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涎散

目录

1 拼音

xī xián sǎn

2 《儒门事亲》卷十二:稀涎散

2.1 处方

猪牙皂角(不蛀者,去皮、弦)30克(炙用)绿矾 藜芦各15克

2.2 制法

上为细末。

2.3 功能主治

涌吐顽痰。治膈实中满,痰厥失音,牙关紧闭,如丧神守者。

2.4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或3~6克,用浆水调下。牙关不开者,斡开牙关灌之。

2.5 摘录

《儒门事亲》卷十二

3 《证治准绳·类方》卷一:稀涎散

3.1 处方

江子仁6粒(每粒分作二半)牙皂9克(切片)明矾30克

3.2 制法

上药先将矾化开,再入另二味,搅匀待矾枯为末。

3.3 功能主治

治中风不语,牙关紧闭,单蛾双蛾。

3.4 用法用量

每用0.9克吹入。痰涎壅盛者,用1.5克,灯心汤送下。

3.5 摘录

《证治准绳·类方》卷一

4 《痘疹仁端录》卷九

4.1 方名

稀涎散

4.2 组成

款冬花5钱,杏仁5钱,瓜蒌5钱,麦冬5钱。

4.3 主治

痘至8-9日,毒存阳明,口内锁紧,疼痛难咽。

4.4 用法用量

用梨汁煎膏,加乳蜜紧煎数沸。先用薄荷汤漱口,后服此药,时服几匙。

4.5 附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稀涎膏”。

5 《治痘全书》卷十四

5.1 方名

稀涎散

5.2 组成

山豆根、薄荷、熊胆、茶芽。

5.3 主治

口疮。痘至七八朝,咽喉紧锁疼痛;痘疮靥不收。

5.4 附注

《痘疹仁端录》本方用法:先将薄荷洗口,为末吹。

6 《医方类聚》卷二十引《济生续方》

6.1 方名

稀涎散

6.2 组成

半夏14枚(大者,生,切片),猪牙皂角1条(炙)。

6.3 主治

中风痰涎壅闭,或寒热结胸,或中湿肿满。

6.4 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2盏,煎1盏,去滓,加姜汁少许,温服。不能咽,徐徐灌之。

6.5 各家论述

《医门法律》:此以半夏治痰涎,牙皂治风,比而成方。盖因其无形之风挟有形之痰,胶结不解,用此二物,俾涎散而风出也。

6.6 附注

本方按剂型当作“稀涎汤”。

7 《医统》卷四十三

7.1 方名

稀涎散

7.2 组成

牙皂(炙,去皮弦)1钱,藜芦5分。

7.3 功效

吐顽痰。

7.4 用法用量

每服5分或1-2钱,浆水调下,牙关不开者灌之。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8 《保婴易知录》卷下

8.1 方名

稀涎散

8.2 组成

蝎尾半钱,铜青半钱,朱砂1钱,腻粉1字,麝香少许。

8.3 功效

吐风痰。

8.4 主治

脐风已成。

8.5 用法用量

每服1字,茶清调下。

8.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9 《活人方》卷一

9.1 方名

稀涎散

9.2 组成

明矾1钱,枯矾1钱,牙皂(炙黄,去皮)2钱。

9.3 功效

探吐风痰,疏通喉膈。

9.4 主治

中风初起,痰涎潮涌,牙关紧闭,汤药难进者。

9.5 用法用量

每服1-2钱,白滚汤调下。探吐浮痰则已,不宜多吐。

9.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0 《医学入门》卷八

10.1 方名

稀涎散

10.2 组成

皂角、半夏、明矾各等分。

10.3 主治

中风,肢散涎潮,膈塞气闭不通。

10.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白汤调服,即吐。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1 《准绳·类方》卷一

11.1 方名

稀涎散

11.2 组成

江子仁6粒(每粒分作两半),牙皂3钱(切片),明矾1两。

11.3 主治

中风不语,牙关紧急,单蛾双蛾。

11.4 用法用量

每用3分,吹入。诸病皆愈。痰涎壅盛者以5分,灯心汤下,喉中之痰逆上者即吐,膈间者即下。凡中风口噤不能开,用白盐梅揩齿即能开。

11.5 制备方法

先将矾化开,却入2味搅匀,待矾枯为末。

11.6 临床应用

痰滞胸膈:定西侯蒋公患上气喘急,其脉寸口洪滑,此痰滞胸膈也。合先服稀涎散二钱,更以热火频频饮之(用代探吐法殊妙),则溢而吐其痰如胶,内有一长条,裹韭叶一根,遂愈。

11.7 各家论述

《丸散膏丹集成》:方用矾石之咸涩以消痰涎,牙皂之辛苦以搜风秘,俾涎散而风解。惟浊气风涌而上,清阳失位暴仆,以此先治其标,至咽喉疏通,能进汤药即止。若攻尽其痰,则液无以养筋,令人挛急筋骨,此为大戒。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