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溪

目录

1 拼音

xiá xī

2 英文参考

Xiáxī GB43[中国针灸学词典]

xiáxī[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4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B4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侠溪
汉语拼音Xiaxi
罗马拼音Hsiahsi
美国英译名Chivalrous Brook
各国代号中国GB43
日本43
法国莫兰特氏VB43
富耶氏VB43
德国G43
英国G43
美国GB43

侠溪为经穴名(Xiáxī GB43)[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1]。侠溪是足少阳胆经的荥穴,五行属水[1][2]。侠通“夹”,溪即沟溪,此穴在第四、五趾的夹缝间,如处沟溪,故名侠溪[2]。侠溪穴主治头胸、下肢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颌痛,外眦红肿,迎风流泪,耳鸣耳聋,颊肿,腋下肿,胸胁痛,瘰疬,乳痈,气喘,咳逆,疟疾,偏风,狂疾,足背红肿,五趾拘急,趾隙湿烂,足心发热,四肢浮肿,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赤肿痛,热病,胁肋疼痛,眩晕,胸胁疼痛,膝股痛,足跗肿痛,现代又用侠溪穴治疗偏头痛,高血压,咯血,肋间神经痛,乳腺炎,下肢麻痹,胁肋痛,寒热,目外眦痛,颊颔肿,足背肿痛,足趾痉挛,坐骨神经痛,脑卒中,腋淋巴结炎,咳血等。

4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胆出于窍阴……溜于侠溪,侠溪,足小趾次趾之间也,为荥。

5 穴名解

侠通“夹”,溪即沟溪,此穴在第四、五趾的夹缝间,如处沟溪,故名侠溪[2]

侠,通挟、夹。溪,同溪,有山涧、小川之义。穴属胆经之荥穴,居足背第4、第5趾间的趾缝端之凹陷中,如谷侠两旁,形似溪涧,故名侠溪。[3]

6 特异性

侠溪是足少阳胆经五输穴的荥穴,五行属水[3][3]

7 所属部位

趾间[4]

8 侠溪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侠溪穴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4]

侠溪穴位于足背外侧,当第四、五趾骨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伸足取穴[4]

侠溪穴位于足背部,第四、五趾缝间,趾蹼缘上0.5寸处[5]

侠溪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侠溪穴在趾间的位置

侠溪穴在趾间的位置

侠溪穴在趾间的位置(肌肉)

侠溪穴在趾间的位置(骨骼)

9 侠溪穴的取法

正坐垂足着地,在第四、五趾缝间,当趾蹼缘的上方纹头处取穴。

侠溪穴位于足背外侧,当第四、五趾骨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伸足取穴[5]

仰卧或垂足,于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6]

快速取穴:坐位,在足背部第4、第5趾之间连接处的缝纹头处即是侠溪穴[7]

10 侠溪穴穴位解剖

侠溪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足背筋膜、第四骨间背侧肌。皮肤由腓浅神经的足背中间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肤的结构疏松。趾静脉归流于足背静脉弓,经足背静脉网,外侧则流向小隐静脉。骨间背侧肌位于跖骨间隙内,每条肌都起始于相邻两个跖骨的侧面。第四骨间背侧肌绕过足第四趾第一节趾骨的外侧,部分移行趾背腱膜。骨间肌由足底外侧神经支配。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第四趾的趾长、短伸肌腱与第五趾的趾长伸肌腱之间→第四与第五趾的近节骨底之间[7]

皮肤→皮下组织[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和足背静脉网分布;深层有第4趾背动、静脉经过[8]

布有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8]

11 侠溪穴的功效与作用

侠溪穴具有平肝熄风,消肿止痛的功效。

侠溪穴有清热熄风、消肿止痛的作用[8]

侠溪穴为胆经之荥穴,“荥主身热”,故可主治热病、乳痈、肝胆风热上扰所致的头面五官病及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等[9]

侠溪穴有疏肝清热之功。治胸满、颔肿、耳聋、目眩、伤寒、热病、汗不出等症,须酌予攻补也。[9]

12 侠溪穴主治病证

侠溪穴主治头胸、下肢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颌痛,外眦红肿,迎风流泪,耳鸣耳聋,颊肿,腋下肿,胸胁痛,瘰疬,乳痈,气喘,咳逆,疟疾,偏风,狂疾,足背红肿,五趾拘急,趾隙湿烂,足心发热,四肢浮肿,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赤肿痛,热病,胁肋疼痛,眩晕,胸胁疼痛,膝股痛,足跗肿痛,现代又用侠溪穴治疗偏头痛,高血压,咯血,肋间神经痛,乳腺炎,下肢麻痹,胁肋痛,寒热,目外眦痛,颊颔肿,足背肿痛,足趾痉挛,坐骨神经痛,脑卒中,腋淋巴结炎,咳血等。

侠溪穴主治头胸、下肢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颌痛、外眦红肿、迎风流泪、耳鸣耳聋、颊肿、腋下肿、胸胁痛、瘰疬、乳痈、气喘、咳逆、疟疾、偏风、狂疾、足背红肿、五趾拘急、趾隙湿烂、足心发热、四肢浮肿等[9]

侠溪穴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赤肿痛、热病、胁肋疼痛、乳痈[9]

侠溪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颊肿;胸胁疼痛,膝股痛,足跗肿痛;热病,乳痈[9]

现代又多用侠溪穴治疗偏头痛、高血压、咯血、肋间神经痛、乳腺炎、下肢麻痹等[9]

侠溪穴主治胁肋痛,寒热,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外眦痛,颊颔肿,足背肿痛,足趾痉挛;以及高血压,乳腺炎等[9]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下肢麻痹,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偏头痛;

2.循环系统疾病:脑卒中,高血压;

3.其它:耳鸣,耳聋,腋淋巴结炎,咳血,乳腺炎。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9][9]

斜刺0.3~0.5寸[9]

直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9]

13.2 灸法

可灸[9][9][9]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9]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4 侠溪穴的配伍

侠溪配太阳、率谷、风池,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少阳头痛。

侠溪配率谷、太阳、风池、外关、足临泣,治少阳头痛[9]

侠溪配支沟、阳陵泉,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胸胁痛。

侠溪配支沟、外关、期门、章门、阳陵泉,治胸胁痛[9]

侠溪侠溪配听宫、翳风,有清热通经,活络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侠溪配耳门、听官、听会、翳风、外关,治耳鸣、耳聋[9]

15 特效按摩

头痛目眩、耳呜时,可按揉侠溪穴来缓冲[9]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膝外廉痛,热病汗不出,目外眦赤痛,头眩,两颔痛,寒逆泣出,耳鸣聋,多汗,目痒,胸中痛,不可反侧,痛无常处,侠溪主之。胸胁支满,寒如风吹状,侠溪主之。狂疾,侠溪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少腹坚痛,月水不通。主乳肿痈溃。主疟,足痛。主胸中寒,如风状,头眩,两颊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胸胁支满,寒热汗不出,目外眦赤,目眩,颊颔肿,耳聋,胸中痛不可转侧,痛无常处。

17 侠溪穴研究进展

现代研究报道,针刺带胆瘘的狗曲泉、丘墟、侠溪穴组,可使胆汁分泌旋即显著增加[9]

18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7.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8.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55.
  6.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34.
  7.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6.
  9.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3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