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柱

目录

1 拼音

yāo zhù

2 英文参考

Yāoshū GV2[中国针灸学词典]

lumbar splin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腰柱:1.经穴别名;2.正骨器械之一。

4 经穴别名·腰柱

腰柱为经穴别名,即腰俞[1]。出《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作腰注(“注”,疑“柱”之误,)。

穴位腰俞
汉语拼音Yaoshu
罗马拼音Yaoshu
美国英译名Lumbar Locus
各国代号中国GV2
日本2
法国莫兰特氏VG2
富耶氏
德国LG2
英国Gv2
美国Go2

腰俞为经穴名(Yāoshū GV2[1],DU2[2]) 。出《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别名髓空(《针灸甲乙经》),背解(《针灸甲乙经》),腰户(《针灸甲乙经》),腰柱(《外台秘要》),髓俞(《针灸大全》),髓孔(《针灸资生经》),腰注(《圣济总录》),背鲜(《针灸学》(南京))。属督脉[2]。腰即腰部,俞即输注,此穴在腰部,是经气输注之处,故名腰俞[2]。腰俞穴主要用于腰腿及两阴等疾患:如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盆腔炎,月经不调,带下赤白,遗尿,癃闭,尿路感染,尿血,泄泻,便血,痔疾,癫痫,痔疾,麻木不仁,腹痛,腹泻,痢疾,痔疮,脱肛,便秘,带下,经闭,遗精,淋浊,腰脊痛,足清冷麻木,温疟汗不出,下肢萎痹,腰骶神经痛,过敏性结肠炎,淋病等。

4.1 腰俞穴的别名

髓空(《针灸甲乙经》),背解(《针灸甲乙经》),腰户(《针灸甲乙经》),腰柱(《外台秘要》),髓俞(《针灸大全》),髓孔(《针灸资生经》),腰注(《圣济总录》),背鲜(《针灸学》(南京))。

4.2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俞。

4.3 穴名解

腰即腰部,俞即输注,此穴在腰部,是经气输注之处,故名腰俞[2]

胁之下、胯之上为腰,居身之中。俞为腧之简,腧为输之变。输者,通达传送也。穴在脊椎第21椎节下间腰眼处,居腰部冲要之地,为腰部经气注输之处也。《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谓:“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本穴乃其外线循行之初步。由长强上行越过尾闾,透出荐骨之下,由此而上乃腰之分野,此处为腰之输气处,为全腰之俞。试将腰部扭转,本穴如户下枢轴(腰背督脉诸穴,皆具枢动能力,本穴居下代表全部),以功能而论,本穴能疏解腰部郁滞之气,故名腰俞。[3]

4.4 所属部位

骶骨[4]

4.5 腰俞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腰俞穴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5]

腰俞穴位于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俯卧或侧卧取穴[5]

腰俞穴位于骶部,第四骶椎下,当骶管裂孔中[6]

腰俞穴在督脉的位置

腰俞穴在骶骨的位置

腰俞穴在骶骨的位置

腰俞穴在骶骨的位置(肌肉)

腰俞穴在骶骨的位置(骨骼)

4.6 腰俞穴的取法

腰俞穴位于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俯卧或侧卧取穴[6]

俯卧或侧卧,正当骶管裂孔中取穴。

俯卧或侧卧位,先按取尾骨上方的骶角,在与两骶角下缘平齐的后正中线上取穴[7]

4.7 腰俞穴穴位解剖

腰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骶尾背侧韧带、骶管。有骶中动、静脉分支。浅层主要布有第五骶神经的后支。深层有尾丛。

4.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骶尾背侧韧带→骶管[7]

皮肤→皮下组织→骶骨[8]

4.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深层有骶神经后支、骶正中动脉后支和臀下动脉分布[8]

布有尾骨神经分支和骶中动、静脉分支[8]

4.8 腰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腰俞穴有强腰脊、理下焦等作用[8]

腰俞穴具有调经清热、散寒除湿的功效。

腰俞穴为腰的输气之所,主治腰髋疼痛、腰脊背不得回转等腰疾,有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之功。凡腰疾之转运不利者,可以取此穴。他如沉滞委楚之症,则非所宜,当求其罹病之本也。[8]

腰俞穴又与肾经沟通,腰部有疾,求之于肾,故俗称内肾为腰子,因之此穴又名腰户。养生家盘膝运腰时,以本穴为全腰柢础,左右前后反复盘旋,可使两肾生热,添命门之火。[8]

4.9 腰俞穴主治病证

腰俞穴主要用于腰腿及两阴等疾患:如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盆腔炎,月经不调,带下赤白,遗尿,癃闭,尿路感染,尿血,泄泻,便血,痔疾,癫痫,痔疾,麻木不仁,腹痛,腹泻,痢疾,痔疮,脱肛,便秘,带下,经闭,遗精,淋浊,腰脊痛,足清冷麻木,温疟汗不出,下肢萎痹,腰骶神经痛,过敏性结肠炎,淋病等。

腰俞穴主要用于腰腿及两阴等疾患:如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盆腔炎、月经不调、带下赤白、遗尿、癃闭、尿路感染、泄泻、便血、痔疾及癫痫等[8]

腰俞穴主治月经不调、痔疾、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癫痫[8]

腰俞穴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麻木不仁;癫痫;腹痛,腹泻,痢疾,便血,痔疮,脱肛,便秘;月经不调,带下,经闭,遗精;淋浊,遗尿[8]

腰俞穴主治腰脊痛,便血,泄泻,痔疮,月经不调,癫痫,下肢痿痹等[8]

治腰脊疼痛,脱肛,便秘,尿血,月经不调,足清冷麻木,温疟汗不出,下肢萎痹,腰骶神经痛,过敏性结肠炎,痔疮,淋病。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一般向上斜刺0.5~1.0寸[8][8][8]

斜刺0.5~1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腰骶部[8]

4.10.2 灸法

可灸[8][8][8]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8]

4.11 腰俞穴的配伍

腰俞穴配长强治腹泻不止[8]

腰俞穴配次髎、中极、关元治盆腔炎[8]

腰俞配长强、膀胱俞、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腰痛、髋胯痛。

腰俞配环跳,有温经通络的作用,主治冷风冷痹,髋部寒痛。

腰俞配照海,有益肾调经,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经闭,经少,小腹胀坠。

腰俞配悬钟,有强筋壮骨的作用,主治足痹不仁,足痿软不用。

腰俞配百会、大肠俞、承山,治脱肛[8]

腰俞配大椎、身柱、神门,治癫痫[8]

腰俞配环跳,治冷风冷痹[8]

腰俞配委中、涌泉、小肠俞、膀胱俞,治腰脊强痛[8]

4.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举,腰俞主之。乳子下赤白,腰俞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腰髋疼,腰脊强不得回转,温疟痎疟。

《针灸大成》:主腰胯腰脊痛,不得俯仰,温疟汗不出,足痹不仁,伤寒,四肢热不已,妇人月水闭,溺赤。

《针灸聚英》:以挺身伏地舒身,两手相重支额,纵四体,后乃取其穴。

4.13 腰俞穴研究进展

腰俞可明显松弛肛门括约肌和腹肌,抑制内脏反应和鼓肠,故以腰俞穴针麻,可用于肛门手术和全子宫切除术[8]

5 正骨器械之一·腰柱

腰柱为正骨器械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七。其制作方法为:用杉木四根,制成扁担形,宽一寸,厚五分,长短应以患处为度,各从侧面钻孔,穿绳连贯即成。使用时可先在患处以醋调定痛散敷该器械上,然后将其排列于脊柱两旁,务须安放端正,再用艾叶作薄褥覆盖于柱上,后用宽长布带,绕向患者腹前,紧扎裹,勿使其松动,同时可配合内服药。此器械类似今之腰支架。适用于腰、骶椎及骶髂关节损伤、错位,以及腰肌劳损等病。

6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13.
  2. ^ [2]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4.
  3. ^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9.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45.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50.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