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coseveins分类:普通外科脉管疾病静脉疾病下肢静脉瓣关闭不全ICD号:I83下肢静脉的解剖与生理特点:下肢静脉分为深静脉与浅静脉两组。深静脉在肌肉之间与同名动脉伴行。浅静脉在筋膜浅面,分大隐静脉与小隐静脉。大隐静脉起源于足背静脉网内侧,经内踝前方、下肢内侧上行,穿过卵园窝,汇入股静脉。在入股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仍为各国学者所公认。兹分述如下:(一)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据Borow报道手术持续
-
下肢肌
拼音:xiàzhījī英文:下肢肌是下肢骨骼肌的总称。可分成髋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四部分。髋肌前群主要是髂腰肌,可屈髋关节;后群位于臀部,浅面有强厚的臀大肌,内有臀中肌,再里面还有臀小肌和梨状肌。臀大肌起于髂骨和骶骨的后面,肌纤维斜向外下,止于股骨上端的后面,主要作用是伸髋关节,也有外旋髋关节
-
环跳
不遂、腰胯痛、偏风、脚气等症。特异性:环跳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所属部位:股关节环跳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环跳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环跳穴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侧卧,伸下腿,
-
下肢X线摄影检查技术
拼音:xiàzhīXxiànshèyǐngjiǎnchájìshù英文:SkeletalX-rayoflowerlimb操作名称:下肢X线摄影检查技术适应证:下肢X线摄影检查技术适用于:1.外伤。2.感染。3.肿瘤和肿瘤样病变。4.先天性畸形。5.关节病变。6.骨骼生长障碍。7.全身性骨疾患。禁忌证
-
膑骨
不遂、腰胯痛、偏风、脚气等症。特异性:环跳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所属部位:股关节环跳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环跳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环跳穴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侧卧,伸下腿,
-
分中
不遂、腰胯痛、偏风、脚气等症。特异性:环跳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所属部位:股关节分中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环跳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环跳穴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侧卧,伸下腿,
-
髀枢
不遂、腰胯痛、偏风、脚气等症。特异性:环跳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所属部位:股关节环跳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环跳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环跳穴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侧卧,伸下腿,
-
镮铫
不遂、腰胯痛、偏风、脚气等症。特异性:环跳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所属部位:股关节镮铫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环跳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环跳穴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侧卧,伸下腿,
-
枢中
不遂、腰胯痛、偏风、脚气等症。特异性:环跳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所属部位:股关节枢中穴的定位:标准定位:环跳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肌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环跳穴位于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侧卧,伸下腿,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性期则成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后者在临床上也十分常见,而重点述于后。症状体征:1.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位于髂-股静脉,发病率比小腿肌肉丛静脉血栓形成低,左侧多见,为右侧的2~3倍。在一组1432例的统计中,左侧占69.3%,右侧占26.6%,双侧4.1%。髂-股静脉是整个下肢静脉
-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在30秒内已充盈,则表明有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②深静脉通畅试验: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瞩病人用力踢腿或作下蹬活动连续10余次。此时,由于小腿肌泵收缩迫使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使曲张静脉排空。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为明显,强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表明深静脉不通畅。③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病人
-
阳陵
为30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4周为一疗程。同时行中风头皮针治疗。共治疗3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治疗胆绞痛:令患者仰卧,双膝微屈,使腹部及下肢肌肉放松,取阳陵泉,用手轻揉。常规消毒后,将2寸毫针向腘窝方向刺入1.5寸,针刺手法均采用捻转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3min行针一次。留针
-
腹主动脉瘤
细胞活性物质的浸润。发病机制:为了解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正常动脉壁的结构。弹力蛋白和胶原蛋白是主动脉壁最重要的结构成分,它们与平滑肌细胞一起共同构成主动脉的中膜。正常情况下,弹力蛋白呈折叠的筛状结构。在外力作用时,可以比其自然长度伸展70%,为动脉提供纵向上的回缩牵引力和周径方向
-
糖尿病足
痛苦,而且使其增添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症状体征:糖尿病患者除常规的体检之外,应特别注意足部的体征:如患者的行走步态、有无足部的畸形如鹰爪足和足趾外翻、肌肉萎缩、胼胝;皮肤的温度、颜色和出汗情况,观察皮肤有无水疱、裂口和破溃等;检查足部皮肤对温度、压力和振动(音叉振动觉)的感觉情况;触诊足背动脉有无搏
-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拼音:xiàzhījìngmàigōngnéngbúquán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疾病概述: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是下肢静脉疾病的总称。严格来说,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最主要表现,其他表现包括下肢表皮瘙痒抓痕、湿疹、色素沉着、足靴区溃疡等。临床表现:(1)浅静脉曲张:主要为
-
DM
性化;②受体抗体所致的胰岛素耐药性糖尿病。⑸遗传性综合征伴糖尿病:有多种:①代谢紊乱如Ⅰ型肝糖原沉着症、急性阵发性血卟啉病、高脂血症等;②遗传性神经肌肉病如糖尿病性视神经萎缩伴尿崩症与耳聋等;③早老综合征;④继发于肥胖的葡萄糖不耐受性综合征如Prader-Willi综合征。葡萄糖耐量减退:葡萄糖耐
-
糖尿病
性化;②受体抗体所致的胰岛素耐药性糖尿病。⑸遗传性综合征伴糖尿病:有多种:①代谢紊乱如Ⅰ型肝糖原沉着症、急性阵发性血卟啉病、高脂血症等;②遗传性神经肌肉病如糖尿病性视神经萎缩伴尿崩症与耳聋等;③早老综合征;④继发于肥胖的葡萄糖不耐受性综合征如Prader-Willi综合征。葡萄糖耐量减退:葡萄糖耐
-
右下肢、双下肢残疾人驾驶机动车身体条件规定
拼音:英文:《右下肢、双下肢残疾人驾驶机动车身体条件规定》由卫生部、公安部、中国残联组织制定,卫生部于2010年3月28日卫医政发〔2010〕34号印发。右下肢、双下肢残疾人驾驶机动车身体条件规定一、本规定适用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对右下肢、双下肢残疾人申请机动车驾驶证进行身体条件检查。
-
偏瘫
拼音:piāntān英文:概述:偏瘫俗称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肢及下肢肌肉瘫痪,有时伴有同侧下面部肌肉及舌肌的瘫痪。脑中风后遗症(偏瘫)是指急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后脱离生命危险,但留下肢体功能障碍的病证。表现为意识清醒,但上下肢不能协调运动,口齿不清,吞咽不利,关节强直,半身不遂,口眼㖞斜,口角流涎,
-
步行功能评定
态分析一般采用目测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1)目测分析::分析步骤:①了解病史患者既往的损伤、疾病以及手术史对于判断步态有重要参考价值。②体检检查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范围等,尤其要注意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系统的检查,有助于分析步态障碍的原因。③步态观察:观察内容如下:A.患者的站立姿势。B.步态的
-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2011年县医院版)
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
-
中郄
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正坐或仰卧取穴。中都穴在足厥阴肝经的位置中都穴在小腿部的位置中都穴在小腿部的位置中都穴在小腿部的位置(肌肉)中都穴在小腿部的位置(骨骼)中都穴的取法:正坐或仰卧位,先在内踝尖上7寸的胫骨内侧面作一水平线,当胫骨内侧面的上中1/3交点处取穴。中都穴位于小
-
髀关
腿髋关节附近,故名髀关。主治髀股痿痹,下肢不遂,腰腿疼痛,筋急不得屈伸,膝股痿痹,股内筋急不得屈伸,足麻木不仁,下肢瘫痪,腹股沟淋巴结炎,股外侧皮神经炎,膝关节炎,腰痛,髋痛,股痛,膝痛,下肢屈伸不利、麻痹或瘫痪,小腹痛,下肢麻木,痿痹,腰膝冷痛,腹痛,股内外肌痉挛,下肢麻痹疼痛,膝关节痛,重症肌无
-
外膝眼
凹陷中。正坐屈膝取穴。犊鼻位于膝关节外侧,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处。犊鼻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犊鼻穴的位置犊鼻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犊鼻穴的位置(肌肉)犊鼻穴的位置(骨骼、血管)外膝眼穴的取法:犊鼻在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正坐屈膝取穴。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髌骨下方,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取穴。外膝
-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临床路径(2016年版)
拼音:xiàzhījìngmàigōngnéngbùquánlínchuánglùjìng(2016niánbǎn)英文:基本信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临床路径(2016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6年12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
-
外丘
B36)。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外丘是足少阳胆经的郄穴。外为内之对,丘即土丘,此穴在外踝上方,局部肌肉隆起如丘,故名外丘。外丘穴主治胸胁、下肢等疾患:如头项强痛,胸胁支满,癫疾吐沫,肤痛,萎痹,寒湿脚气,头项痛,胸胁痛,腿痛,脚气,下肢麻痹,肝炎,胆囊炎,坐骨神经痛,颈项强痛,胸胁胀满,下
-
踝反射异常
cralneuritis)多见于中壮年,主要为腰部、臀部并常放射到下肢的疼痛。腰及下肢活动受限,咳嗽、打喷嚏及用腹压时疼痛可加重,并有一侧骨盆肌及下肢肌无力,感觉减退,膝、踝反射减退或消失等。一侧或双侧根性坐骨神经痛者亦颇常见。完全性腰骶神经丛损害少见,表现为一侧下肢完全瘫痪,肛门周围及整个下肢感
-
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2009年版)
拼音:xiàzhījìngmàiqǔzhānglínchuánglùjìng(2009niánbǎn)英文:基本信息:《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2009年版)》由卫生部于2009年10月26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外科7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79号)印发。发布通知:卫生部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2016年版)
拼音:xiàzhīdòngmàiyìnghuàbìsāizhènglínchuánglùjìng(2016niánbǎn)英文:基本信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2016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6年12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