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柴胡

目录

1 拼音

yín chái hú

2 英文参考

radices stellariae dichotomae[朗道汉英字典]

starwort ro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tellariae radix[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anceolate starwort ro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tarwor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Stellari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tarwort roo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银柴胡

银柴胡为中药名,出《本草纲目》。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 的干燥根[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adix Stellar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starwort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牛胆根、沙参儿。

沙参儿、土参[2]

7 来源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 的干燥根[2]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gypsophiloides Fenzl.的根[2]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dichotoma L. var.lan-ceolataBunge的根。

8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簇生,数回叉状分枝,节稍膨大,密被毛茸。叶对生,披针形,上面疏被毛或几无毛,下面被短毛。聚伞花序,花梗细,有柔毛;萼片5,披针形,边缘白色,膜质;花瓣5,白色,与萼片近等长,先端2裂;雄蕊10;子房上位,花柱3,丝状。蒴果近球形,熟时先端6裂。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干草原或石缝中。

9 产地

银柴胡主产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2]

10 采收与初加工

8~10月挖根,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11 生药性状

根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1~2.5cm。表面淡黄色或黄白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具孔状凹陷,习称“沙眼”。顶端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茎痕,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

12 性味归经

银柴胡味甘、苦,性凉;入肝、胃经[2]

13 银柴胡功效与主治

银柴胡具有清虚热,除疳热的功效,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银柴胡具有清热凉血,退虚热的功效,治虚劳骨蒸,阴虚久疟,小儿疳热羸瘦,虚热引起的吐血、衄血、崩漏[2]

14 银柴胡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2]

15 银柴胡的化学成分

银柴胡含呋喃酸、6,8-双-C-半乳糖基芹黄素(6,8-di- C- galactopyranos-ylapigenin)、汉黄芩素及6-c- 半乳糖基异野黄芩素(6- C- galactopyranosyl- isoscutellerein)等。性味性微寒,味甘。

银柴胡含皂苷、菠菜甾醇、银柴胡环肽Ⅰ、下豆甾烯醇葡萄糖苷等[2]

16 银柴胡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银柴胡

Yinchaihu

STELLARIAE RADIX

16.2 来源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1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栽培品于种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4月中旬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16.3 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5~2.5cm。表面浅棕黄色至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和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

栽培品有分枝,下部多扭曲,直径0.6~1.2cm。表面浅棕黄色或浅黄棕色,纵皱纹细腻明显,细支根痕多呈点状凹陷。几无砂眼。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折断面质地较紧密,几无裂隙,略显粉性,木部放射状纹理不甚明显。味微甜。

16.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至10余列。栓内层较窄。韧皮部筛管群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发达。射线宽至10余列细胞。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以射线细胞中为多见。

(2)取本品粉末1g,加无水乙醇10ml,浸渍15分钟,滤过。取滤液2ml,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蓝微紫色的荧光。

(3)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测定,在27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16.5 检查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 K)。

16.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甲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0.0%。

16.7 银柴胡饮片

16.7.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16.7.2 性味与归经

甘,微寒。归肝、胃经。

16.7.3 功能与主治

清虚热,除疳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16.7.4 用法与用量

3~10g。

16.7.5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6.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