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汤

目录

1 拼音

wū tóu tāng

2 英文参考

Aconiti Decoc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乌头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四首。

4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乌头汤

4.1 处方

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各三两,川乌五枚[1]

麻黄 芍药 黄耆 甘草各9克(炙)川乌6克(哎咀,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即出乌头)

麻黄3两,芍药3两,黄耆3两,甘草(炙)3两,川乌5枚([口父]咀,以蜜2升,煎取1升,即出乌头)。

4.2 制法

先将乌头为粗末,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去乌头,再将余药为粗末[1]

4.3 功能主治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乌头汤主治寒湿历节及脚气疼痛,不可屈伸[1]

功在逐湿,行痹,助阳。主治历节,痛痹,脚气,雷头风。历节不可屈伸,疼痛,及脚气疼痛,不可屈伸。少阴寒湿病。

4.4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入蜜中,再煎分二次服[1]

上5味,(口父)咀4味。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纳蜜煎中,更煎之。服7合;不知,尽服之。

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蜜煎中,更煎之,服140毫升,不知,尽服之。

4.5 方解

方中乌头驱寒逐湿;麻黄通阳行痹;芍药、甘草开痹而通血脉,使阴阳宣通,气血畅行;黄芪实卫且防麻黄发散太过;白蜜甘缓药力,使寒湿之邪微微汗解且减低乌头毒性[1]。诸药合用,共成散寒祛湿,除痹止痛之剂[1]

4.6 临床应用

慢性关节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其中属中医风痹7例、寒痹16例、湿痹5例、热痹2例,取得较好疗效。除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配合西药激素,余均不经选择地用乌头汤(制川乌60g、麻黄30g、白芍30g、黄耆30g、甘草30g)加味治疗。风痹,加羌活、独活、防风;寒痹,加附片、干姜、桂枝;湿痹,加苡仁、苍术、泽泻;热痹,加石膏、黄柏、生地。煎服,日一剂,六日为一疗程。观察1-2个疗程,痊愈(关节疼痛、肿胀、麻木诸症消失,屈伸自如,恢复正常劳动半年以上者)20例;显效(诸症消失,能参加正常劳动,但半年之内有复发倾向,仍需间断服药以巩固疗效者)7例;进步(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减轻,但恢复正常劳动仍有困难者)2例;无效(诸症无明显改善者)1例。其中痊愈、显效均为风湿性关节炎;进步、无效皆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4.7 各家论述

1.《金匮要略心典》:此治寒湿历节之正法也。寒湿之邪,非麻黄、乌头不能去;而病在筋节,又非如皮毛之邪,可一汗而散者。故以黄耆之补、白芍之收、甘草之缓牵制二物,俾得深入而去留邪。如卫瓘监钟、邓入蜀,使其成功而不及于乱,乃制方之要妙也。

2.《成方切用》:历节病即行痹之属也。乃湿从下受,挟风流注,故或足肿而必发热,且更不可屈伸而疼痛,故以甘、芍和阴,麻黄、黄耆通肌肉之阳气,而借川乌之迅发,以行其痹着。

3.《退思集类方歌注》:方中余四味用水煮,乌头用蜜煎,蜜煎则乌头之性出,而乌头之气不散,正取其气味惧全,而雄入之势更壮,非徒以蜜能解乌头之毒之谓也,故以乌头名方。细剖其义,耆、芍、甘草牵制麻黄之表散,白蜜牵制乌头以温经,无非欲使寒湿之邪,从关节徐徐而解耳。

4.8 摘录

《金匮要略方论》方

5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方之乌头汤

5.1 方名

乌头汤

5.2 组成

乌头、细辛、蜀椒各一两,芍药、甘草、秦艽、附子、桂心各二两,干姜、茯苓、防风、当归各三两,独活四两,大枣二十枚[1]

5.3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5.4 功能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方之乌头汤主治风冷脚痹疼痛,挛弱不可屈伸[1]

5.5 用法用量

水煎,分五次服[1]

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取4升,分5服。

5.6 运用

若热毒,多服益佳。

5.7 各家论述

1.《千金方衍义》:此方证治较前半夏汤证元气稍强,病气稍盛,故于本方中裁去人参、半夏,专用乌头力追风毒;更加独活、防风以祛风;秦艽、茯苓以渗湿;当归、芍药以和营。用大枣者,取其甘温统领诸药入脾,脾主百体,合内外而均沾药力也。

2.《本事方释义》:乌头气味苦辛大热,食之令人麻,能驱风逐湿,治顽疮风毒,入足太阳、少阴;细辛气味辛温,入足少阴;川椒气味辛温,入脾肺兼走命门;甘草气味甘平,通行诸经以缓药性;秦艽气味苦平,入手足阳明;附子气味辛咸大热,入手足少阴;官桂气味辛温,入足少阴、厥阴;白芍气味酸微寒,入肝;干姜气味辛热,入手少阴、足太阴,能引药入经络;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胃;防风气味苦辛甘平,入手足太阳;当归气味辛甘微苦温,入心肝;独活气味苦辛甘平,入肝肾。此因三气留着脉络,四肢拘挛,不得屈伸,痛痒无知,非辛热有毒之药,佐以引经风药,不能中病,然犹借归、芍之养血,甘草之缓中,病去而正不伤矣。

6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方之乌头汤

6.1 方名

乌头汤

6.2 别名

乌头散

6.3 组成

乌头1两,芍药1两,干姜1两,桂心1两,细辛1两,干地黄1两,当归1两,吴茱萸1两,甘草2两。

6.4 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方之乌头汤主治八风五尸恶气游走胸心,流出四肢,来往不住,短气欲死。

6.5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服。

6.6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八风五尸之邪,游走心胸,流出四肢,往来不住,虽非胸痹之着而不移,其短气欲死,亦邪据胸中,与胸痹喘息咳唾,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无异。苟非大辛大烈,无以分解毒邪,故仿《金匮》赤石脂丸而用乌头、干姜力开痹着,佐以桂心、细辛、吴茱萸共襄温散,而兼芍药、当归、干地黄护营血,甘草和胃并和药性之寒热。

6.7 附注

乌头散(《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7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方之乌头汤

7.1 方名

乌头汤

7.2 组成

草乌头1两,麻黄根1两,地骨皮1两,朴消1两。

7.3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7.4 功能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方之乌头汤主治大麻风癞,紫、白癜风。

7.5 用法用量

用水1桶、椒1合、葱30根、艾叶1两同煎数10沸,用醋1钟和匀,坐密室中围壅,自用手巾搭四肢,候汤可浴,即浴令汗透,面上如珠出,或坐或卧片时,汗干方可着衣,避风5日再浴。如此3-5次,每浴后更服换骨丹。

8 《经验良方》之乌头汤

8.1 方名

乌头汤

8.2 组成

罂粟壳3钱,缬草3钱,乌头1钱半。

8.3 功能主治

《经验良方》之乌头汤主治腰痛,并手足挛痛。

8.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9 《世医得效方》卷三方之乌头汤

9.1 方名

乌头汤

9.2 组成

大乌头7分,细辛7分,川椒7分,甘草7分,秦艽7分,附子7分,官桂7分,白芍药7分,川独活1两3钱半。

9.3 制备方法

上锉散。

9.4 主治

《世医得效方》卷三方之乌头汤主治寒冷湿痹,流于经络,挛缩不得转侧。

9.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大枣2个,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10 《圣济总录》卷一五○方之乌头汤

10.1 方名

乌头汤

10.2 组成

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干姜(炮)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防风(去叉)1两,当归(切,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独活(去芦头)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赤芍药1两,秦艽(去苗土)1两,生干地黄(焙)1两。

10.3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10.4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五○方之乌头汤主治妇人偏枯,半身不收,或(疒帬)痹不仁,或痿弱无力。

10.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

11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方之乌头汤

11.1 方名

乌头汤

11.2 组成

乌头(炮制,去皮脐)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郁李仁(汤去皮)半两。

11.3 制备方法

上药锉,如麻豆大。

11.4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方之乌头汤主治牙齿风龋疼痛。

11.5 用法用量

每用5钱匕,好酒1升,绵裹药,于酒中浸1宿,煎10余沸,热漱冷吐。

12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方之乌头汤

12.1 方名

乌头汤

12.2 组成

乌头(炮裂,去皮脐)2两,桂(去粗皮)1两,细辛(去苗叶)3分。

12.3 制备方法

上药锉,如麻豆大。

12.4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方之乌头汤主治寒疝,手足逆冷,身体疼痛,冷汗自出。

12.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

13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方之乌头汤

13.1 方名

乌头汤

13.2 组成

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甘草(炙)1两,益智(去皮)半两,高良姜(锉,炒)半两,茴香子(炒)半两,草豆蔻(去皮)5枚。

13.3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13.4 主治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方之乌头汤主治脾劳腹痛,不思饮食。

13.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入盐少许,同煎7分,去滓温服;如气泻,入艾叶5片,同煎。

14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方之乌头汤

14.1 方名

乌头汤

14.2 组成

乌头(生用)1两,苍术2两。

14.3 制备方法

上药水浸7日,刮去皮,焙干,为粗末。

14.4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方之乌头汤主治冷气心腹满胀,脐腹撮痛,吐逆泄泻。

14.5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煎至7分,去滓热服。

15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方之乌头汤

15.1 方名

乌头汤

15.2 组成

乌头(炮裂,去皮脐)3两,益智(去皮,炒)3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木香半两,诃黎勒(去核)半两,山芋2两,粟米5两,白盐(炒)1两。

15.3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5.4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方之乌头汤主治胃气虚冷,不思饮食,胁肋胀满,胸脯不快,脏腑不利。

15.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16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方之乌头汤

16.1 方名

乌头汤

16.2 组成

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半夏(汤洗,去滑,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芫花(醋炒)半两,常山半两,豉(炒)1合。

16.3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16.4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方之乌头汤主治痰疟,吐不出。

16.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酒1盏,煎至7分,去滓,发前温服;相次再服。取吐为度。

17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方之乌头汤

17.1 方名

乌头汤

17.2 组成

乌头(生,去皮脐)4两(切作片子),益智(去皮)3两,干姜(生)2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茴香子(炒)1两。

17.3 制备方法

上药锉,如麻豆大。

17.4 功效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方之乌头汤功在和阴气,进饮食。主治脾脏冷滑不止,腹痛(疒丂)刺。

17.5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入盐少许,煎至6分,去滓温服。如小肠气攻刺,急煎1两服,热服。

1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