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

目录

1 拼音

yǐ chún

2 英文参考

ethanol[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grain alcohol[朗道汉英字典]

3 国标编号

32061

4 CAS号

64-17-5

5 中文名称

乙醇

6 英文名称

ethyl alcohol;ethanol

7 别名

酒精

8 分子式

C2H6O;CH3CH2OH

9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酒香

10 分子量

46.07

11 蒸汽压

5.33kPa/19℃

12 闪点

12℃

13 熔点

-114.1℃

14 沸点

78.3℃

15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16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密度(空气=1)1.59

17 稳定性

稳定

18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19 主要用途

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用作溶剂

20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微毒类。

急性毒性:LD507060mg/kg(兔经口);7340mg/kg(兔经皮);LC5037620mg/m3,10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4.3mg/L×50分钟,头面部发热,四肢发凉,头痛;人吸入2.6mg/L×39分钟,头痛,无后作用。

刺激性:家兔经眼:500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5mg/24小时,轻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10.2g/(kg·天),12周,体重下降,脂肪肝。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阴性。显性致死试验:小鼠经口1~1.5g/(kg·天),2周,阳性。

生殖毒性:大鼠腹腔最低中毒浓度(TDL0):7.5g/kg(孕9天),致畸阳性。

致癌性: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340mg/kg(57周,间断),致癌阳性。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2 乙醇中毒

乙醇(酒精)分子式为C2H5OH是一种无色有特殊芳香气味,易燃易挥发的液体,亦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广泛用于工业、医药和生活,是酒的主要成分。可由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通常口服乙醇80%以上由上消化道迅速吸收,空腹饮酒则吸收更快,90%以上于饮酒后1.5h内吸收入血液循环,绝大部分在肝脏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被氧化成乙酰辅酶A、二氧化碳、水,同时产生热量,仅小部分由肺和肾脏排出。乙醇氧化代谢较快,故毒性不具有蓄积性。不同个体对乙醇的耐受量有较大差异。长期饮酒者体内可诱导产生肝微粒体酶, 对乙醇的耐受性增强。急性中毒多由一次性过量饮酒引起,俗称醉酒。其他含有乙醇的日用品等也可因误服而引起急性中毒。长期酗酒可引起慢性酒精中毒。人中毒量个体差异很大,成人一般为75~80ml;致死量小儿为6~30ml,成人为250~500ml。[1]

22.1 毒理作用

酒精是脂溶性的物质,可迅速透过大脑中枢神经细胞膜,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酶,使大脑皮质功能受抑制,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欣快兴奋是乙醇对大脑皮质高级中枢抑制从而解除了对边缘系统的抑制所致。当乙醇摄入量增大时,其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增强,首先作用于大脑皮质,继而影响皮质下中枢,可引起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麻痹。呼吸中枢麻痹是重症致死的主要原因。外周血管扩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体温调节紊乱,以及由于意识状态下降均导致患者体温下降。此外,还可影响肝内糖的代谢,使丙酮酸转化成乳酸增多,而糖异生减少而致低血糖。[1]

22.2 临床表现

急性乙醇中毒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两期[2] :

兴奋期:呈兴奋状态、欣快感、悲喜不定、判断力障碍、语无伦次、颜面潮红、呕吐、步态不稳、活动不协调等,甚至精神错乱、躁狂。

兴奋期后渐人嗜睡状态,甚至昏迷。尿便失禁、体温下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瞳孔扩大或正常,呼吸缓慢而有鼾音,常可因吸入呕吐物引起吸人性肺炎,甚至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小儿中毒后很快进入昏睡中,可出现低血糖性惊厥,亦可出现高热、休克、急性肺水肿、肺炎、中毒性脑病、颅内压增高等表现。

并发症:成人乙醇重度中毒后可并发中毒性肺水肿、脑血管意外、频发室早、房颤等多种心律失常及肝功能损害。大量饮酒后还可出现急性乙醇中毒性肌病,肌痛、肌无力、肌肉肿胀、横纹肌溶解而导致急性肾衰。重度酒精中毒可并发脑水肿,此时颅内压增高,患者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深,尤其是眼底视乳头水肿,为脑水肿的重要依据。严重的脑水肿能并发脑疝,使病情更加严重,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慢性中毒:长期酗酒者,可有营养障碍、慢性胃炎、胃溃疡、肝硬化、心肌损害、多发神经病、Wernicker脑病等。

22.3 实验室检查

[3]

1.血清、呼出气、尿液乙醇浓度高,非酗酒者乙醇浓度大于32.6mmol/L就可昏迷。血乙醇浓度> 86.8mmol/L,或昏迷超过12h者预后不良。

2.可出现低血糖、低血钾、低血镁、低血钙、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血清渗透压升高、肝功能异常、血胆固醇增高、血白细胞计数增高、核左移、血肌酸激酶增高及尿肌红蛋白阳性等。

3.心电图出现各种心律失常,ST-T改变。

22.4 诊断

乙醇中毒的诊断要点为[3] :

1.中毒史:有一次服用过量乙醇或饮酒史,小儿有因发热酒精擦浴史等。患者的呼吸,呕吐物有强烈乙醇味。

2.中毒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共济失调或昏睡等上述中毒症状,重度昏迷者呈昏迷状态;并排除药物、化学性气体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昏睡、昏迷。

3:实验室检查:测定可疑患者的呕出物或血中乙醇浓度有助于诊断。

4.有酸中毒时须与低血压等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其他醇类中毒所致乳酸性酸中毒等鉴别。昏迷患者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昏迷。

22.5 治疗

乙醇中毒的治疗要点为[4] :

一般酒醉可不必治疗。轻度中毒只需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喝些浓茶和咖啡以醒酒。绿豆汤、梨、西瓜、荸荠生吃,亦有较好的解酒作用。口服大剂量乙醇者在30min内可催吐或洗胃,用水或1:2000~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液不可过多,2000~4000ml内即可,吸引器负压要小。洗胃过程中,出现频繁呕吐,可停止洗胃。可服硫酸钠20g导泻(忌用硫酸镁)。

1.对症支持治疗

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误吸,保暖、纠正低体温状态,纠正酸中毒,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1)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必要时加以约束,镇静剂的应用应该慎重,必要时可用安定5~10mg肌肉注射。忌用巴比妥类镇静剂及吗啡,以免抑制呼吸,而副醛、氯丙嗪和非那根均与酒精有协同作用,应慎用。如果患者呕吐次数较多,或出现干呕或呕吐胆汁,应及早应用镇吐剂,如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以防止出现急性胃黏膜病变。未出现呕吐,禁止应用镇吐剂。

(2)呼吸抑制、严重昏迷者,可用可拉明、洛贝林,并吸入氧气。必要时配合人工呼吸行机械通气。呼吸衰竭以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为宜。PEEP不宜超过0.98kPa(lOcmH2O),以免增加心脏循环负担或发生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或气胸等并发症。

(3)脑水肿者应限制入水量,首先应用20%甘露醇125~150ml快速静脉滴注,6~8h一次,因其对肾脏有一定的损害,特别是老年患者可与速尿注射液交替使用,也可以应用β-七叶皂苷钠或甘油氯化钠静脉滴注。头部冰袋冷敷降低头部温度,有降低耗氧量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4)低血压、休克者,给予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用阿拉明、多巴胺、麻黄碱等。

(5)纠正酸中毒。

(6)对有感染的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

(7)有条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楔压,以了解患者有无血容量不足、肺水肿,便于及时对症治疗。

(8)有出血倾向者给予维生素K新鲜血浆。

2.药物治疗

(1)纳洛酮:近来应用纳洛酮疗法较多,纳洛酮对昏迷者有一定促醒作用,重度中毒患者应用后苏醒时间缩短,死亡率下降。纳洛酮0.4~0.8mg(小儿0.O1mg/k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15~30min重复一次,直至患者清醒,呼吸平稳。重度中毒患者可将0.8~1.2mg纳洛酮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维持,同时每半小时静脉注射一次,剂量0.4mg。心功能障碍和高血压患者慎用。或哌甲酯10~2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l~3/d。乙胺硫脲1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缓慢静脉滴注,1/d,脑水肿急性期忌用。中药醒脑静(安宫牛黄注射液)2~4ml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1~2/d;或安宫牛黄丸鼻饲,2/d,每次1丸。其他如清开灵、生脉注射液亦有一定疗效。

(2)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加入普通胰岛素8~12U静滴;维生素B1、B6、烟酰胺各100mg肌肉注射,可加速乙醇在体内的氧化。根据病情可6~8h重复给药一次。还可静脉滴注5%~10%葡萄糖液加速尿40mg,有促进药物排出的作用。

(3)呼吸抑制呈表浅缓慢呼吸者,可给予苯甲酸钠咖啡因0.25~0.5g静脉或肌肉注射,或肌肉注射戊四氮0.1~0.2g,或利他林10~20mg,尼可刹米0.375g,每2h交替使用。

(4)果糖:加速乙醇浓度下降,5~10g/d。

(5)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地清除体内乙醇,适用于深度昏迷者。

(6)对酒精中毒有脱水者,可静脉补液,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C、葡醛酸内酯,以及硫普罗宁保护肝脏。避免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出现上消化道血者,可口服泰胃美800mg或静脉注射法莫替丁20mg。

3.慢性中毒者应彻底戒酒,治疗神经损害。因常有低镁、低钾、低钙、低磷血症及各种维生素缺乏应及时予以补充。

22.6 预后

因饮酒过量所致中毒,常在5~6h内恢复。成人一次摄入5~6g/kg,儿童摄入3g/kg,同时血中浓度>4g/L,则易于发生死亡。如伴有误吸或有其他基础疾病者,死亡率会有所上升。[5]

22.7 预防

[5]

1.避免过量饮酒是预防的关键。

2.服用药酒要掌握用量,用酒精擦浴时应避免用量过多、浓度过大。

3.有心、肺、肝、肾疾病及上消化道溃疡病者,应禁止饮酒。

23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

24 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

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重铬酸钾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25 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00mg/m3
前苏联(1977)大气质量标准5.0mg/m3
嗅觉阈浓度50ppm

26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7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28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29 乙醇药典标准

29.1 品名

29.1.1 中文名

乙醇

29.1.2 汉语拼音

Yichun

29.1.3 英文名

Ethanol

29.2 分子式与分子量

C2H6O  46.07

29.3 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清液体;微有特臭,味灼烈;易挥发,易燃烧,燃烧时显淡蓝色火焰;加热至约78℃即沸腾。

本品与水、甘油、三氯甲烷或乙醚能任意混溶。

29.3.1 相对密度

本品的相对密度(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A)不大于0.8129,相当于含C2H6O不少于95.0%(ml/ml)。

29.4 鉴别

(1)取本品1ml,加水5ml与氢氧化钠试液1ml后,缓缓滴加碘试液2ml,即发生碘仿的臭气,并生成黄色沉淀。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的图谱一致(附录Ⅳ C)。

29.5 检查

29.5.1 酸碱度

取本品20ml,加水20ml,摇匀,滴加酚酞指示液2滴,溶液应为无色;再加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0ml,溶液应显粉红色。

29.5.2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本品应澄清无色。取本品适量,与同体积的水混合后,溶液应澄清;在10℃放置30分钟,溶液仍应澄清。

29.5.3 吸光度

取本品,以水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测定吸光度,在240nm的波长处不得过0.08;250~260nm的波长范围内不得过0.06;270~340nm的波长范围内不得过0.02。

29.5.4 挥发性杂质

照气相色谱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E)。

29.5.4.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起始温度40℃,维持12分钟,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240℃,维持10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80℃。对照溶液(b)中乙醛峰与甲醇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29.5.4.2 测定法

精密量取无水甲醇100μl,置50ml量瓶中,用供试品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用供试品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a);精密量取无水甲醇50μl,乙醛50μl,置50ml量瓶中,用供试品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0μl,置10ml量瓶中,用供试品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b);精密量取乙缩醛150μl,置50ml量瓶中,用供试品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0μl,置10ml量瓶中,用供试品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c);精密量取苯100μl,置100ml量瓶中,用供试品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0μl,置50ml量瓶中,用供试品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d);取供试品作为供试品溶液(a);精密量取4-甲基-2-戊醇150μl,置500ml量瓶中,加供试品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b)。精密量取对照溶液(a)、(b)、(c)、(d)和供试品溶液(a)、(b)各1μl,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a)如出现杂质峰,甲醇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a)主峰面积的0.5倍(0.02%);含乙醛和乙缩醛的总量按公式(1)计算,总量不得过0.001%(以乙醛计);含苯按公式(2)计算,不得过0.0002%;供试品溶液(b)中其他各杂质峰面积的总和不得大于4-甲基-2-戊醇的峰面积(0.03%,以4-甲基-2-戊醇计)。

乙醛和乙缩醛的总含量%=[(0.001%×AE)/(AT-AE)]+[(0.003%×CE)/(CT-CE)]    公式(1)

式中 AE为供试品溶液(a)中乙醛的峰面积;

AT为对照溶液(b)中乙醛的峰面积;

CE为供试品溶液(a)中乙缩醛的峰面积;

CT为对照溶液(c)中乙缩醛的峰面积;

苯含量%=(0.0002%BE)/(BT-BE)×100%                                     公式(2)

式中 BE为供试品溶液中苯的峰面积;

BT为对照溶液中苯的峰面积。[6]

29.5.5 不挥发物

取本品40ml,置105℃恒重的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干后,在105℃干燥2小时,遗留残渣不得过1mg。

29.6 类别

消毒防腐药、溶剂。

29.7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29.8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0 乙醇说明书

30.1 别名

醇;酒精 ,乙醇

30.2 外文名

Alcohol

30.3 适应症

75%用于灭菌消毒。50%稀醇用于防褥疮。25%~50%乙醇擦浴用于高热病人的物理退热。此外,还可用于小面积烫伤的湿敷浸泡。在配制剂时作溶剂用。

31 参考资料

  1. ^ [1]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357.
  2. ^ [2]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357-358.
  3. ^ [3]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358.
  4. ^ [4]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358-359.
  5. ^ [5]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359.
  6. ^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