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肾丸

目录

1 拼音

yáng shèn wán

2 概述

羊肾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八首。

3 《严氏济生方》卷一方之羊肾丸

3.1 组成

熟地黄(酒蒸,焙)、炒杜仲、菟丝子(酒蒸,研)、石斛、黄芪、续断(酒浸)、肉桂、磁石(煅醋淬)、牛膝(酒浸,去芦)、沉香、五加皮、炒山药各一两[1]

熟地黄(酒蒸,焙)1两,杜仲(去皮,锉,炒断丝)1两,石斛(去根)1两,菟丝子(淘净,酒浸焙干,别研)1两,黄耆(去芦)1两,川续断(酒浸)1两,桂心(不见火)1两,磁石(煅,醋淬)1两,川牛膝(去芦,酒浸)1两,沉香(别研)1两,五加皮(洗)1两,山药(锉,炒)1两。

3.2 制法

上药为细末,用雄羊肾二对,以葱、椒、酒煮烂,酒糊杵丸,梧桐子大[1]

3.3 功能主治

主治肾劳虚寒,面肿垢黑,腰脊引痛,屈伸不利,梦寐惊悸,小便白浊[1]

主治肾劳虚寒,面肿垢黑,腰脊痛,不能久立,屈伸不利,梦寐惊悸,上气,小腹急,痛引腰脊,四肢苦寒,小便白浊。

3.4 用法用量

每服七十丸,空腹盐汤送下[1]

4 《证治准绳·类方》卷八册方之羊肾丸

4.1 处方

山茱萸、干姜、巴戟天、芍药、泽泻、细辛、菟丝子(酒浸)、远志、桂心、黄芪、石斛、干地黄、附子、当归、牡丹皮、蛇床子、甘草、肉苁蓉(酒浸)、人参各二两,菖蒲一两,防风一两半,茯苓五钱[1]

山茱萸 干姜 川巴戟 芍药 泽泻 北细辛 菟丝子(酒浸)远志(去心)桂心 黄耆 石斛 干地黄 附子 当归 牡丹皮 蛇床子 甘草 苁蓉(酒浸)人参各60克 菖蒲30克 防风45克 茯苓15克

4.2 制法

上药为细末,以羊肾一对研细,酒煮面糊为丸,梧桐子大[1]

4.3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类方》卷八册方之羊肾丸功能益气补血,滋肾通窍[1]。治肾虚耳聋,或劳顿伤气,中风虚损,肾气升而不降,或耳鸣[1]

4.4 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至五十丸,食前盐汤或清酒送下[1]

4.5 摘录

《证治准绳·类方》卷八

5 《普济方》卷一八○引《郑氏家传渴浊方》之羊肾丸

5.1 组成

大鸡头2两1分,家韭子2两,牡蛎(煅)2两,半夏3两,木猪苓(赤者,同半夏炒)3两。

5.2 功能主治

主治白浊。

5.3 用法用量

入麝香1钱或朱砂为衣,瓦器盛之,每服20丸,煎猪苓汤送下。

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烂煮羊肾去膜,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6 《普济方》卷二二一方之羊肾丸

6.1 组成

羊肾1个。

6.2 功效主治

功在补益。主治下焦虚冷,腰膝无力,虚弱。

6.3 用法用量

空腹食之。

6.4 制备方法

煮熟和炼成,拌乳粉半大两。

7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之羊肾丸

7.1 组成

羊肾1对(切作片子,放新瓦上焙干),艾叶(糯米粥拌匀,焙干,为细末)5两,肉苁蓉(酒浸1宿,焙干)1两,木香1两,肉豆蔻(去壳)1两,丁香半两。

7.2 功能主治

主治脾劳脏腑滑泄,夜多盗汗,腹中虚鸣,困倦少力,不美饮食。

7.3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

7.4 制备方法

上除艾叶外,为细末,入艾叶末拌匀,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8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方之羊肾丸

8.1 组成

天南星1两(切,生姜10片同水煮过),半夏1两(切,生姜10片同水煮过,焙干),茴香子1两(微炒),附子2枚(炮裂,去皮脐),白附子1两(炮),干姜1两(炮),木香1两。

8.2 功效主治

功在补虚治痰。

8.3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炒盐汤送下,早晚2次。

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羯羊肝1对,和前药一处,为丸如梧桐子大。

9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方之羊肾丸

9.1 组成

鹿茸1两,菟丝子1两,茴香5钱。

9.2 功能主治

主治肾虚腰痛,不能反侧。

9.3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酒送下,日3次。

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羊肾2对,入酒煮烂,为丸,阴干。

10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七方之羊肾丸

10.1 组成

羊肾2对(去脂膜,切碎,焙干),人参1分(去芦头),白茯苓1分,白术1两,桂心2两,熟干地黄2两,肉苁蓉3分(汤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当归3分,蛇床子3分,枳壳1两半(麸炒微黄,去瓤),薯蓣1两半,黄耆1两半,泽泻1两半,山茱萸1两半,白芍药1两半,吴茱萸1两半(汤浸7遍,焙干微炒),菟丝子1两半(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鹿茸1两半(去毛,涂酥,炙微黄),远志1两半(去心),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牡丹1两半,石斛1两半(去根,锉),牛膝1两半(去苗),诃黎勒(煨,用皮)1两半。

10.2 功效主治

功在补益骨髓,悦泽肌肤。主治虚劳羸瘦。

10.3 用法用量

每日30丸,空腹以暖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1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0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