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痞丸

目录

1 拼音

xiāo pǐ wán

2 处方

黄连(去须,拣净,炒)18克 黄芩(刮去黄色)18克 姜黄 白术各30克 人参12克 炙甘草6克 缩砂仁9克 枳实(麸炒黄色)15克 橘皮12克 干生姜6克 半夏(汤洗七次)12克 曲(炒黄色)6克

3 制法

上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4 功能主治

清热化温,健脾消痞。治温热内阻,脾胃不和,心下痞闷。

5 用法用量

每服50~100丸,白汤送下,食后服。

6 摘录

《医学发明》卷一

7 《兰室秘藏》卷上

7.1 方名

消痞丸

7.2 别名

大消痞丸、大温中丸

7.3 组成

干生姜2分,神曲(炒)2分,炙甘草2分,猪苓2钱5分,泽泻3钱,厚朴3钱,砂仁3钱,半夏(汤洗7次)4钱,陈皮4钱,人参4钱,枳实5钱(炒),黄连(净,炒)6钱,黄芩6钱,姜黄1两,白术1两。

7.4 主治

心下痞闷,一切所伤及积年不愈者。

7.5 用法用量

每服50-100丸,空腹白汤送下。

7.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7.7 附注

大消痞丸(《东垣试效方》卷二)、大温中丸(《丹溪心法》卷三)。

8 《兰室秘藏》卷下

8.1 方名

消痞丸

8.2 组成

黄连5钱,黄芩2钱,厚朴7分,姜黄5分,干生姜4分,人参4分,甘草3分,枳实2分,橘皮1分。

8.3 功效

消痞。

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随乳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

9 《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施圆端效方》

9.1 方名

消痞丸

9.2 组成

青皮(去白)1两,陈皮(去白)1两,京三棱(炮,切)1两,广荗(煨,切)1两,益智(炒)1两,缩砂仁1两,当归(切,焙)1两,半夏(姜制)1两,牵牛(炒)1两,丁皮1两,硇砂(明者)1分(别研)。

9.3 主治

一切痞气,心腹胀满,癖气聚滞不快。

9.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小豆大。

10 《宣明论》卷四

10.1 方名

消痞丸

10.2 组成

黄连1两,干葛1两,黄芩半两,大黄半两,黄柏半两,栀子半两,薄荷半两,藿香半两,厚朴半两,茴香(炒)半两,木香1分,辣桂1分,青黛1两(研),牵牛2两。

10.3 主治

积湿热毒,甚者身体面目黄,心胁腹满,呕吐不能饮食,痿弱难以运动,咽嗌不利,肢体焦尪,眩悸膈热,坐卧不宁,心火有余而妄行,上为咳血、衄血,下为大小便血,肠风痔漏,三焦壅滞,热中消渴,传化失常,小儿疳积热。

10.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新水送下;温水亦得。

10.5 加减

本自利者,去大黄、牵牛。

10.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小儿丸如麻子大。

10.7 用药禁忌

忌发热诸物。

11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瑞竹堂方》

11.1 方名

消痞丸

11.2 组成

苍术4两(净,米泔浸,焙干,炒),陈皮1两(去白),青皮1两(净,去瓤),木香2钱。

11.3 主治

痢后肚腹满闷。

11.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小儿3-7丸,米饮汤送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2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经验秘方》

12.1 方名

消痞丸

12.2 组成

南星、紫芫花、霍山自然铜各等分。

12.3 主治

一切积聚,冷物酒伤,心腹闭闷。

12.4 用法用量

每服4-5丸,食后生姜、橘皮汤送下;温水亦得。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煮荞麦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2.6 用药禁忌

大忌猪、羊血。

13 《诚书》卷十一

13.1 方名

消痞丸

13.2 组成

枳实1两,白术(炒)1两,缩砂5钱(炒),香附1两(炒),桂9分,半夏(制)7钱,黄芩7钱(炒),青皮7钱(炒),红花8钱,甘草3钱,山楂肉2两,木瓜5钱。

13.3 主治

小儿瘕癖五积。

13.4 用法用量

口服。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神曲一半,炼蜜一半,打糊为丸。

14 《仙拈集》卷一

14.1 方名

消痞丸

14.2 组成

鸡蛋5个,阿魏5分,黄蜡1两。

14.3 主治

男妇痞块。

14.4 用法用量

每服1块,早晨滚汤送下。或腹痛,解出如胶漆之物自愈。

14.5 制备方法

铜勺内煎化,分作10块。

15 《重订通俗伤寒论》

15.1 方名

消痞丸

15.2 组成

生香附(醋炒)4两,延胡索(醋炒)1两半,归尾2两,川芎1两,红花1两,浮海石1两,瓦楞子(火煅,醋淬)1两。

15.3 主治

积久成痞,病散为臌者。

15.4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