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藤

目录

1 拼音

yáng jiǎo téng

2 英文参考

common indianmulberry ro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Ichnocarpus frutescen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萝蘑科植物须药藤的茎藤或全株·《中医大辞典》·羊角藤

羊角藤为中药名,见《云南中草药》,为《云南中草药》记载的生藤之别名[1]

3.1 别名

羊角藤[2]

3.2 来源及产地

萝蘑科植物须药藤Stelmatocrypton Khasianum(Benth.) H. Baill.的茎藤或全株[2]。分布云南、广西[2]

3.3 性味

甘、辛,温[2]

3.4 功能主治

祛风解表,舒筋活络,行气止痛[2]。治风寒感冒,支气管炎,风湿疼痛,胃,痛,食积气胀[2]

3.5 用法用量

煎服:9~15g[2]

3.6 化学成分

根含挥发油,主要为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2]

4 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拗的种子或叶·《中医大辞典》·羊角藤

羊角藤为中药名,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中国药用植物志》记载的羊角扭之别名[2]

4.1 别名

羊角纽、羊角藕、羊角藤、断肠草、鲤鱼橄榄[2]

4.2 来源及产地

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aricatus(Lour.) Hook et Arn.的种子或叶[2]。分布华南及西南地区[2]

4.3 性味

苦,寒,有大毒[2]

4.4 功能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消肿解毒,杀虫止痒,强心[2]

1.治风湿关节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疥癣瘙痒[2]。煎汤熏洗[2]

2.治多发性疖肿,腱鞘炎,蛇咬伤,跌打骨折(应先复位、固定),研末,酒、水调和,温敷患处[2]

3.羊角拗苷注射液治充血性心力衰竭[2]

4.5 使用注意

不可内服[2]

4.6 运用

羊角扭花:外用敷跌打损伤,止血[2]

4.7 化学成分

种子或叶含多种强心苷的混合物,内有:羊角拗苷、羊角拗异苷、D-毒毛旋花苷-Ⅰ等[2]

4.8 药理作用

羊角拗混合苷(Divasidum)及羊角拗苷具有和毒毛旋花子苷K相似的强心作用,已证明混合苷的作用比毒毛旋花子苷K稍弱而持久,在胃肠道吸收缓慢而不规则[2]。他们还有中枢抑制、利尿和兴奋子宫的作用[2]。D-毒毛旋花苷-Ⅰ也有强心作用[2]

5 茜草科巴戟天(羊角藤)属植物羊角藤的根及全株·《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角藤

5.1 拼音名

Yánɡ Jiǎo Ténɡ

5.2 别名

乌苑藤、巴戟天[福建]

5.3 来源

茜草科巴戟天(羊角藤)属植物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 L.,以根及全株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5.4 性味

甘,凉。

5.5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止痛止血。用于胃痛,风湿关节痛;叶外用治创伤出血。

5.6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

5.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6 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羊角藤的根或根皮·《中华本草》·羊角藤

6.1 出处

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6.2 拼音名

Yánɡ Jiǎo Ténɡ

6.3 英文名

Common Indianmulberry, Root of Common Indianmulberry

6.4 别名

巴戟、白面麻、红头根、山八角、穿骨虫、放筋藤、牛的藤、鸡眼藤、三角藤、猫红藤、黑风藤、鳝鱼藤、湘巴戟、乌藤、百眼藤、鸟泥藤、圹羊扭、羊角扭

6.5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羊角藤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inda umbellat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6.6 原形态

羊角藤,攀援灌木。无毛或幼枝的稍被柔毛。叶薄革质对策 ;叶柄长6-10mm;托叶膜质,长2-5mm;叶片形状各式,通常长圆状披针形,长5-8(-12)cm,宽1..5-3.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侧脉5-7对。花序顶生,伞形花序式排列,通常由6个小头状花序组成,每个小头状花序直径6-8mm,有花6-12朵;总花梗长5-12mm;萼简半球形,长0.8-1mm,先端平截或不明显齿裂;花冠白色,4裂,几达基部,裂片狭长圆形,长3-3.2mm,先端稍钝而内弯;雄蕊4,聚合果扁球形或近肾形,直径8-12mm,熟时红色,有槽纹。花期5-7月,果期6-10月。

6.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地区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至东南部。

6.8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多呈圆柱形,长短不等,直径0.8-2.0cm。根皮呈不规则片状、槽状或卷简状。外表面化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皱纹或较粗的纵皱纹,具少数横缢纹,有的皮部断裂而露出粗糙木部,形成长短不等的节。质坚硬,柴性,易折断,断面呈颗粒状,皮部较薄,内表面浅灰紫色,木部粗而脆,直径0.5-1.4cm,约占直径60%-70%。无臭,味淡微甜。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栓内层草酸钙针晶衡少。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有石细胞或石细胞群散在,木质部发达,全部木化;导管类圆形,直径约100μm。

粉末特征:棕黄色。①石细胞较多,单个散在或成群,黄色或淡黄色,呈长方形、我角形,个别纤维状,直径17-112μm,壁厚8-40μm,长至140μm。孔沟弯贡或斜向,有的末端分叉,有的层纹细密。②草酸钙针晶束纤细散在或成束存在于栓内层细胞及薄壁细胞中,长48-72μm。③木栓细胞成片,淡黄色,表面观呈多角形,壁稍厚。

6.9 化学成份

羊角藤根和茎中主要含蒽醌类(an-thraquinones)化合物;2-羟基蒽醌(2-hydroxy anthraquinone),茜草素(alizarin),茜草素-1-甲醚(alizarin-1-methyl ether)甲基异茜草素(rubiadin),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rubiadin-1-methyl ether),黄紫茜素(xanthopupurin),茜草素-2-甲醚(alizarin-2-methyl ether),1-羟基-2-甲基蒽醌(1-hydroxy-2-methyl anthraquinone)。2-甲基蒽醌(2-methyl anthraquinone),2-甲氧基蒽醌(2-methoxy anthraquinone),1-甲氧基-2-甲基蒽醌(1-methoxy-2methyl an-thraquinone),茜草色素(munjistin),光泽定(lucidin)。还含有甙类(glycosides);甲基异茜草素葡萄糖甙(rubiadin-glycoside)和1-甲醚甲基异茜草葡萄糖甙(1-methyl ether-rubiadin-glycoside)茎和叶还含有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熊果酸(ursolic acid)。此外茎中还含鸢尾醌(tectoquinone)。

6.10 性味

辛;微甘;温

6.11 归经

肾经

6.12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补肾止血。主湿关节痛;肾虚腰痛;阳痿;胃痛

6.13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

6.14 各家论述

1.《广西药植名录》:根:祛风湿,消肿,去毒。

2.《福建中草药》:根皮:祛风湿,暖肾气。

6.15 摘录

《中华本草》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07.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8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