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珠

目录

1 拼音

yī lì zhū

2 概述

一粒珠为方名,同名方约6首。

3 一粒珠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Yilizhu

3.2 标准编号

WS3-B-0172-90

3.3 处方

穿山甲(制) 480g 乳香(醋制) 40g 没药(醋制) 40g 麝香 10g 朱砂 10g 雄黄 10g 冰片 10g 珍珠 7g 牛黄 7g 蟾酥(酒制) 3g

3.4 制法

以上十味,除麝香、冰片、牛黄、蟾酥外,朱砂、雄黄、珍珠分别水飞 或粉碎成极细粉;另取糯米 240g蒸熟,干燥,与其余穿山甲等三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 冰片、牛黄、蟾酥分别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即 得。?

3.5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咸、辛、苦。

3.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2页)。

3.7 功能与主治

活血,消肿,解毒。用于痈疽疮疖,乳痈乳岩,红肿疼痛。

3.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 5g,一日一次。

3.9 注意

孕妇忌服。本品含剧毒药,不可多服。

3.10 规格

每50粒重 3g

3.11 贮藏

密封。

3.12

穿山甲分为四份,分别炮制。

(1) 120g用食用植物油制酥。

(2) 120g砂烫醋淬,打碎,再用食醋 20g浸拌微炒。

(3) 120g砂烫醋淬,打碎,用松萝茶煮液(松萝茶 20g水煮 2次,共约 1小时,合 并煮液,浓缩至适量)浸拦微炒。

(4) 120g砂烫醋淬,打碎,用苏合油(苏合油 20g,熔化)拌匀微炒。

4 《良方集腋》卷下方之一粒珠

《良方集腋》卷下方之一粒珠组成为全穿山甲一只重二十四两(分四足炙黄色,一足用米醋炙,一足用松萝茶煎汤炙,一足用麻油炙,一足用苏合油炙),牛黄、珍珠各三钱,朱砂(水飞)、麝香、冰片、雄黄各四钱,蟾酥(人乳化,饭锅蒸,或用烧酒化)一钱二分。为细末,方内蟾酥化入,再加苏合油拌捣,至光亮为度,作丸,每粒重五分,晒干用白蜡封固。每服一丸,人乳化开,陈福酒送下,症重者倍服。治无名肿毒,对口搭手,痈疽发背等症,已成者即溃,未成者即消。若治小儿惊风,用胆南星一分,钩藤、橘红各三分煎汤化服;闷痘初起,芦根煎汤化服。[1]

5 《中药制剂手册》方之一粒珠

《中药制剂手册》方之一粒珠组成为穿山甲750g,乳香(醋炙)、没药(醋炙)各60g,牛黄、珍珠(豆腐制)各7.5g,朱砂、麝香、冰片、雄黄各15g,苏合油30g,蟾酥(酒制)4.5g。将穿山甲分作四等份,一份用砂子烫,一份用香油制酥,一份用醋30g浸拌炒,一份用绿茶30g熬透去渣,取汁浸拌微炒后与余药同研为末,另取糯米750g,蒸饼为糊,苏合油炖化,共和丸,每丸重1.5g,蜡皮或蜡纸封固。每服一丸,酒或温开水送下。功能活血消肿,止疼解毒。治痈疽疮疖,乳痈乳癌,一切肿毒红肿疼痛,未溃可消,有脓速溃。孕妇忌用。[2]

6 《青囊秘传》方之一粒珠

6.1 方名

一粒珠

6.2 组成

全川山甲(炙)1只,原寸香5分。

6.3 主治

《青囊秘传》方之一粒珠治一切痈肿流注,及小儿惊风。

6.4 用法用量

口服。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服。

7 《绛囊撮要》方之一粒珠

7.1 方名

一粒珠

7.2 别名

一粒丹、一粒珠丸

7.3 组成

全穿山甲(一足用好醋制,一足用松萝茶制,一足用麻油制,一足用苏合油制,俱连一边身子,如鳞甲有不全处,须再取一具,视取原缺处者补全,同炙淡黄色为度,焦黑不可用)1具,犀牛黄3钱,真珠3钱,大劈砂4钱,明雄黄4钱,原麝香4钱,梅花冰片4钱。

7.4 功效

消肿解毒。

7.5 主治

《绛囊撮要》方之一粒珠治一切无名肿毒,对口搭手,痈疽发背,小儿惊风,闷痘初起,流注流痰,附骨阴疽,乳痈,乳癌。

7.6 用法用量

服时用人乳化开,真陈酒煮,冲服1丸,量佳不妨多饮,盖暖患处,重症倍服。小儿惊风,用陈胆星1分,钩藤3分,橘红3分,煎汤化服1丸;闷痘初起,用白芦根汤化服1丸。

7.7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加入蟾酥1钱2分,人乳化,饭锅上蒸,再量入苏合油,打和为丸,每丸干重3分。

7.8 用药禁忌

怯弱、吐血、疔症、孕妇忌服。此丹药味贵重,峻利非凡,凡外科小症,幸勿轻用。

7.9 附注

一粒丹(《内外科百病验方大全》)、一粒珠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8 《理瀹》方之一粒珠

8.1 方名

一粒珠

8.2 组成

雄黄1两,五倍子1两,枯矾5钱,葱头5个,肉桂1钱,麝香1分。

8.3 主治

《理瀹》方之一粒珠治霍乱呕吐泄泻。

8.4 用法用量

贴脐,用热物熨。

8.5 制备方法

捣成饼。

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