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厥

目录

1 拼音

xuè jué

2 英文参考

syncope due to excessive bleedi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ood syncop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hematic syncop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yncope resulting from disorders of blood[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血厥:1.郁冒;2.因失血过多致厥者。

4 郁冒·血厥

血厥为病证名[1]。为厥证之一[1]。指郁冒[1]。《普济本事方》卷七:“郁冒,亦名血厥。”

4.1 郁冒的病因

郁冒多由热升风动引起[1]

4.2 郁冒的症状及治疗

《类证治裁·厥症》:“郁厥亦血厥症,平居无疾,忽默默无知,目闭口噤,恶闻人声,移时方寤,由热升风动,郁冒而厥,妇人多有之。羚羊角散。”

5 因失血过多致厥者·血厥

血厥(syncope due to excessive bleeding[2]、blood syncope[3])为病证名[3]。厥证之一[3]。是指失血过多,神明失养或血随气升,上冲清窍所致的厥证[3]

血厥常分为实证和虚证进行辨治。气厥和血厥之实证常转化为气滞血瘀之证[4]

《医林绳墨·厥》:“有血厥者,因而吐衄过多,上竭下厥,先致足冷,有如水洗,冷过腰膝,入腹即死,此血竭而作厥也。皆由阳气妄行于上、阴血无所依附,气血相离,不居本位,宁有不死之理乎。必须急用大蒜捣烂,敷于涌泉,或以热手频擦脚心,次用二陈汤,加参、术、当归、炒黑干姜之类。此药劫剂,不可多服,但欲其阳复血止耳。”

《赤水玄珠·厥证门》:“有吐衄不知人而厥者,此血厥也。治之无论其脉,急用芎归养荣汤,十全大补汤,或独参汤以投之。”

《景岳全书·厥逆》:“血厥之证有二,以血脱血逆皆能厥也。血脱者,如大崩大吐,或产血尽脱,则气血随之而脱,故致卒仆暴死。宜先掐人中,或烧醋炭以收其气,急用人参一二两,煎汤灌之,但使气不尽脱,必渐苏矣。”又:“血逆者,即经所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谓,又日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之类也。夫血因气逆,必须先理其气,气行则血无不行也,宜通瘀煎或化肝煎之类。”

5.1 血厥的定义

《中医药学名词》(2004):血厥为血不养脑所致的厥证[4]

《中医药学名词》(2010):血厥是指失血过多,神明失养或血随气升,上冲清窍所致的厥证[4]

5.2 血厥的辨证治疗

血厥宜详辨虚实[5]

5.2.1 实证

血厥·实证(blood syncope with excess syndrome[5])是指暴怒伤肝,气机逆乱,血随气升,扰乱神明,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醒后头昏头痛,舌红,苔薄黄,脉弦等为常见症的血厥证候[5]

5.2.1.1 血厥实证的症状

多因急躁恼怒而发,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红,脉多沉弦[5][5]

5.2.1.2 证候分析

怒而气上,血随气升,菀阻清窍[5]

由于暴怒,肝气上逆,血随气升,上蔽神明,清窍闭塞,因而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红,脉多沉弦,皆气逆血菀于上之象。[5]

5.2.1.3 治法

活血顺气[5]

平肝降逆,理气通瘀[5]

5.2.1.4 血厥实证的方药治疗

通瘀煎[备注]通瘀煎(《景岳全书》):归尾、山楂、香附、红花、乌药、青皮、木香、泽泻为主。方中以归尾、红花、山楂活血散瘀;乌药、青皮、木香、香附等顺气开郁。若急躁易怒,少寐多梦者,可加钩藤、石决明、龙胆草、丹皮、远志、菖蒲等以平肝潜阳、清肝宁神。若肝阳未平,眩晕头痛者,可加菊花、珍珠母、枸杞子等以育阴潜阳。[5]

5.2.1.5 血厥实证的饮食疗法
5.2.1.5.1 推荐食材

芹菜、番茄、绿茶、青皮、菊花、香附等[5]

5.2.1.5.2 推荐食疗方

[5]

1.山楂决明茶(《食疗本草学》):山楂30g,决明子60g,水煎,代茶饮。

2.牛膝海味汤(《新编中国药膳食疗学》):怀牛膝30g,海蜇250g,淡菜60g,油、盐各适量。把海蜇水发浸洗,去其咸腥味待用,将淡菜和牛膝洗净,与海蜇一起放入砂锅,加入适量的清水煎汤,加入食盐等调料即可。佐餐服食。

3.加味桃仁粥(《食医心鉴》):桃仁21枚、去皮尖,生地黄30g,生姜适量,用500mL清水浸泡,绞取汁备用;砂锅加水适量煮粳米100g成粥,加入备好的汁液,稍煮,调入桂心末10g即成。佐餐服食。

5.2.2 虚证

血厥·虚证(blood syncope with deficiency syndrome[5])是指气血亏虚,血虚不能上承,以心悸头晕,或眼前发黑,昏厥无知,面色苍白,口唇不华,目陷口张,自汗肤冷,呼吸微弱,或四肢震颤,舌淡,苔薄白,脉芤或细数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血厥证候[5]

5.2.2.1 血厥虚证的症状

常因失血过多所致,患者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目陷口张,自汗肤冷,呼吸微弱,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5][5]

5.2.2.2 证候分析

血出过多,气随血脱,神明失养[5]

由于失血过多,血虚不能上承,故突然晕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气血不能达于四末,筋失所养,则四肢震颤。营阴内衰,正气不固,故目陷口张,自汗肤冷,气息低微。舌淡,脉细数无力,乃血去过多而阴伤之征。[5]

5.2.2.3 治法

补养气血[5]

5.2.2.4 血厥虚证的方药治疗

急用独参汤[备注]独参汤(《景岳全书》):人参灌服。继用人参养营汤[备注]人参养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肉桂、大枣、黄芪、白术、茯苓、五味子、远志、橘皮、生姜。血脱必须益气,故本方以人参、黄芪为主;佐当归、熟地以养血;白芍、五味子以敛阴。若出血不止者,可加仙鹤草、藕节、侧柏叶以止血。若自汗肤冷,呼吸微弱者,可加附子、干姜等以温阳。若心悸寐少者,可加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等以养心安神。若口干少津者,可加麦冬、玉竹、北沙参等以养胃生津。[5]

5.2.2.5 血厥虚证的饮食疗法
5.2.2.5.1 推荐食材

桑椹、菠菜、牛肝、黑木耳、大枣、山药、龙眼等[5]

5.2.2.5.2 推荐食疗方

[5]

1.桑葚百合茶(《饮茶与养生》):桑椹30g,百合30g,大枣10枚,青果9g。上药加水煎煮,取煎液代茶饮用。

2.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方论》):当归30~60g,生姜30g,羊肉250g。将羊肉去膻后,切成3cm见方小块,和当归、生姜、料酒、盐各少许煮汤,至羊肉烂熟即可。

3.龙眼粥(《中国药膳辨证治疗学》):龙眼肉15~30g,大红枣5~10枚,粳米100g。一并煮粥即成。作早餐服食。

5.3 关于厥证

厥证(syncope[5][5])为病证名[6]。出《黄帝内经素问·厥论》等篇。厥证简称厥[6]。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6]。多因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致[7]。轻者昏厥时间较短,自会逐渐苏醒,清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㖞斜等后遗症[7]。严重的,则会一厥不醒而导致死亡[7]。《类经·厥逆》指出:“厥者,逆也,气逆则乱,故忽为眩仆脱绝,是名为厥……轻则渐苏,重则即死,最为急候。”《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厥者,手足逆冷是也。”《黄帝内经素问·厥论》有以六经形证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等,可供参考[7]。历代文献又有寒厥、热厥、蚘厥、尸厥、薄厥、煎厥、痰厥、食厥、气厥、血厥等名称[7]。现一般分为气厥、血厥、寒厥、热厥、痰厥等类型[7]

各种时行热病、中暑、中风、癫痫、脏躁、疫毒痢和消渴、癃闭、臌胀病后期,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昏厥。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性传染病、脑血管意外、煤气(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中毒性痢疾、糖尿病危象、肝昏迷、尿毒症、低血糖症、癔病性昏迷等[8]

现代医学中的休克、虚脱、昏厥、低血糖昏迷及癔病性昏迷等症多属厥证范畴[8]

详见厥证条。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1.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 ^ [4]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53-56.
  5. ^ [5]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7-120.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89.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66.
  8. ^ [8]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3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