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drug poisoni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中医·药物中毒
3.1 药物中毒的病因病机
因误服大剂量药物,或治疗中错用误服及服用变质药物,或药物配伍失度等所致而出现中毒现象者。
3.2 药物中毒的症状
《诸病源候论·服药失度候》:“凡合和汤药,自有限剂,至于圭铢分两不可乖违。若增加失宜,便生他疾。其为病也,令人吐下不已,呕逆而闷乱,手足厥冷,腹痛转筋,久不以药解之,亦能致死。”古代对药毒有不同的命名。
《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方言病疏》:“凡饮药傅药而毒,南楚之外谓之瘌,北燕朝鲜之间谓之痨,东齐海岱之间谓之瞑,或谓之眩,自关而西谓之毒。……痨、瘌、瞑、眩、毒五字义同。”
各种药物中毒有不同的表现及解救法。
4 西医·药物中毒
药物中毒是某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作用于相应部位并积累到一定量而产生对人体损害性疾病。中毒根据毒物种类分为:工业性毒物、药物、农药、有毒植物。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和量又分为急性、慢性中毒两类。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变化迅速,如紫绀、昏迷、惊厥、呼吸困难、休克、尿闭。慢性中毒发病较缓,病程较长,可产生神经衰弱、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肝内损伤、白细胞减少等。
4.1 临床表现
(3)瞳孔扩大,见于阿托品类药物中毒或瞳孔缩小见于有机磷农药和吗啡过量;
(4)昏迷,常见于安眠药中毒、窒息性毒物中毒(如一氧化碳等),出现抽搐、震颤、瘫痪等中枢症状;
(5)呼吸系统症状,可有呼吸气短(氰化物),呼吸加快(甲醇),呼吸减弱(安眠药物),肺水肿(有机磷);
(9)溶血性贫血(砷化物),白细胞减少(苯、氯霉素及抗癌药物),血凝障碍(肝毒、双香豆素)等。
4.2 治疗原则
终止毒物接触;清除已进入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给予解毒药物并进行对症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最常见的农药中毒,其症状与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毒性、剂量有关。经皮肤接触吸收者,发病缓慢,多在2~6小时后发病;经口中毒,发病急,多10分钟到2小时发病。早期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其次为头晕、烦噪、多汗等。进一步发展,眩晕,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如及时处理,可恢复,反之多在9小时后死亡。中、重度表现为昏迷、瞳孔缩小、心动过缓、血压增高、肌肉颤动、口水增多、大汗、口内排除大蒜样气味。有机磷农药中毒,除一般中毒治疗原则外,应用阿托品、解磷定等特殊药物。
5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