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草

目录

1 拼音

xiān hè cǎo

2 英文参考

herba agrimoniae[朗道汉英字典]

agrimoniae,herb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grimon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airyvein agrimonia herb[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rba Agrimoni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airyvein agrimonia herb[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仙鹤草

仙鹤草为中药名,出自《伪药条辨》[1]。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 的干燥地上部分[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Herba Agrimon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hairyvein agrimonia herb(《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脱力草、黄龙尾、狼牙草、金顶龙芽[2]

脱力草、瓜香草、老牛筋、狼芽草。

7 来源及产地

蔷薇科植物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地上部分[2]。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2]

8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m,全株具白色长毛。根茎短,常生1或数个根芽(越冬芽)。茎直立,被疏柔毛及腺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大小不等,间隔排列,卵圆形至倒卵圆形,长2.5~7cm,宽1.5~3.5cm,边缘有锯齿,两面均被柔毛;托叶近卵形。总状花序顶生;花萼倒圆锥形,5裂,裂片基部生多数钩状刚毛,宿存;花瓣5,黄色;雄蕊5~15;子房半下位,花柱突出。萼筒于果熟时增厚,下垂,顶端有一轮直立钩刺,外有较深纵沟。花果期5~12月。

生于山坡林下,路旁、沟边。主产浙江、江苏、湖北。

9 采制

夏、秋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10 性味归经

苦、涩,平[2]。入肺、肝、脾经[2]

11 功能主治

仙鹤草具有止血,强壮,消肿的功效[2]

1.治咳血,吐血,衄血,齿龈出血,尿血,便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胃肠炎,赤白痢疾,贫血衰弱,脱力劳伤,眩晕[2]。煎服:9~30g[2]

2.治疟疾。研末,于发疟前用酒吞服[2]

3.治痈肿疮疖,炎性外痔,熬膏涂;滴虫性阴道炎,浓煎液涂抹;蛇咬伤,捣敷[2]

仙鹤草为眼科常用止血药,具有收敛止血,解毒杀虫的功效。广泛用于眼内外出血,本品能收敛止血,常与地黄、阿胶、白茅根等同用。

12 化学成分

全草含对疟原虫有抑制作用的仙鹤草酚(Agrimol)以及大波斯菊苷、金丝桃苷、槲皮素、仙鹤草内酯、鞣质、挥发油等[2]

含仙鹤草酚(agrimophol)、仙鹤草内酯(agrimonolide),并含木犀草甙(luteoloside)、仙鹤草甲、乙、丙素(agrimonin A,B,C)、赛仙鹤草酚A~E(agrimol A~E),另含鞣质、甾醇、皂甙及挥发油。

13 药理作用

仙鹤草色素(混合物)用作止血药,但确切疗效迄未肯定[2]。全草的脂溶性部分的酚性部位有抗疟作用,提取物及仙鹤草内酯能减少离体兔肠的张力及蠕动,水或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2]。本品还具有抗肿瘤作用[2]

14 仙鹤草中毒

仙鹤草又名龙头草、金顶龙芽、加药、狼牙草、子母草、杰理花、过路黄、黄花仔、父子草等。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地上部分。含有仙鹤草酚和槲皮素等挥发油成分。属于收敛止血药。主要药理作用有止血,抗肿瘤,杀虫,抗细菌,抗寄生虫,镇痛作用。[3]

14.1 临床表现

大量口服可见胸闷、气促、头晕、眼花、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继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抽搐。[3]

14.2 治疗

仙鹤草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1.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1.0%肾上腺素0.5~1.0ml,必要时15~20min重复上述治疗;严重者可给予氢化可的松100mg或地塞米松10m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250ml静脉滴注。

2.静脉补液,加维生素C。

15 仙鹤草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仙鹤草

Xianhecao

AGRIMONIAE HERBA

15.2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15.3 性状

本品长50~100cm,全体被白色柔毛。茎下部圆柱形,直径4~6mm,红棕色,上部方柱形,四面略凹陷,绿褐色,有纵沟和棱线,有节;体轻,质硬,易折断,断面中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暗绿包,皱缩卷曲;质脆,易碎;叶片有大小2种,相间生于叶轴上,顶端小叶较大,完整小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托叶2,抱茎,斜卵形。总状花序细长,花萼下部呈筒状,萼筒上部有钩刺,先端5裂,花瓣黄色。气微,味微苦。

15.4 鉴别

(1)本品叶的粉末暗绿色。上表皮细胞多角形;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非腺毛单细胞,长短不一,壁厚,木化,具疣状突起,少数有螺旋纹理。小腺毛头部1~4细胞,卵圆形,柄1~2细胞;另有少数腺鳞,头部单细胞,直径约至68μm,含油滴,柄单细胞。草酸钙簇晶甚多,直径9~50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4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0ml溶解,用5%氢氧化钠溶液10ml振摇提取,弃去三氯甲烷液,氢氧化钠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1~2,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加水10ml洗涤,弃去水液,三氯甲烷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仙鹤草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仙鹤草酚B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诺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醋酸(100:9: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5.5 检查

15.5.1 水分

不得过12.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

15.5.2 总灰分

不得过10.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5.6 仙鹤草饮片

15.6.1 炮制

除去残根和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茎多数方柱形,有纵沟和棱线,有节。切面中空。叶多破碎,暗绿色,边缘有锯齿;托叶抱茎。有时可见黄色花或带钩刺的果实。气微,味微苦。

15.6.2 检查

15.6.2.1 水分

同药材,不得过10.0%。

15.6.3 鉴别

同药材。

15.6.4 性味与归经

苦、涩,平。归心、肝经。

15.6.5 功能与主治

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痈肿疮毒,阴痒带下,脱力劳伤。

15.6.6 用法与用量

6~12g。外用适量。

15.6.7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5.7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88.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28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