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

目录

1 拼音

yá tòng

2 英文参考

dentalgia[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odontalgia[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toothache[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dentagra[朗道汉英字典]

dental neuralgia[朗道汉英字典]

dolor dentium[朗道汉英字典]

odontalgia odontia[朗道汉英字典]

odontodynia[朗道汉英字典]

Saint Apollonia’s disease[朗道汉英字典]

St. Apolonia’s diseasetooth ache[朗道汉英字典]

toothache[朗道汉英字典]

toothach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牙痛为病证名[1],又称齿痛[2],即牙齿疼痛[3]。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多与风火、胃火、虚火循经上扰或垢秽蚀齿有关[3]。现代医学认为多因龋齿、牙髓炎、牙周膜炎、冠周炎、牙本质过敏等病变而引起[3]。临床上,牙痛甚而龈肿,兼有寒热者,多为风火牙痛;牙痛剧而口臭、口渴、便秘者,属胃热牙痛;牙痛隐隐,时作时止,牙齿松动者,多属虚火牙痛[3]

牙痛是牙齿因某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为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症状之一,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发作或加重,属中医“牙宣”、“骨槽风”范畴。现代医学中的龋齿、牙髓炎、根尖炎、牙周炎和牙本质过敏等多有本症状出现,任何年龄和季节均可发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牙齿皆是骨之所终,髓气所养,而手阳明支脉入于齿脉湿髓气不足,风冷伤之,故疼痛也。”

针刺治疗牙痛效果良好,应与三叉神经痛相鉴别。

平时注意口腔卫生。

4 牙痛的病因病机

牙痛多与风火、胃火、虚火循经上扰或垢秽蚀齿有关[3]。现代医学认为多因龋齿、牙髓炎、牙周膜炎、冠周炎、牙本质过敏等病变而引起[3]。临床上,牙痛甚而龈肿,兼有寒热者,多为风火牙痛;牙痛剧而口臭、口渴、便秘者,属胃热牙痛;牙痛隐隐,时作时止,牙齿松动者,多属虚火牙痛[3]

实证:多因胃火,风火和肾阴不足所致。手足阳明经分别入上下齿,故而肠胃火盛,或过食辛辣,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伤络脉为病。

虚证: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平素体虚和先天不足,或年老体弱,肾元亏虚,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灼烁牙龈,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齿松动而痛。

牙齿疼痛,其因有四[3]

1.因于火者,系阳明伏火与风热之邪相搏,风火上炎致牙齿疼痛。患牙得凉痛减[3]。治宜疏风、泻火、解毒[3]。用清胃散、玉女煎等酌加薄荷、防风、蝉衣等[3]

2.因于寒者,风寒之邪客于牙体,致齿牙疼痛,患牙得热痛减[3]。治宜散寒止痛[3]。可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3]

3.因于虚者,多属肝肾两亏,虚火上炎,致牙齿浮动隐痛,脉细数[3]。治宜滋养肝肾[3]。可选用左归饮、大补阴丸、知柏地黄汤等加减[3]

4.因湿热客于手足阳明二经,致龈肿腐溃,或齿牙腐蚀,甚至蛀空疼痛[3]。治宜清热、除湿、止痛[3]。可选用温胆汤、甘露消毒丹酌加细辛、蜀椒等[3]

此外,龋齿、蛀蚀亦可致牙痛[3]。齿龋为又名齿𧏾、齿蠹[4]。“龋,朽也,虫啮之齿缺朽也。”(《释名》)多由口腔不洁,致齿牙腐蚀蛀空;或湿热熏蒸手、足阳明二经,龈肿腐臭,齿牙蛀蚀宣露,疼痛时作时止[4]。《证治准绳·杂病》:“有齿龋者,亦以阳明入风热之邪,搏齿龈气血,腐化为脓出臭汁,谓之齿龋。”《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齿龋风热客阳明,牙龈肿痛出臭脓,遇风痛甚,久宣露……。”治宜内服清热止痛之剂,可选用黄连温胆汤、清胃散等加减[4]。并保持口腔清洁[4]。常以银花、连翘、薄荷、甘草煎汤漱口[4]。亦可用针灸[4]。《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齿龋,刺手阳明。”

5 牙痛的辨证分型

5.1 风热牙痛

牙痛阵发性加重,龈肿,遇风发作,患处得冷则减,受热则痛重,形寒身热,口渴,舌红苔白干,脉浮数。

5.2 胃火牙痛

牙痛剧烈,齿龈红肿,或出脓血,甚则痛连腮颊,咀嚼困难,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而燥,脉弦数。

5.3 肾虚牙痛

牙痛隐隐,时作时止,牙龈微红肿,久则龈肉萎缩,牙齿松动,咬物无力,午后加重,腰脊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6 牙痛的针灸治疗

注意:针灸对本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但应以病因治疗为主[4]

6.1 体针

6.1.1 方一

取合谷、下关、颊车、牙痛穴等为主[4]。风火牙痛者加外关、风池;胃火牙痛加内庭、劳宫;虚火牙痛加太溪、行间;龋齿痛加二间、阳谷;龈肿加角孙、小海;头痛加太阳[4]

6.1.2 方二

6.1.2.1 治则

疏风清热,通络止痛

6.1.2.2 处方

合谷 颊车 下关

6.1.2.3 方义

手足阳明经脉循行入上下齿,阳明郁热,循经上扰而发牙痛。取合谷清手阳明之热,颊车、下关疏泻足阳明经气,通经止痛。

6.1.2.4 随证配穴

风火—外关、风池,阴虚—太溪,胃火—内庭。

6.1.2.5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

6.2 耳针法

6.2.1 方一

取上颌、下颌、神门、上屏尖、牙痛点等穴,强刺激[4]。可埋针2~3天[4]

6.2.2 方二

6.2.2.1 选穴

神门 屏尖 牙

6.2.2.2 方法

毫针刺,每次取2~3穴,强刺激,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

6.3 穴位注射法

6.3.1 选穴

合谷、下关

6.3.2 方法

柴胡或鱼腥草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

6.4 推拿疗法

[5]

①用食指指腹按揉下关2分钟。

②用食指指腹按揉颊车2分钟。

③用拇指用力按压合谷1分钟。

④用拇指指端按揉陷谷1~2分钟,力度稍重。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6.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9.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3.
  5. ^ [5]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