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否痛

目录

1 拼音

xīn xià pǐ tòng[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

2 英文参考

epigastric distending pai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心下否痛(否音pǐ匹)为症状名[1]。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又称心下痞痛。心下,通常是指膈上部位;否,与痞同义,有闷满堵滞的意思[1]。《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诸否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否塞而不宣通,故谓之否。”心下否痛,指膈上有痞塞胀满疼痛的症状[1]。伤寒误下,痰凝气滞,湿阻食积及气虚不运等皆可导致[1]

参见心下痞、胃脘痛:

心下痞为病证名[2]。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胃脘满闷,按之柔软不痛者[2]。多因伤寒表邪未解,误用下法,或内伤元气不足,痰湿、郁热蕴结所致[2]。《注解伤寒论》卷四:“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而反下之,表中之阴入里,结于心下为痞。”若误下后,心下痞,气逆呕吐者,宜用半夏泻心汤;又见胃中虚弱者,宜用甘草泻心汤;若误下后,心下痞,阳气不足者,宜用附子泻心汤[2]。《丹溪心法·痞》:“如禀受充实,面苍骨露,气实之人而心下痞者,宜枳实、黄连、青皮、陈皮、枳壳;如禀受素弱,转运不调,饮食不化而心下痞者,宜白术、山楂、曲蘖、陈皮;如肥人心下痞者,乃是湿痰,宜苍术、半夏、砂仁、茯苓、滑石;如瘦人心下痞者,乃是郁热在中焦,宜枳实、黄连、葛根、升麻;如食后感寒,饮食不化,心下痞,宜藿香、草豆蔻、吴茱萸、砂仁。”《寿世保元·痞满》:“内伤元气脾胃而作心下痞者,宜大补元气也,服加减补中益气汤。如脉缓有痰而痞,加半夏、黄连;脉弦,四肢满闭,便难而心下痞,加黄连、柴胡、甘草;大便闭燥,黄连、桃仁,少加大黄、归身;心下痞,腌闷,加白芍、黄连;心下痞,腹胀,加白芍、砂仁、五味子……一切心下痞,及年久不愈者,宜用大消痞丸。”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9.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