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苗

目录

1 拼音

xiǎo mài miáo

2 《中医大辞典》·小麦苗

小麦苗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拾遗》[1]

2.1 来源

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嫩茎叶[1]

2.2 性味

辛,寒[1]

2.3 功能主治

主治黄疸[1]

2.4 来源及产地

内服:捣烂绞取汁,每服30~40ml,一日3~4次[1]

2.5 化学成分

麦杆中含多糖类,主要由戊糖、己糖组成[1]

2.6 药理作用

麦杆水浸剂有驱蛔作用;所含半纤维素及多糖类对小鼠有抗肉瘤-180的作用[1]

3 《*辞典》·小麦苗

3.1 出处

《本草拾遗》

3.2 拼音名

Xiǎo Mài Miáo

3.3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嫩茎叶。

3.4 原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通常具6~9节。叶鞘光滑,常较节间为短;叶舌膜质,短小;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15~40厘米,宽8~1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方圆形。穗状花序直立,长3~10厘米;小穗两侧扁平,长约12毫米,在穗轴上平行排列或近于平行,每小穗具3~9花,仅下部的花结实。小穗节间约1毫米;颖短,革质,第1颖较第2颖为宽,两者背面均具有锐利的脊,有时延伸成芒,具6~9纵脉,外稃膜质,微裂成3齿状,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背面5~9脉,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短,脊上具鳞毛状的窄翼,翼缘被细毛;雄蕊3枚,花药长1.5~2毫米,丁字着生,花丝细长,子房卵形。颖果矩圆形或近卵形,长约6毫米,浅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3.5 化学成份

麦秆中含一种抗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的多糖类(含量3.4克/3.4公斤),这种多糖类主要由戊糖和己糖组成。

3.6 药理作用

麦秆水浸剂有驱蛔作用,其有效成分尚未提出,能溶于水、醇,不溶于有机溶媒。对蚯蚓肌肉标本,低浓度兴奋,高浓度麻痹。对人蛔虫切片、兔肠的张力及收缩振幅均有抑制作用。能抑制蛙心,对家兔血压、呼吸均无影响。给动物较长期口服或注射,无毒性症状。体外驱虫作用较其他药物为差,临床上排虫率69~78%,完全驱虫率0~16%,虫卵减少率60~66.8%。驱虫物质主要含在麦秆的节部。以杀蚯蚓而论,荞麦秆效力大于大麦扦及小麦秆。此驱虫物质耐热,但煎煮过久,效力减退。还曾报告麦秆中之半纤维素有高度的抗癌作用(小鼠)。此作用非一投的细胞毒作用,麦秆中可提得多糖类,有抗肉瘸-180之作用。

3.7 性味

①《本草拾遗》:"辛,寒,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

3.8 归经

《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阳经气分。"

3.9 功能主治

除烦热,疗黄疸,解酒毒。

①《本草拾遗》:"主酒疸目黄,消酒毒暴热。"

②《日华子本草》:"除烦闷,解时疾狂热,退胸膈热,并利小肠。"

③《纲目》:"小麦秆烧灰,入去疣痣蚀恶肉膏中用。"

3.10 附方

治黄疸:生小麦苗捣绞取汁,饮六、七合,昼夜三、四饮。(《千金方》)

3.11 摘录

《*辞典》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