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crab-ey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corneal perforation and iridoptos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crab ey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ridoptos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ridoptosi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蟹睛横出为病证名[1]。属蟹睛症,因黄仁自黑睛溃口绽出,始如蝇头,中如蟹睛,甚则横长如黑豆而名蟹睛横出。即蟹睛。
蟹睛(crab-eye;corneal perforation and iridoptosis)为病证名。见于《圣济总录》卷一百零六。又名蟹睛疼痛外障(《秘传眼科龙木论》)、蟹目(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蝇头蟹眼(见清·佚名《眼科统秘》)、蟹睛横出(《目经大成》)、离睛(《圣济总录》卷一百零六)、损翳(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蟹珠(见清·顾锡《银海指南》卷二)、蟹睛翳(见南京中医学院编《中医学概论》)、黑珠翳(见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概论》)。是指以黑睛溃破,黄仁自溃口绽出,黑亮如蟹之眼睛为主要表现的眼病[2]。是一种严重的眼病
4 蟹睛横出的病因病机
蟹睛横出多在凝脂翳、花翳白陷等黑睛病变过程中,因肝胆热毒炽盛,或治不及时,病变向纵深发展,以致黑睛溃破,黄仁绽出而成;或在上述病变过程中,偶因咳嗽、喷嚏、怒吼、号哭及用力大便等,促使黑睛破裂,黄仁乘势脱出所致。此外,还可由严重疳眼及眼外伤引起。
5 蟹睛横出的症状
蟹睛横出患者黑睛破损,黄仁从破口突出如珠,形似蟹眼,周围绕以白翳,眼痛剧烈,羞明泪出,愈后黑睛遗留瘢痕,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如钉翳遗留似钉样带根脚之白翳,影响视力;旋螺突起色青白,或带黑色,影响视力,重者可致盲)。若黄仁神膏从破口大量涌出,多致失明。
患者黑睛部位可见黄仁自溃口绽出,其色棕黑,高于黑睛表面,状如蟹眼、蝇头,甚则横长如黑豆,周围绕以灰白翳障,瞳神变形如杏仁核状。此时,因黑睛溃破,邪毒外泄,疼痛自然缓解,愈后遗留斑脂翳之类,可致神水流行受阻,继发绿风内障。
6 蟹睛横出的治疗
6.1 辨证治疗
蟹睛横出的辨证首先应分清虚实,本症初起为实,以泻肝为主;病久多虚,以补肾为主。
6.1.1 肝胆实热
蟹睛·肝胆实热证(crab-eye with pattern of liver-gallbladder excessive heat)是指肝胆火炽,以风轮凸起黑珠,状如蟹睛,紧张如球,白睛抱轮红赤,疼痛流泪,羞明难睁,口苦苔黄,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蟹睛证候。
6.1.1.1 症状
风轮凸起黑珠,状如蟹睛,紧张如球,白睛抱轮红赤,疼痛流泪,羞明难睁,口苦苔黄,脉弦数。
6.1.1.2 治法
6.1.1.3 方药治疗
用泻青丸加减。
6.1.2 阴虚火旺
蟹睛·阴虚火旺证(crab-eye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fire effulgence)是指阴虚火旺,以蟹睛平复,虚软不痛,抱轮红微,眼痛流泪,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蟹睛证候。
6.1.2.1 症状
蟹睛平复,虚软不痛,抱轮红微,眼痛流泪,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6.1.2.2 治法
宜滋阴清火
6.1.2.3 方药治疗
6.2 疳积上目所致蟹睛横出的治疗
若因疳积上目所致者治宜结合全身情况,用健脾清热,杀虫消疳,养肝明目等法。可选服肥儿丸或猪肝散等方加减,并配合捏脊,针刺四缝,灸足三里、肝俞、肾俞等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