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目录

1 拼音

yě jú huā

2 英文参考

Matricaria indica[朗道汉英字典]

mother chrysanthemum[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hrysanthemum indicum[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hrysanthemi indici,flo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wild chrysanthemum[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los Chrysanthemi Indici(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wild chrysanthemum flow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野菊花

野菊花为中药名,出《本草正》。为菊科植物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L.)Des Moul. 的干燥头状花序[1]

4 拉丁名

Flos Chrysanthemi Indic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wild chrysanthemum flower(《中医药学名词(2004)》)

Indian Dendranthema Flower

6 别名

野黄菊花、苦薏 、山菊花、甘菊花。

7 来源

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L.)Des Moul. 的干燥头状花序[1]

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花序[2]

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 的头状花序[2]

8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m。茎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9cm,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锯齿,两面有毛,下面较密;叶柄下有明显的假托叶。头状花序直径2~2.5cm,排成聚伞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4层,边缘膜质,外层椭圆形;花小,黄色,边缘舌状,先端3浅裂,雌性;中央为管状花,先端5裂,两性。花期9~11月,果期10~11月。

生于路旁、山坡、原野。

9 产地

野菊花主产江苏、四川、广西、山东[2]

野菊花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10 采收与初加工

秋、冬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

11 生药性状

花序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舌状花一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12 性味归经

野菊花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野菊花味苦、辛,性凉;入肺、肝经[2]

13 野菊花的功效与主治

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野菊花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凉血降压的功效[2]

野菊花防治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煎服,9~15g[2]

野菊花治头痛眩晕,目赤,咽喉肿痛,肺炎,支气管炎,肝炎,痢疾,高血压病:煎服,9~15g[2]

野菊花治痈肿疔毒,丹毒、蛇咬伤:内服并捣敷[2]

野菊花治口疮:煎水含漱[2]

野菊花治湿疹、天疱疮:煎水洗[2]

野菊花为眼科常用清热解毒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1)用于热毒所致眼部疮痈赤肿。可单味煎服,亦可捣烂外敷。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了等配伍。

(2)用于风火赤眼。多与夏枯草、千里光等同用。

14 野菊花的化学成分

野菊花含挥发油,油中含菊醇(chrysol)、菊酮(chrysanthenone)、α-蒎烯、樟脑、龙脑、樟烯等,尚含野菊花内酯(yejunualactone)、野菊花素A(artoglasin-A)、 刺槐甙(acaciin)、蒙花甙(linarin)、菊甙、木犀草素。

野菊花含挥发油,内含樟脑、香桧烯等,另含苏格兰蒿素(Arteglasin) A、野菊花内酯、刺槐苷、矢车菊苷等。还含野菊花倍半萜烯醇、野菊花醇、菊油环酮、顺螺烯醇醚、当归酰豚草素B、木犀草素、熊果酸、β-谷甾醇等[2]

15 野菊花的药理作用

口服野菊花对正常或高血压动物均有降低血压作用,这是由于总外周阻力的下降。并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可缩小梗死范围,减轻心肌损伤,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2]

体外试验野菊花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抗菌作用[2]

野菊花还有解热、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作用[2]

苏格兰蒿素A能致敏[2]

16 野菊花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野菊花

Yejuhua

CHRYSANTHEMI INDICI FLOS

16.2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秋、冬二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

16.3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浅棕色,通常被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至棕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16.4 鉴别

取本品粉末0.3g,加甲醇15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野菊花对照药材0.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蒙花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3u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酸乙酯-丁酮-三氯甲烷-甲酸-水(15:15:6: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铝溶液,热风吹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6.5 检查

16.5.1 水分

不得过14.0%(附录Ⅸ H第一法)。

16.5.2 总灰分

不得过9.0%(附录Ⅸ K)。

16.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附录Ⅸ K)。

16.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I D)测定。

16.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一水一冰醋酸(26:23: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4nm。理论板数按蒙花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16.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蒙花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必要时加热)制成每1ml含25μg的溶液,即得。

16.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0m],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6.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蒙花苷(C28H32O14)不得少于0.80%。

16.7 性味与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16.8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16.9 用法与用量

9~15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

16.10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16.11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8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