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散

目录

1 拼音

wū yào sǎn

2 概述

乌药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二首。

3 《校注妇人良方》卷七方之乌药散

3.1 组成

乌药、莪术(醋浸炒)、桂心、当归、桃仁、青皮、木香各等分[1]

3.2 制法

上药为末[1]

3.3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热酒调下[1]

3.4 功能主治

《校注妇人良方》卷七方之乌药散功能活血行气,温经止痛[1]。治血气壅滞,心腹刺痛[1]

4 《疡医大全》卷二十四方之乌药散

4.1 组成

木香、茴香、炒高良姜、青皮(去白)、槟榔、乌药(姜酒浸一夜)各五钱,川楝子(巴豆七十粒打碎同麸炒川楝子至黑色,去麸及巴豆)十个[1]

4.2 制法

上药为末[1]

4.3 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温酒调下,痛甚者炒生姜热酒调下[1]

4.4 功能主治

《疡医大全》卷二十四方之乌药散功能疏肝行气,散寒止痛[1]。治疝气,牵引脐腹疼痛[1]

5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方之乌药散

5.1 处方

乌药30克 木香30克 桂心30克 青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蓬莪术30克

乌药1两,蓬莪术1两,桂心1两,当归1两(锉碎,微炒),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香1两。

5.2 制法

上药捣细罗为散。

5.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方之乌药散主治妇人血气上攻,心腹疼痛不可忍,神情闷乱。

功在开滞消积。主治妇人气滞血瘀,心腹疼痛;经行或产后因食生冷,致成癥块。

5.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前以热酒,调下。

每服以生姜15克,拍碎,黑豆15克,同炒豆令熟,入童便250毫升,煎三五沸,滤去滓,调下散药6克。

5.5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6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方之乌药散

6.1 方名

乌药散

6.2 组成

乌药半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蛤粉半两,木香半两,槟榔半两。

6.3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6.4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方之乌药散主治湿脚气,小便不利,气攻心痛烦闷。

6.5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煎生姜、葱白汤调下,不拘时候。

7 《朱氏集验方》卷十方之乌药散

7.1 处方

乌药 附子 天雄 沉香(大块)各30克 甘草(少许)

7.2 功能主治

《朱氏集验方》卷十方之乌药散主治老人、虚人中风不语。

7.3 用法用量

上入钵磨,每服3克。病势稍重,用水250毫升,姜10片,煎125毫升,空腹服。

7.4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十

8 《普济方》卷一四○方之乌药散

8.1 方名

乌药散

8.2 组成

乌药1两,茴香1两,青皮1两,赤豆1两,干漆2两,没药2两,硇砂1两,滑石1两,高良姜1两。

8.3 制备方法

上除硇砂别入,捣筛为散。

8.4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一四○方之乌药散主治厥阴疝病,胁腹引小腹而痛。

8.5 用法用量

取1钱,温酒或白饮和服。仍以铃按伏之,患释。

9 《朱氏集验方》卷一方之乌药散

9.1 方名

乌药散

9.2 组成

乌药1两,附子(1只)1两,天雄(1只)1两,沉香(大块)1两,甘草少许。

9.3 制备方法

上入钵磨。

9.4 主治

《朱氏集验方》卷一方之乌药散主治中风不语,老人虚人可用之。

9.5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病势稍重,用1碗,加生姜10片,煎半碗,空心服。

9.6 运用

气中,加木香半钱;气虚,加人参半钱。

10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方之乌药散

10.1 方名

乌药散

10.2 组成

乌药、香附、苏子、广皮、柴胡、丹皮、焦栀、木香、当归、川芎、薄荷、生甘草。

10.3 功效主治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方之乌药散功在调气开郁。主治七情郁结,经水或先或后,或多或少,久则闭绝不行。

10.4 各家论述

方中用乌、香、广、附、苏子以行气,柴、丹、栀子以清肝火、解脾郁,薄荷轻清上升,甘草甘温下降,芎、归辛温养血。

11 《普济方》卷二五六引《卫生家宝》方之乌药散

11.1 方名

乌药散

11.2 组成

乌药6两半(去皮心,切片子),白芷6两,白术2两半,苍术3两(米泔浸1宿,切片子),甘草6两半(炒),青橘皮6两(去瓤)。

11.3 制备方法

上药焙干,研为细末,炒,共30两重。

11.4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二五六引《卫生家宝》方之乌药散主治伤脾伤暑,伤风伤气,伤冷吐泻恶心,寒热头痛,体重倦怠,不思饮食,荣卫不顺,肢节不和。

11.5 用法用量

诸证不论冷热百病,先进2-3服,大人小儿、孕妇、室女皆可服。每服6钱,加生姜2片,大枣1个,水8分盏,煎至5-6分,不计时候;沸汤、酒点服亦得。

12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乌药散

12.1 组成

天台乌药、香附子(破,用白者)、高良姜、赤芍药各等分。

12.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末。

12.3 功效主治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乌药散功在调和乳汁。主治乳母冷热不和,及心腹时痛,或水泻,或乳不好,因以饲儿,致儿心腹疼痛,或时下利。

12.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同煎6分,温服;如心腹疼痛,入酒煎;水泻,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13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方之乌药散

13.1 方名

乌药散

13.2 组成

乌药半两,木香半两,茴香子(微炒)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高良姜(炒)半两,槟榔(锉)2枚,楝实10枚,巴豆70枚(微炒,敲破,同楝实2味,用麸1升炒,候麸黑色,拣去巴豆并麸不用)。

13.3 制备方法

上8味,除炒巴豆不用外,捣罗为散。

13.4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方之乌药散主治控睾痛引少腹。

13.5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空心、食前温酒调下;痛甚,炒生姜、热酒调下。

14 《博济》卷三方之乌药散

14.1 方名

乌药散

14.2 组成

乌药1两,莳萝1分(2味炒令黄色)。

14.3 制备方法

上药为末。

14.4 功能主治

《博济》卷三方之乌药散主治干湿脚气。

14.5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酒下;若是干脚气,用苦楝子1个、柏浆水1升,煎至5合,调下。

1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