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痿

目录

1 拼音

wǔ wěi

2 英文参考

five flaccidit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五痿(five flaccidity[1])是指肝痿、心痿、脾痿、肺痿、肾痿的合称[1]

4 肝痿·五痿

肝痿(liver flaccidity[1])为病证名[2]。是指以肢体筋急拘挛,渐至痿弱不能运动,伴口苦,爪枯等为主要表现的痿病[2]。即筋痿[2]。痿证之一[3]。《医宗必读·痿》:“肝痿者,筋痿也。”

4.1 肝痿的病因病机

由于肝热内盛,阴血不足,筋膜干枯所致[3]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

4.2 肝痿的症状

证见肢体筋急拘挛,渐至痿弱不能运动,伴有口苦、爪枯等症[3]

4.3 肝痿的治疗

治宜清热、补血、养肝[3]。选用补阴丸、家秘肝肾丸,或补血荣筋丸、紫葳汤等方[3]

5 心痿·五痿

心痿(heart flaccidity[3])为病证名[4]。是指以四肢关节不能活动,足胫纵缓不能收持,心烦,面赤,脉洪数为主要表现的痿病[4]。即脉痿[4]。为痿证之一[5]。《医宗必读·痿》:“心痿者,脉痿也。”

5.1 心痿的病因病机

由于心热火炎,血气上逆,下部血脉空虚;或悲哀太甚,阳气内动,屡屡失血,脉失濡养所致[5]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又:“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

5.2 心痿的症状

症见四肢关节如折,不能举动,足胫软弱,不能着地站立[5]

5.3 心痿的治疗

治宜清心泻火,养血活血[5]。可用导赤各半汤,或六味丸合丹溪大补丸,或用大生脉汤、铁粉丸、调营通脉汤等方[5]

6 脾痿·五痿

脾痿(spleen flaccidity[5])为病证名[6]。是指以四肢痿软,食少,腹胀,腹泻,疲乏,消瘦等为主要表现的痿病[6]。即肉痿[6]。痿证之一[7]。《医宗必读·痿》:“脾痿者,肉痿也。”

6.1 脾痿的病因病机

由于脾气热而致肌肉失养,或湿邪困脾,伤及肌肉所致[7]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又:“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6.2 脾痿的症状

症见肌肉麻痹不仁,口渴,甚则四肢不能举动等[7]

6.3 脾痿的治疗

治宜清热化湿,健脾和胃[7]。选用川连枳壳汤、泻黄散、栀连平胃散、栀连二陈汤,或用二术二陈汤、霞天膏等方[7]

7 肺痿

肺痿(atrophic lung disease[8]、lung wilt disease[8])为病名[9]。是指肺叶枯萎不荣或痿弱不用,以胸憋气短、咯吐浊唾涎沫为主要表现的疾病[9][9]。又作肺萎[9]

7.1 肺痿的病因病机

因肺叶枯萎所致[9]

7.2 肺痿的辨证分型

7.2.1 肺痿·虚热证

肺痿·虚热证(lung wilt disease with deficient heat syndrome[9])是指肺阴不足,虚火内炽,以咳吐浊唾涎沫,不易咯出,胶黏长丝不断,或痰中带血丝,或咳甚,咯血鲜红,咽干而燥,渴喜凉饮,形体消瘦,皮毛干枯,舌干红,脉虚数等为常见症的肺痿证候[9]

7.2.2 肺痿·虚寒证

肺痿·虚寒证(lung wilt disease with deficient cold syndrome[9])是指脾肺虚弱,气不化津,以咳吐涎沫,清稀量多,口不渴,形寒,气短,小便数或遗尿,舌淡润,脉虚弱等为常见症的肺痿证候[9]

7.3 肺痿的辨证论治

有虚热与虚寒之分[9]。《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

虚热者,症见咳声不扬,吐稠黏涎沫,口干咽燥,气急喘促,形体消瘦,或见潮热,皮毛干枯,舌干红,脉虚数等[9]。治宜滋阴润肺,清热生津[9]。选用举肺汤、元参清肺饮、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紫苑散等方[9]

虚寒者,症见形寒,神疲,唾涎沫,口不渴,小便数,舌质淡,脉虚弱等[9]。治宜温肺益气[9]。选用甘草干姜汤,或人参、白术、茯苓等药[9]

8 肾痿

肾痿(kidney flaccidity[9])为病证名[10]。是指以腰脊酸软,不能伸举,下肢痿弱,不能行动,伴面色暗黑,牙齿干枯等为主要表现的痿病[10]。即骨痿[10]。痿证之一[11]。《医宗必读·痿》:“肾痿者,骨痿也。”

8.1 肾痿的病因病机

由于肾热内盛,或邪热伤肾,阴精耗损,骨枯髓虚所致[11]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又:“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

8.2 肾痿的症状

症见腰脊酸软,不能伸举,下肢痿弱,不能行动,伴有面色暗黑,牙齿干枯等[11]

8.3 肾痿的治疗

治宜滋阴清热,补肾益精[11]。选用虎潜丸、地黄饮子、滋阴补髓汤、金刚丸、牛膝丸等方[11]

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0.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36.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6.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85.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47.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6.
  8. ^ [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9. ^ [9]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81.
  10. ^ [10]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30.
  11. ^ [1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4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