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钠

目录

1 拼音

yà xiāo suān nà

2 英文参考

sodium nitrite[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国标编号

51525

4 CAS号

7632-00-0

5 中文名称

亚硝酸钠

6 英文名称

sodium nitrite

7 分子式

NaNO2

8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淡黄色细结晶,无臭,略有咸味,易潮解

9 分子量

69.01

10 沸点

320℃(分解)

11 熔点

271℃

12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

13 密度

相对密度(水=1)2.17

14 稳定性

稳定

15 危险标记

11(氧化剂)

16 主要用途

用于染料、医药等的制造,也用于有机合成

17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毒作用为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形成高铁血蛋白。急性中毒表现为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部紧迫感以及呼吸困难;检查见皮肤粘膜明显紫绀。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死亡。接触工人手、足部皮肤可发生损害。

18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经口属剧毒类。

急性毒性:LD5085mg/kg(大鼠经口);65mg/kg(大鼠静脉)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与有机物、可燃物的混合物能燃烧和爆炸,并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的氧化氮气体。与铵盐、可燃物粉末或氰化物的混合物会爆炸。加热或遇酸能产生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氮氧化物。

19 亚硝酸钠中毒

亚硝酸钠为一种高铁血红蛋白生成剂,能使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与供硫剂硫代硫酸钠联合应用,治疗氰化物中毒。静脉注射可立即起作用。口服吸收迅速,15min后即起作用,持续约1h,大约60%在体内代谢,其余以原形由尿排出。人注射本品400mg,生成10.1%高铁血红蛋白,而600mg则可生成17.5%高铁血红蛋白。成人口服致死量为1~5g。常用量0.3~0.6g缓慢静脉注射。主要损害胃肠道、心血管及血液系统。[1]

19.1 临床表现

一般多误将亚硝酸盐认为食盐或苏打而中毒,或饮用含有亚硝酸盐的水而中毒。表现如下[1] :

1.消化系统 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2.循环系统 面部潮红、眼前发黑、心悸、眩晕、头部胀痛并有搏动感、血压下降等。

3.血液系统 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瞳孔散大、抽搐及呼吸困难等,重者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19.2 治疗

亚硝酸钠中毒的治疗要点为[1] :

1.误服中毒予催吐、洗胃及导泻。

2.呼吸循环不稳者予吸氧、升压,维持正常呼吸、循环功能。

3.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予小剂量亚甲蓝(1~2mg/kg)静注,并适时输新鲜血液。

4.对症、支持治疗。

20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亚硝酸烟雾)

水质快速比色管法(日本制,亚硝酸盐)

21 实验室监测方法

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GB7493-87)(亚硝酸盐)

离子色谱法(GB13580.5-92,水质)(亚硝酸盐)

分光光度法《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马家骧等译

22 环境标准

中国(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mg/L)I类0.001;II类0.01;III类0.02;IV类0.1;V类0.1以上(亚硝酸盐,以N计)
中国(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mg/L)I类0.06;II类0.1;III类0.15;IV类1.0;V类1.0(亚硝酸盐,以N计)
中国(GB10147-88)食品卫生标准(mg/kg,以NaNO2计)20(香肠、香肚);4(蔬菜);3(粮食)

23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4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5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砂土。

26 亚硝酸钠药典标准

26.1 品名

26.1.1 中文名

亚硝酸钠

26.1.2 汉语拼音

Yaxiaosuanna

26.1.3 英文名

Sodium Nitrite

26.2 分子式与分子量

NaNO2   69.00

26.3 来源含量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NaNO2不得少于99.0%。

26.4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白色至微黄色的结晶;无臭,味微咸;有引湿性;水溶液显碱性反应。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

26.5 鉴别

(1)取本品的水溶液(0.3→10)约1ml,加醋酸成酸性后,加新制的硫酸亚铁试液数滴,即显棕色。

(2)取上述溶液适量,加稀无机酸,加热,即发生红棕色的气体。

(3)本品的水溶液显钠盐的鉴别反应(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Ⅲ)。

26.6 检查

26.6.1 溶液的颜色

取本品2.5g,加水50ml溶解,溶液颜色与黄色1号标准比色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A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26.6.2 氯化物

取本品0.3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A),与标准氯化钠溶液6.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2%)。

26.6.3 硫酸盐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B),与标准硫酸钾溶液3.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3%)。

26.6.4 干燥失重

取本品,置硫酸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0%(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26.6.5 重金属

取本品2.0g,加稀盐酸6ml溶解后,置水浴上蒸干并不断搅拌,使残渣成粗粉,再加水5ml,蒸干,加水23ml与醋酸盐缓冲液(pH 3.5)2ml溶解后,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26.6.6 砷盐

取本品1.0g,加硫酸0.4ml与水1ml,蒸干,加热至发生浓白烟,放冷,加盐酸5ml与水23ml溶解后,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J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2%)。

26.7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随摇动随缓缓加至酸性的高锰酸钾溶液[精密量取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 50ml,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100ml与硫酸5ml混合制成]中,加入时,吸管的尖端须插入液面下,加完后密塞,放置10分钟,加碘化钾3g,密塞,轻轻振摇使溶解,放置10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相当于3.45mg的NaNO2

26.8 类别

解毒药。

26.9 贮藏

密封保存。

26.10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27 亚硝酸钠说明书

27.1 亚硝酸钠的适应症

治疗氰化物中毒的解毒过程与亚甲蓝同,但作用较亚甲蓝强。

27.2 亚硝酸钠的用量用法

静注:每次3%溶液10~20ml(或每千克体重6~12mg),注射速度宜慢(按每分钟2ml)。由于氰离子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亲和力,稍小于与高铁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故亚硝酸钠的用量不可过小,应使病人稍呈青紫,即有相当量的高铁血红蛋白以使其充分与氰离子结合,才能迅速有效地解毒。

27.3 注意事项

亚硝酸钠能扩张血管平滑肌,故静注时不能过快,以免引起血压骤降。

27.4 规格

注射液:每支0.3g(10ml)。

28 参考资料

  1. ^ [1]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23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