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清肺糖浆

目录

1 拼音

yǎng yīn qīng fèi táng jiāng

2 英文参考

syrup for nourishing {yin} and clearing lung-heat

3 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YangYin Qingfei Tangjiang

3.2 标准编号

WS3-B-2956-98

3.3 处方

地黄 250g 玄参 200g 麦冬 150g 甘草 50g 牡丹皮 100g 川贝母 100g 白芍 100g 薄荷脑 0. 3125g

3.4 制法

以上八味,地黄、玄参、麦冬、甘草水煮两次,合并水煎液,浓缩至适 量,牡丹皮、川贝母、白芍用60%乙醇提取;将上述水煮浓缩液与乙醇提取液合并混匀, 静置,吸取上清液备用。沉淀用适量70%乙醇转溶。充分混匀,静置,吸取上清液,沉 淀用同法再溶解一次,滤除沉淀,合并两次溶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将上述备用 液与浓缩液合并,加入0.3%苯甲酸钠搅匀,加入单糖浆和薄荷脑搅匀,静置,灌装。应 出液数2940ml,即得。

3.5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半透明液体;气清凉,味甜、微苦。

3.6 鉴别

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Ⅵ E)测定。   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甲基硅橡胶(SE-30)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10%,柱温为150℃, 理论板数按薄荷醇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薄荷醇对照品15mg,精密称定,于1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 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备用液。取备用液1ml,于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为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10ml于分液漏斗中,加入乙醚20ml,振摇,分取乙醚层 至蒸发皿中,挥干,残留物用甲醇溶解,移入5ml量瓶中,加入备用液1ml,并用甲醇稀 释至刻度,摇匀。   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1μl进样,测量峰面积(或峰高值),供试品溶液的峰 面积(或峰高)应大于对照品溶液。

3.7 检查

乙醇量 应为10~12%(附录Ⅸ M)。   相对密度 应为1.14~1.20(附录Ⅶ A)。   其他 应符合糖浆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H)。

3.8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录Ⅵ D)。   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硅胶为填料,乙腈-水-冰乙醇(160:840 :10)为流动相,流速1ml/分,检测波长为236nm,柱温40℃,理论板数按芍药甙峰计算 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芍药甙对照品10mg,精密称定,置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 释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与测定 精密吸取本品5ml置25ml量瓶中,用50%乙醇稀释至刻 度,摇匀,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取滤液10μl及对照品液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按外标峰面积法计算芍药甙的含量。   本品每ml含芍药甙(C23H28O11)不得少于0.3mg。

3.9 功能与主治

养阴清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3.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20ml,一日2次。

3.11 规格

每瓶装120ml、60ml、10ml

3.12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天津市药品检验所  起草

4 养阴清肺糖浆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中药

4.2 药品名称

养阴清肺糖浆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

4.9 规格

每瓶装120毫升

4.10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0毫升,一日2次。

4.11 禁忌

4.12 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痰湿壅盛患者不宜服用,其表现为痰多粘稠,或稠厚成块。

3.风寒咳嗽者不宜服用,其表现为咳嗽声重,鼻塞流清涕。

4.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的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糖尿病患者服用前应向医师咨询。

5.服用三天,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5 药理作用

4.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