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汤

目录

1 拼音

xiāng rú tāng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薷汤

2.1 处方

白扁豆(炒)、茯神、厚朴(去粗皮.姜汁炒),各一两。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

2.2 炮制

上为细末。

2.3 功能主治

宽中和气,谓荣卫。治饮食不节,饥饱失时,或冷物过多,或硬物壅驻,或食毕便睡,或惊忧恚怒,或劳役动气,便欲饮食,致令脾胃不和,三痞滞;

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遍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呕吐,脾疼翻胃;

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并进三服,得汗即痊。

常服益脾温胃,散宿痰停饮,能进食,辟风、寒、暑、湿、雾露之气。

2.4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沸汤点服,入盐点亦得,不拘时。

2.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局方》卷二(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3.1 方名

香薷汤

3.2 别名

香薷饮

3.3 组成

白扁豆(炒)1两,茯神1两,厚朴(去粗皮,锉,姜汁炒)1两,香薷(去土)2两,甘草(炙)半两。

3.4 功效

宽中和气,调营卫。常服益脾温胃,散宿痰停饮,能进食,辟风、寒、暑、湿、雾露之气。

3.5 主治

饮食不节,饥饱失时,或冷物过多,或硬物壅驻,或食毕便睡,或惊忧恚怒,或劳役动气,便欲饮食,致令脾胃不和,三脘痞滞;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遍体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呕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

3.6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沸汤点服,入盐点亦得,不拘时候。

3.7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8 附注

香薷饮(《内科摘要》卷下)。

4 《魏氏家藏方》卷一

4.1 方名

香薷汤

4.2 组成

香薷叶(洗净)、甘草(炙)、干姜1两半(炮,洗),橘红半两,赤茯苓(去皮)1两,檀香(不见火)1两,缩砂1两,川厚朴3两(去皮,姜汁制)。

4.3 主治

伏暑。

4.4 用法用量

沸汤加盐点服。不肯服五苓散,恶其滑精者,乃以此代之。

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5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5.1 方名

香薷汤

5.2 组成

香薷1两5钱,甘草1两5钱,扁豆1两5钱,赤苓1两,黄耆2钱,厚朴2钱,陈皮2钱,菊花1钱。

5.3 功效

益气调中,清暑去湿。

5.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6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赤水玄珠》卷三

6.1 方名

香薷汤

6.2 组成

香薷1斤。

6.3 主治

口臭。

6.4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煎取3升,热含冷吐。

7 《外台》卷六引《救急方》

7.1 方名

香薷汤

7.2 组成

生香薷(切)1升,小蒜1升(碎),厚朴6两(炙),生姜10两。

7.3 主治

霍乱,腹痛吐痢。

7.4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次温服。得吐痢止。

7.5 制备方法

上切。

8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8.1 方名

香薷汤

8.2 别名

香薷散

8.3 组成

香薷(锉)2握,木瓜(去瓤子,焙干,锉)半两,荆芥穗半两,熟艾半两,陈廪米(炒)半合,黑豆(炒)1合。

8.4 主治

霍乱吐泻,烦渴腹痛,或转筋体冷,脉微。

8.5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如人行3-5里进1服。

8.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9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9.1 方名

香薷汤

9.2 组成

香薷2两,蓼子1两。

9.3 主治

霍乱吐利,四肢烦疼,冷汗出,多渴。

9.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日3次。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0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10.1 方名

香薷汤

10.2 组成

香薷1两,藿香叶1两,白豆蔻(去皮)1两,甘草(炙,锉)1两,白术1两,麦门冬(去心,炒)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

10.3 主治

产后呕逆不止。

10.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