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

目录

1 拼音

xiǎo ér gāo rè

2 疾病分类

儿科

3 疾病概述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4 疾病描述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一)急性高热。

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

3.变态反应: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

(二)长期高热。

1.常见病: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

2.少见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

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5 症状体征

注意起病缓急、发热日期、时间,系低热(38℃左右)、高热(39℃以上)或超高热(40.5℃以上),热型为稽留热、弛张热抑或间歇热。 注意有无前囟隆起、搏动有力、皮肤黄染、皮疹或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颈项强直及神经系统异常体征,详查心肺及腹部情况,长期发热者还应注意体重、精神状况与出汗情况。

6 疾病病因

注意询问食史、疫水或禽畜接触史。起病后曾用药物名称、剂量、效果。是否曾行预防接种,有无气温过高或多汗、饮水不足情况。

7 病理生理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内体温调节失衡,导致产热比散热多,最终引起机体的发热。

8 诊断检查

1.病史  注意起病缓急、发热日期、时间,系低热(38℃左右)、高热(39℃以上)或超高热(40.5℃以上),热型为稽留热、弛张热抑或间歇热。有何伴随症状,有无受凉或传染病接触史、不洁饮食史、疫水或禽畜接触史。起病后曾用药物名称、剂量、效果。是否曾行预防接种,有无气温过高或多汗、饮水不足情况。

2.体检  注意有无前囟隆起、搏动有力、皮肤黄染、皮疹或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颈项强直及神经系统异常体征,详查心肺及腹部情况,长期发热者还应注意体重、精神状况与出汗情况。

3.检验  血常规,血沉,必要时送血培养、血涂片找异常血细胞或疟原虫。酌情作结核菌素试验,抗“O”,嗜异性凝集试验,肥达反应,和有关血清凝集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等。尿、便常规及培养病原菌,咽分泌物培养。疑有脑膜炎者,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必要时取血、尿、便或局部分泌物作病毒分离。

4.胸部X线检查,必要时作超声检查。

9 治疗方案

1.注意营养,不要随意忌口,无明显咳嗽的可多吃点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又有清热的功效,此外还应注意大便通畅。 饮食护理  总体原则是易消化、富有营养、少量多次和增加饮水,避免强求小儿饮食量而导致小儿胃肠负担重。发热时小儿体内各种营养素的消耗均增加,并且发热又使消化液产生减少,小儿的胃肠功能就会降低。小儿的胃肠功能本身就薄弱,所以在发热的小儿很容易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表现。尤其病程长、持续高热的孩子更应注意补充营养,因此,在每次热退后精神、食欲好转时及时给孩子加餐。食物要软、易消化、清淡,如米汤、稀粥、乳制品、豆制品、蔬菜、面条等;同时发热是一种消耗性病症,因此还应给小儿补充含高蛋白的食物,如肉、鱼、蛋等,但要少荤少油腻食物;也可吃少量水果。饮水、饮食都要少量多次,切不可暴饮暴食。

2.针对病因治疗

3.对症治疗,物理降温,输液补充水分与营养。

10 预后及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11 特别提示

1、衣着要凉爽,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的办法。

2、居室空气要流通,必要时用电扇来回吹风,千万不可关窗闭户不让孩子见风。

3、鼓励饮水,保持口舌滋润,小便通畅。

4、注意营养,不要随意忌口,无明显咳嗽的可多吃点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补充水分、糖分和维生素,又有清热的功效,此外还应注意大便通畅。 饮食护理  总体原则是易消化、富有营养、少量多次和增加饮水,避免强求小儿饮食量而导致小儿胃肠负担重。发热时小儿体内各种营养素的消耗均增加,并且发热又使消化液产生减少,小儿的胃肠功能就会降低。小儿的胃肠功能本身就薄弱,所以在发热的小儿很容易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表现。尤其病程长、持续高热的孩子更应注意补充营养,因此,在每次热退后精神、食欲好转时及时给孩子加餐。食物要软、易消化、清淡,如米汤、稀粥、乳制品、豆制品、蔬菜、面条等;同时发热是一种消耗性病症,因此还应给小儿补充含高蛋白的食物,如肉、鱼、蛋等,但要少荤少油腻食物;也可吃少量水果。饮水、饮食都要少量多次,切不可暴饮暴食。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