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epileps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心痫为病证名[1]。五痫之一种。可表现为多种症状。痫证而见面赤口张,摇头马嘶等证者。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医学入门·痫》:“心痫,面赤,口张,摇头,马嘶。”《景岳全书》卷四十一:“面赤目瞪,吐舌啮唇,心烦气短,其声如羊者曰心痫。”《医林绳墨》卷六以痫症因惊而发,心烦闷乱,躁扰不宁,舌多吐出,涎沫满口,来时速而去亦速者为心痫。
参见痫、五脏痫:
痫为病名[2]。出《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等篇。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又名胎病,说明《内经》早已指出病因中的遗传因素。古代痫、癫二字通用,故痫亦称癫(见《景岳全书·杂证谟·癫狂痴呆》)。《备急千金要方》称为癫痫。俗名羊痫风。文献有十岁以上为癫,十岁以下为痈的记载。多因惊恐或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伤及肝脾肾三经,使风痰随气上逆所致。症见短暂的失神,面色泛白,双目凝视,但迅即恢复常态;或见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牙关紧急,四肢抽搐,或口中发出类似猪羊的叫声等,醒后除感觉疲劳外,一如常人,时有复作。在发作时,治宜豁痰宣窍,息风定痫。平时则以培补脾肾为主。按病因又分惊痫、风痫、食痫等。此外,医书中也有把神识昏乱、狂叫奔走的病证称为痫病(见《万病回春·痫证》)。
五脏痫为病名[3]。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肝痫、心痫、脾痫、肺痫、肾痫的总称。《医林绳墨》卷六:“大抵五脏之痫,各随五脏所治。皆以清痰降火为要也,或加以五脏补养之药。有风者驱其风,有痰者豁其痰,因气者清其气,因惊者镇其惊,各随所得之由,而加减用治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