either yin or yang[1])为病机[2]。是阴偏盛导致阳虚,阳偏盛导致阴虚的病理变化的统称[2]。阴邪以寒、静、湿为特点,侵犯人体,致阴偏盛;阳邪以热、动、燥为特点,侵犯人体,致阳偏盛[2]

4 关于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yin-yang disharmony[2])亦称阴阳偏胜[3]。为中医基本病机之一[4]。是阴阳失去平衡协调的各种病理变化的统称[4]。阴阳失调的内涵很广,它贯串在一切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5]

4.1 阴阳失调与疾病的关系

人体内外、表里、上下各部分之间,以及机体的物质与物质,功能与功能,功能与物质之间,必须经常保持其相对的阴阳协调关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这是健康的表现[5]。人体在疾病过程中,由于阴阳偏盛偏衰失去相对平衡,出现的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变化[5]。疾病的发生及其病理过程,正是各种原因引致体内阴阳失去协调关系的结果[5]。无论病变部位、病势趋向、病性寒热以及邪正虚实的消长等,无不体现了阴阳相对两方面的偏胜和偏衰[5]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阴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4.2 阴阳失调的临床表现

阴阳失调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阳偏胜(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亡阴亡阳等[5]

5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9.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8.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6.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9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