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蟆散

目录

1 拼音

xiā má sǎn

2 《痘疹会通》卷四

2.1 方名

虾蟆散

2.2 组成

癞虾蟆1个。

2.3 主治

痘毒。

2.4 制备方法

取生白矾5钱,黑枣3个,贯入虾蟆腹内,外加盐泥包好,入火内煅存性,为末收贮。

3 《验方新编》卷十一

3.1 方名

虾蟆散

3.2 组成

硫黄3钱,胡椒2钱。

3.3 主治

一切无名肿毒,恶疮久不收口,阴疽,鼠疬,杨梅结毒。

3.4 用法用量

取虾蟆磨为细末,忌铁器,调真小磨麻油,用净鸭翎蘸敷,候疮出毒水,数日毒尽而愈。

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取癞虾蟆1个,眼红腹无八字纹者勿用,将药纳入口内,用线将口捆紧,外用黄泥包裹,入炭火中烧之,俟泥团红透取出,用碗盖住候冷去泥。

4 《普济方》卷三○一

4.1 方名

虾蟆散

4.2 组成

虾蟆1枚(5月5日,烧灰,研),金银土锅1两,人粪灰(一方云发灰)1两,麝香(研)1分,银末小豆许。

4.3 主治

疳蚀人诸处;赤血痢久不愈。

4.4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敷疮上即愈。痢者吹下部。

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5 《普济方》卷一○一

5.1 方名

虾蟆散

5.2 组成

虾蟆(烧灰)、朱砂各等分。

5.3 主治

风邪不识人,不能语者。

5.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调下,日3-4次。

6 《圣惠》卷九十二

6.1 方名

虾蟆散

6.2 组成

干虾蟆(涂酥炙令黄)半两,芜荑(微炒)半两,干姜(炮裂,锉)半两,葵茎灰半两,莨菪子(水淘,去浮者,水煮令牙出,候干,炒令黄黑色)半两,白矾(烧汁尽)半两。

6.3 主治

小儿下部疳(匿虫)疮。

6.4 用法用量

3岁儿每服1字,温水调下。

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7 《圣惠》卷八十九

7.1 方名

虾蟆散

7.2 组成

干虾蟆1枚(烧灰),青黛(细研)1分,柑子皮1分,细辛1分,白鸡粪1分,熏黄1分,麝香半分(细研),干姜半分(炮裂,锉)。

7.3 主治

小儿齿痛风龋,连腮微肿。

7.4 用法用量

以薄绵裹少许,纳龋齿孔中,每日1次。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7.6 附注

方中熏黄,《普济方》作“雄黄”。

8 《圣惠》卷六十五

8.1 方名

虾蟆散

8.2 组成

虾蟆灰半两,杏仁7枚(熬黑,研如泥),黄连半分(末),雄黄半钱(细研),白矾灰半钱,腻粉半分,鹿角7寸(烧令熟,细研),麝香半钱(细研),蚺蛇胆半钱。

8.3 主治

甲疽,皮厚肿痛。

8.4 用法用量

先以甘草、蛇床、槐白皮煎汤洗疮,拭干,敷药,以油单裹,外更着绵帛裹之。3日,其剩肉剩甲皆当自落,3日1换。

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以腊月猪脂调如膏。

9 方出《圣惠》卷六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三○一

9.1 方名

虾蟆散

9.2 组成

兔粪、虾蟆。

9.3 主治

大人、小儿卒得月蚀疮。阴蚀欲尽,疮痛甚者。

9.4 用法用量

敷之。

9.5 制备方法

于月望夜取兔粪,纳虾蟆腹中,合烧为灰,细研。

9.6 附注

《普济方》本方用虾蟆一枚,兔粪一两。

10 《圣惠》卷三十六

10.1 方名

虾蟆散

10.2 组成

赤背虾蟆2分(涂酥炙微赤),地龙3分(微炒),麝香1钱。

10.3 主治

口舌久生疮,疳疮。

10.4 用法用量

每取少许含,有津勿咽之,含药取愈。虾蟆、地龙,端午日者良。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11 《圣惠》卷三十四

11.1 方名

虾蟆散

11.2 组成

干虾蟆1枚(炙焦),青黛1分(细研),柑子皮半两,细辛半两,白鸡粪1分(烧灰),麝香半钱(细研),干姜1分(炮裂,锉),芦荟1分(细研)。

11.3 主治

龋齿疼痛。

11.4 用法用量

绵裹如黍米大,纳虫孔中;无虫孔者,以1字敷于患处。有涎即吐却。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同研令匀。

12 《圣惠》卷二十七

12.1 方名

虾蟆散

12.2 组成

虾蟆1枚(干者,炙微黄,为末),胡黄连3分(末),麝香1钱(细研),龙脑1钱(细研)。

12.3 主治

急劳,烦热干瘦。

12.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取羊头1枚烂煮,取脑髓调散,空心用温酒调下,以皮肤滑为验。其羊头髓须逐日煮新者用之。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12.6 附注

本方改作丸剂,名“虾蟆丸”(见《观聚方要补》)。

13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一

13.1 方名

虾蟆散

13.2 组成

烧虾蟆。

13.3 主治

卒狂言鬼语,忽仆地吐涎,遗屎不知。

13.4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下,日3次。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