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林
医林 医界的别称。古代称文士所荟萃的士界为士林,由此衍生,而将医生组成的医界称为医林。作者:
-
《医林纂要探源》
《医林纂要探源》 综合性医书。十卷。清·汪绂辑于1758年。作者集诸家医书分类编辑而成。卷一医源,共47条,阐述阴阳五行、脏腑部位功能、脉象;卷二-三分析药性180余味;卷四-十选辑方剂630余首,以张仲景、李东垣方居多。全书资料比较丰富,条理清晰。然终属述而不作,无多创见。现存五种清刻本。作者
-
《医林纂要探源》
《医林纂要探源》 综合性医书。十卷。清·汪绂辑于1758年。作者集诸家医书分类编辑而成。卷一医源,共47条,阐述阴阳五行、脏腑部位功能、脉象;卷二-三分析药性180余味;卷四-十选辑方剂630余首,以张仲景、李东垣方居多。全书资料比较丰富,条理清晰。然终属述而不作,无多创见。现存五种清刻本。作者
-
医林改错——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古医书中脏腑结构认识不实之处进行更正;并论述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下卷分别对半身不遂、瘫痿、痘毒吐泻转筋、小儿抽风、痘症、妇人胎产等作了探讨,持论立方,便于临床检用。全书载方33首,其中大多具有临床效应,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目录:卷上医林改
-
医林硕果累累药苑奇葩芬芳——医药领域两人及35个项目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奖
本报北京讯记者白毅报道1月9日,记者从国家科技部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获悉,2005年度国家科技奖在医药领域一批重要项目和个人榜上有名,喜获殊荣。其中,肝脏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个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两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
-
《医林改错》对《黄帝内经》的继承与发挥
《医林改错》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的心得之作,也是他的心血之作,书中既有他从事解剖实践和医事活动的笔记式记录,又有他临证实践和诊疗经验的病案式总结,还有他谈医论道和评古说今的书评式叙述,凝结了作者一生从事医学研究临床的心得,在一些领域里把祖国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此书成于1830年(
-
《医林改错》版本及王氏族谱
;1831年3月29日)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人。字勋臣。青年时曾“纳粟捐千总,获“武庠生衔,未入行伍。二十岁许学医,终成医林巨擘。清任晚年将其一生医学理论与治验收于《医林改错》,撰成中医不朽经典,影响巨大而深远。 《清史稿·艺术传》记载:清代医学,多重考古
-
《医林指月》
《医林指月》 医学丛书。清·王琦辑。刊于1767年。共辑集宋、元、明、清时医著十二种(另附一种)。计有《医学真传》、《质疑录》、《医家心法》、《易氏医案》、《芷园臆草存案》、《伤寒金镜录》、《痎疟论疏》、(附《痎疟疏方》)、《达生篇》、《扁鹊心书》、《本草崇原》、《侣山堂类辨》、《学古诊则》。每
-
《医林指月》
《医林指月》 医学丛书。清·王琦辑。刊于1767年。共辑集宋、元、明、清时医著十二种(另附一种)。计有《医学真传》、《质疑录》、《医家心法》、《易氏医案》、《芷园臆草存案》、《伤寒金镜录》、《痎疟论疏》、(附《痎疟疏方》)、《达生篇》、《扁鹊心书》、《本草崇原》、《侣山堂类辨》、《学古诊则》。每
-
《医林绳墨》
·方隅编集,方谷校正。刊于1584年。本书论述多种常见病证,包括中风、伤寒、疟、痢、痰、喘等内科病,以及一些妇科、外科、五官口舌病证等。编写的特点以医论为主,辨证求因,随证处方。其理论宗《内经》、仲景学说,参考金元诸家之论,结合己见。对于前人论述病症方论不齐的情况,予以参酌补充。本书内容原系方谷为
-
《医林绳墨》
·方隅编集,方谷校正。刊于1584年。本书论述多种常见病证,包括中风、伤寒、疟、痢、痰、喘等内科病,以及一些妇科、外科、五官口舌病证等。编写的特点以医论为主,辨证求因,随证处方。其理论宗《内经》、仲景学说,参考金元诸家之论,结合己见。对于前人论述病症方论不齐的情况,予以参酌补充。本书内容原系方谷为
-
《医林改错》
《医林改错》 医论著作。二卷。清·王清任撰于1830年。作者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数十年坚持对人体结构进行观察研究,并亲自去坟地、刑场观察尸体脏器,从而写成此书。上卷以论脏腑为主,其所绘改正脏腑图及对脏腑的见解,纠正了前人脏腑论述方面的一些错误。但书中对人体结构的记述还存在着主观臆测或不恰当之处;
-
《医林改错》
《医林改错》 医论著作。二卷。清·王清任撰于1830年。作者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数十年坚持对人体结构进行观察研究,并亲自去坟地、刑场观察尸体脏器,从而写成此书。上卷以论脏腑为主,其所绘改正脏腑图及对脏腑的见解,纠正了前人脏腑论述方面的一些错误。但书中对人体结构的记述还存在着主观臆测或不恰当之处;
-
“医林心语”学生征文大赛圆满落幕
经过历时五个月的征稿、评审,5月26日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林心语”征文大赛在懿德楼2楼报告厅举行了授奖仪式。医学院学工部部长俞立巍,宣传部副部长李人寅、闵建颖,基础医学院学生党总支书记唐华和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张文菁出席,并分别宣读、颁发了各个奖项。“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精神,是
-
医林改错
成博 点校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0825550印次:4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1999-1-1字数:40000版次:1内容提要:《医林改错》为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所著。全书两卷,以气血脏腑基础理论为依据,对古典医籍中关于人体脏腑的某些错误进行了厘定。王氏突出血瘀等证的辩证治疗,所载
-
陈国华:《医林改错》“半身不遂”浅识
成都郫县348厂西南兵工医院门诊部 王清任《医林改错》在记述半身不遂发病前及发病时所伴发的症状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记录发病前之种种表现,非常细腻、真实;二是无骤然昏倒、不省人事之记载;三是缺乏药食难于进口之描述。笔者认为王氏所谈之半身不遂,有别于其他先贤。 1.王氏所记半身不遂发病前之诸多症
-
医林改错脏腑记叙
己不过虚名,损人却属实祸。窃财犹谓之盗,偷名岂不为贼!千百年后岂无知者!今余刻此图,并非独出己见,评论古人之短长;非欲后人知我,亦不避后人罪我。惟愿医林中人一见此图,胸中雪亮,眼底光明,临症有所遵循,不致南辕北辙,出言含混,病或少失,是吾之厚望。幸仁人君子鉴而谅之。 时道光庚寅孟冬直隶玉田县王清任
-
温长路:《医林改错》活血化瘀名方的临床应用
床反馈情况来看,这一用法与按常规量使用的最终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差别。 应当指出,中风后遗症中辨属气虚血瘀者大约只占总患病人数的十分之三四,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并不适合补气活血尤其是峻补元气之法治疗。因此,切不可不加辨证盲目以补阳还五汤统治之。中国中医药报作者:温长路:《医林改错》活血化瘀名方的临床应用
-
医林典故
,轻者一株。如此数年,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奉每年获杏得谷,旋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余斛。后来杏林便成了中医的专用名词,“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被人们用来赞美像董奉一样医德高尚的苍生大医。橘井泉香据葛洪《神仙传·苏仙公传
-
《医林改错》活血化瘀名方的临床应用
经痛)等,涉及病种近60种。当然,具体运用中有使用王清任原方的,大量的是在原方基础上,根据病情进行灵活化裁的。 二、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创制的治疗半身不遂的良方。从其组成即可看出,该方“不在逐瘀以活血,重在补气以活血”。方中以重剂黄芪为君,大补元气以起痿废;伍以归尾、川芎、桃
-
《医林改错》:[卷上]医林改错脏腑记叙
不过虚名,损人却属实祸。窃财犹谓之盗,偷名岂不为贼。千百年后,岂无知者?今余刻此图,并非独出己见,评论古人之短长,非欲后人知我,亦不避后人罪我,惟愿医林中人,一见此图,胸中雪亮,眼底光明,临症有所遵循,不致南辕北辙,出言含混,病或少失,是吾之浓望,幸仁人君子鉴而谅之。时道光庚寅孟冬直隶玉田县王清任书
-
《医林改错》:[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俗言肝气病
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公元1644-1911年
-
《医林改错》:[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急躁
平素和平,有病躁急,是血瘀,一二副必好。《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公元1644-1911年
-
《医林改错》:[卷上通窍活血汤所治症目]白癜风
血瘀于皮里,服三五副可不散漫,再服三十副可痊。《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公元1644-1911年
-
《医林改错》:[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
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病,开列于后。《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公元1644-1911年
-
《医林改错》:[卷上膈下逐瘀汤所治症目]痛不移处
凡肚腹疼痛,总不移动,是血瘀,用此方治之极效。《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公元1644-1911年
-
《医林改错》:[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夜睡梦多
夜睡梦多,是血瘀,此方一两副痊愈。外无良方。《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公元1644-1911年
-
《医林改错》:[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饮水即呛
饮水即呛,乃会厌有血滞,用此方极效。古人评论全错,余详于痘症条。《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公元1644-1911年
-
《医林改错》:[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心跳心忙
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公元1644-1911年
-
《医林改错》:[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症目]晚发一阵热
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一副可愈,重者两副。《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公元1644-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