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毒疹·热毒入营证

目录

1 拼音

yào dú zhěn ·rè dú rù yíng zhèng

2 英文参考

drug eruptionwith pattern of heat-toxin entering nutrient phas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药毒疹·热毒入营证(drug eruptionwith pattern of heat-toxin entering nutrient phase)是指热毒入营,外灼肌肤,以皮疹鲜红或紫红,甚则紫斑、血疱,高热神志不清,口唇焦燥,口渴不欲饮,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绛,舌苔少或镜面舌,脉洪数为常见症的药毒疹证候[1]

4 症状

药毒疹·热毒入营证患者皮损鲜红或紫红,甚则紫斑、血疱;伴高热,神志不清,口唇焦燥,口渴不欲饮,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绛,苔少,或镜面舌,脉洪数。

5 辨证分析

热毒炽盛,内人营血,外伤肌肤,故皮损鲜红或紫红,甚则紫斑血疱;热毒炽盛,气血两燔则高热,神志不清;热毒之邪伤阴耗血则口渴不欲饮.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绛、苔少或镜面舌、脉洪数为热毒入营之象。

6 治法

药毒疹·热毒入营证治宜清营解毒。

7 方药治疗

药毒疹·热毒入营证可用清营汤加减治疗。

8 关于药毒

中药毒(drug eruption)为病名,又称药毒、药疹、药毒疹[1]。是指因药物所致,以皮肤起疹,多形损害、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1]。即药物引起的皮肤粘膜的急性炎症反应。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尤以禀赋不耐者为多见。

中药毒相当于西医的药物性皮炎[1]

引起药毒的药物,随着新药不断增加,种类不断增多,任何一种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引起本病的可能,但临床上常见的有:

①抗生素类:以青霉素、链霉素最多,其次为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

②磺胺类:如磺胺噻唑、长效磺胺等;

③解热镇痛类:其成分大多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其中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类的发病率最高;

④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如鲁米那、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以鲁米那引起者最多;

⑤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抗蛇毒血清、狂犬病疫苗等;

⑥中草药:文献中报告的单味药物有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丹参、毛冬青、益母草、槐花、紫草、青蒿、防风、白蒺藜、大黄等,中成药中有六神丸、云南白药、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

详见中药毒、药毒条。

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