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目录

1 拼音

xiān tiān xìng kuān guān jiē tuō wèi

2 英文参考

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hip join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疾病分类

骨与创伤科

4 疾病概述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hip joint[1])是指髋关节先天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疾病。先天发育异常所致髋关节脱位的疾病[1]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脱位多见,出生时即存在,女多于男,约6:1,左侧比右侧多一倍,双侧者较少。

5 疾病描述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脱位多见,出生时即存在,女多于男,约6:1,左侧比右侧多一倍,双侧者较少。主要由于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肌肉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异常,导致关节松驰,半脱位或脱位,此外,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常,髋关节过度屈曲,也易致本病,另外遗传因素不也较明显。 调早期治疗,婴幼儿期治疗最佳,年龄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认为2-3岁后治疗,即使非常成功,致35岁后将发生髋关节痛,因此强调新生儿普查,及时诊治获得痊愈。

6 症状体征

两侧腹股沟及臀皱襞不对称,髋外展受限,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时更为明显, 髋关节活动少,活动时受限,蹬踩力量较健侧弱,常处于屈曲位,不能伸直,肢体短缩,跛行,步态不稳。

7 疾病病因

主要由于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肌肉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异常,导致关节松驰,半脱位或脱位,此外,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常,髋关节过度屈曲,也易致本病,另外遗传因素不也较明显。

8 病理生理

髋臼发育不良及关节韧带松弛;以及胎儿在子宫内胎位异常,承受不正常的机械性压力,影响髋关节的发育等引起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9 诊断检查

1.询问生母的妊娠及生产情况,有无难产,有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家族史,患儿何时开始走路,步态如何,有无他处畸形。

2.新生儿应检查有无两侧腹股沟及臀皱襞不对称,有无髋外展受限。幼儿及儿童应检查有无跛行及步态不稳。

3.测量两下肢长度以确定有无下肢短缩,检查髋关节屈曲及外展运动范围,触诊股骨头是否位于臀部,注意Trendelenburg征、望远镜试验、Ortolani征及Allis征等是否阳性。

4.X线检查以确定脱位情况与程度。

5.注意与病理性(包括肌肉麻痹性)髋脱位及髋内翻等相鉴别。

10 治疗方案

1.根据病变程度及年龄决定处理方式,争取尽早而又不间断的治疗,早期手法复位或牵引后复位,如有困难,应考虑手术开放复位。

2.6个月以内婴儿行经皮内收肌切断,然后采取髋外展即可复位,并使用外展尿枕、夹板或支具保持外展位9~12个月。应注意髋关节屈曲90°、外展外旋不超过60°。

3.稍长幼儿宜全麻下手法复位、蛙式石膏固定,3个月更换一次,可逐渐改为下肢外展内旋位固定。如效果良好,可改用外展支具维持位置。

4.非手术疗法失败或3岁以上小儿可考虑手术,手术包括开放复位、髂骨截骨术(Salter截骨术、Pemberten截骨术、Chiari内移截骨术等),并根据前倾角改变同时或分期作股骨旋转截骨。

5.4~8岁儿童应常规进行软组织松解和骨牵引术,将股骨头拉至髋臼水平再切开复位及行上述截骨术稳定关节或行髋臼加盖、Steele三联截骨。

6.对年龄大不能复位,因髋部不稳,可作股骨粗隆下截骨术。晚期病例发生严重的骨关节炎,疼痛跛行明显时,可作全髋关节置换。

11 预后及预防

无特殊预防方式。

12 特别提示

此病有家族遗传特点,女孩发病比男孩多。是小儿比较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新生儿及婴儿的检查,比较容易,并能早期做出诊断。其表现是大腿皮纹和臀部皱折不对称,患病的一侧大腿和臀部皱折增多并且上移。当小儿平躺时,将两髋和两膝各屈到90°后,正常儿可外展两髋至70°~80°,若不能外展到上述度数,即表示可疑。应该及早去医院诊断。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越早越好,如果在婴儿期治疗,孩子将来走路正常,也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耽误了治疗,就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跛行,或是髋关节炎。

皮肤受损护理措施:

1、指导患儿家属皮肤护理的要点,以利配合。

2、每天给患儿擦洗全身。

3、及时更换婴儿尿布,定时接留小儿尿液,大小便污染后及时擦拭,保持皮肤干爽,防止尿布性发炎发生。

4、保持床单位整洁,防止零食、碎屑磨碎皮肤。

5、对长期卧床患儿,每班检查皮肤情况,定时变换体位,减轻皮肤受压,预防褥疮发生。

6、使用支具、石膏、牵引、术后病人严防压疮。

7、将锐利用物(刀、叉、剪)和热水瓶远离患儿,以防刺伤和烫伤。

8、对行走不稳的患儿予以保护,以防跌伤。

13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