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

目录

1 拼音

wēn jīng tāng

2 英文参考

wenjing 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ecoction for Warming Meridia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温经汤同名方剂约有十一首,其中《金匮要略方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吴茱萸9g、当归6g、川芎6g、芍药6g、人参6g、桂枝6g、阿胶(烊化)6g、生姜6g、牡丹皮6g、甘草6g、半夏6g、麦冬9g,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效,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本方为妇科调经常用方,现代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产后腹痛、不孕、慢性盆腔炎等辨证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者。

4 《金匮要略方论》卷下方之温经汤

该方剂名为温经汤,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盆腔炎及不育症,药理分析确有积极治疗作用。通过现代医学药理分析,该方剂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肝胆及胃肠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临床可试用于此类疾病。[1]

4.1 方名

温经汤

4.2 别名

调经散(《直指·附遗》卷二十六)

大温经汤(《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

小温经汤(《血证论》卷八)。

4.3 组成

吴茱萸三两,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去心)、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2]

吴茱萸3两,当归2两,芎2两,芍药2两,人参2两,桂枝2两,阿胶2两,生姜2两,牡丹皮(去心)2两,甘草2两,半夏半斤,麦冬1升(去心)。

吴茱萸9g、当归6g、川芎6g、芍药6g、人参6g、桂枝6g、阿胶(烊化)6g、生姜6g、牡丹皮6g、甘草6g、半夏6g、麦冬9g[3]

4.4 功效与主治

《金匮要略方论》卷下方之温经汤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效。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症见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两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少腹里急,腹满,或小腹冷痛。亦治妇人久不受孕。[3]

温经汤功能温经养血,活血调经[4]。治瘀血阻滞,致经水淋漓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或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4]

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10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此病属带下,瘀血在少腹不去。

4.5 用法用量

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4]

上以水1斗,煮取3升,分温3服。

4.6 方解

温经汤治证皆因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皆起于小腹。妇女月经与冲任关系密切,冲任虚寒,血凝气滞,故小腹冷痛,月经不调,或因宫寒而久不受孕。若瘀血阻滞而致血不循经,或冲任因虚而致失固,则月经先期,或一月再行,甚或崩中漏下;若寒凝血瘀而致经脉不畅,则月经后期甚或经停不至;失血阴伤,新血不能化生,则唇口干燥,甚至傍晚发热,手心烦热。本证属虚实寒热错杂,故非纯用祛瘀之法所宜,当以温经散寒与养血祛瘀并用,使血得温而行,血行瘀消,诸症可愈。[5]

方中吴茱萸辛苦大热,入肝胃肾经,辛则能散,苦能降泄,大热之性又能温散寒邪,故能散寒止痛;桂枝辛甘温,能温经散寒,通行血脉。两药合用,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之功更佳,共为君药。当归、川芎、芍药俱入肝经,能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入心肝肾经,活血祛瘀,并退虚热,共为臣药。阿胶甘平,气味俱阴,能养肝血而滋肾阴,具养血止血润燥之功;麦冬甘苦微寒,能养阴清热。两药合用,养阴润燥而清虚热,并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人参、甘草味甘入脾,能益气补中而资生化之源,阳生阴长,气旺血充。半夏辛温,亦入脾胃,可通降胃气而散结,与参、草相伍,健脾和胃,有助于祛瘀调经;生姜亦为辛温之品,温里散寒,与半夏合用,温中和胃,以助生化,共为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合用,温经散寒以活血,补养冲任以固本,则瘀血去,新血生,虚热退,月经调而病自除。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二:一是方中温清补消并用,但以温经化瘀为主;二是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相配,能使全方温而不燥,刚柔相济,以成温通、温养之剂。[5]

温经汤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本证属寒热虚实错杂,不能纯用祛瘀之法,治宜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之法。方中吴茱萸辛苦大热,主入肝经,而肝司血海,温肝则可以散寒;但吴茱萸入气分而不入血分,故需伍以温经散寒、通行血脉之桂枝,二者同入血分,温血通行而共为君药。君药的主要作用为温经,但活血力量不强,故又臣以川芎活血,其可上行头目,下入血海,与吴茱萸共入血海;当归、芍药俱入肝经,可养血调经;丹皮既助活血,兼可清虚热,以上共为臣药。阿胶可养肝血而滋肾阴,麦冬可养阴清热,但滋腻影响脾胃运化,故又加半夏,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以纳谷;还佐以人参补气,配麦冬可补气养阴,伍当归能补气养血;生姜温里散寒,配半夏温中和胃,以上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温经散寒以活血,补养冲任以固本,则瘀血去,新血生,虚热退,月经调而病自除,共同起到了温经散寒,祛瘀养血之功。[5]

方中吴茱萸温中行气以止痛,桂枝温通血脉,两药合用,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之功更佳,共为君药。当归补血活血,又善止痛,为妇科调经要药,加上川芎、芍药3药合用,活血止痛,养血调经,为臣药。阿胶、麦冬养阴润燥而清虚热。丹皮祛瘀通经,兼退虚热。人参、甘草益气健脾;生姜、半夏和胃运脾,与参、草配合,调补脾胃,资生血之源,俱为佐药。甘草尚能调和药性,又作使药。

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当归、川芎、芍药、丹皮养血调经,活血祛瘀;阿胶、麦冬益阴养血;人参益气生血;半夏、生姜、甘草合人参补中气,健脾胃,助生化之源[5]。合而用之,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效[5]

温经汤的配伍特点有二:一是方中温清补消并用,但以温经化瘀为主;二是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相配,能使全方温而不燥,刚柔相济,以成温通、温养之剂。[5]

4.7 临床运用

[5]

温经汤为妇科调经常用方,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凡临床上出现了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血夹有瘀块、时有烦热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5]

4.7.1 加减法

若小腹冷痛甚者,去丹皮、麦冬,加艾叶、小茴香,或以肉桂易桂枝,以增强散寒止痛作用;少腹胀满属气滞者,加香附、乌药以行气止痛;漏下色淡不止者,去丹皮,加艾叶、熟地以温经补血止血;经血色紫黯、血块多者,去阿胶,加桃仁、红花以增强活血祛瘀作用;如阴虚内热明显,可去吴茱萸、生姜、半夏,加生地、女贞子、旱莲草补益肝肾之阴;子宫虚冷,瘀阻胞脉,婚久不孕,症见月经后期,量少,或月经稀少、色淡,少腹冷痛,喜温,畏寒肢冷,性欲淡漠,可加鹿角霜、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益母草等以温补肾阳。[5]

4.7.2 使用禁忌

1)温经汤虽为温清消补之剂,但以温为主,故瘀热虚热明显者,宜慎用。[5]

2)更年期患者,除注意结合调理肾阴肾阳外,如出现上述证候,尚须妇科检查。[5]

4.8 现代适应证

温经汤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慢性盆腔炎、不孕症属血瘀阻滞证候者[6]

温经汤现代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产后腹痛、不孕、慢性盆腔炎等辨证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者[6]

4.8.1 痛经

痛经是指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而剧痛晕厥。这是一组综合征,包括:第一是功能性痛经,系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第二是继发性痛经,多见于生殖器官某些器质性病变,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宫颈口粘连狭窄等,该方剂不可能对这些疾病全部有效,这里不一一赘述。[6]

4.8.2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机体受内部或外部因素如精神紧张、代谢紊乱、气候骤变等影响,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调节或靶细胞效应异常而致月经失调。子宫内膜主要表现为:组织脆性增加,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甚至修复困难、凝血与纤溶异常,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甚至大量出血。排卵性月经失调是由于月经周期中有卵泡发育及排卵,但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主要病理是子宫内膜腺体呈分泌不良、间质水肿不明显或腺体与间质发育不同步,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另一种是由于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或溶黄体机制异常引起黄体萎缩不全,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经期延长达9~10日,且出血量多。[6]

4.8.3 盆腔炎

盆腔炎主要是由于产后或流产时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组织炎症直接蔓延、宫内节育器及多种感染性疾病传播所致,主要见于急性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输卵管炎及脓肿或积脓、急性盆腔腹膜炎、结缔组织炎等;感染的细菌可以单纯为需氧菌、单纯厌氧菌或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可伴有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重要病理改变是充血、水肿和渗出,管腔部分可发生水肿、阻塞、瘀血、坏死等改变,临床上表现为下腹疼痛及发热中毒症状等。[6]

4.8.4 不孕症

不孕症是指婚后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同居2年而未受孕。其原因男方因素占30%,女方因素占60%,男女双方因素占10%。女性因素以排卵障碍和输卵管因素居多。①排卵障碍:多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肾上腺及甲状腺功能异常、卵巢功能异常及病变。②输卵管因素:输卵管阻塞不畅,慢性输卵管炎引起伞端闭锁或输卵管闭塞,输卵管发育不全等。③子宫因素:子宫各种肿瘤、感染、炎症、息肉、粘连等。④宫颈因素:宫颈黏液功能异常、宫颈炎症及宫颈免疫学异常等。⑤阴道因素:阴道炎症、瘢痕及发育异常。男性因素主要是生精障碍及输精障碍。①精液异常:如少精、无精、精子发育畸形、发育停滞、精液液化不良等。②性功能异常:外生殖器发育不良或阳痿、早泄、不射精、逆行射精。③免疫因素:男性生殖道免疫屏障破坏,产生抗精子抗体,使精子自身凝集而不能穿过宫颈黏液。男女双方因素:①无性生活基本知识。②盼孕心切,精神过度紧张。③免疫因素:精子及卵子通过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物质使二者不能结合或受精卵不能着床,或自身免疫孕妇血清中存在透明带自身抗体与透明带起反应,阻滞精子穿透卵子,因而影响受精。[6]

4.9 药理作用

[7]

4.9.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吴茱萸水煎剂能杀灭猪绦虫、蚯蚓及水蛭,对霍乱弧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等10余种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桂枝对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对流感病毒、弧儿病毒及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臣药当归除对上述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外,对大肠杆菌、白喉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芍药具有很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以及大肠杆菌、伤寒及乙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芍药中的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有抗病毒活性。川芎所含川芎嗪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肠道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牡丹皮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以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半夏浸液有抗皮肤真菌作用。佐药生姜提取物对多种皮肤癣菌均有抑制作用,60%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生姜水浸剂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沙门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对阴道滴虫也有杀灭作用。麦冬对白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及伤寒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使药甘草浸出液能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乙型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使药甘草的西定和甘草异耳酮B能抑制普通及抗药的幽门杆菌,同时甘草醇提取物对结核杆菌和阿米巴原虫、滴虫均有抑制作用;甘草还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甘草酸有较强的抗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作用,甘草酸单胺能灭活艾滋病毒;甘草多糖对水疱性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有抑制作用;甘草甜素除能抑制上述病毒外,还能抑制肝炎病毒。

由此可见该方剂11味中药中有8味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君、臣、佐、使各药均有抗微生物作用,从虫类到细菌、真菌、霉菌、病毒等各个门类都有抑杀作用,这对于消除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及不孕症中各种感染因素所致疾病十分有治疗意义。

4.9.2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君药吴茱萸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有抑制作用;其所含吴茱萸胺及吴茱萸次碱能提高机体的抗缺氧能力。桂枝可抑制组胺生成,抑制PG合成和释放,清除自由基,抑制补体活性;桂枝对炎症水肿有抑制作用,桂枝挥发油由呼吸道排出,故对呼吸道炎症有消炎作用,桂枝与芍药合用其抗炎作用增强,其抗炎作用可影响炎症过程中的多个环节。臣药芍药具有十分显著的抗炎作用,除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有双相调节作用外,还能抑制PGE2、TNF、IL-1的过度分泌;对多种实验性非特异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炎症的渗出、水肿、增生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不同的炎症阶段以及不同类型的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牡丹酚及白芍总苷;能明显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牡丹酚及白芍总苷对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对H2O2所致人RBC的损伤性溶血有显著抑制作用,能增强GSH-Px、SOD活性,降低MDA、NO、TNF、LPO含量。当归水煎剂能降低炎性组织PGE2的释放量,降低补体旁路溶血活性,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当归能显著激活SOD,降低LPO、NOS活性,对氧自由基、羟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提高大脑皮层SOD、Ca2+-ATP酶活性,降低NO、Ca2+含量,还具有抗辐射损伤作用。维生素E是自由基清除剂,川芎有抗维生素E缺乏作用,川芎嗪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生成及增殖;川芎所含阿魏酸能明显清除氧自由基,对水溶体系产生的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佐药人参所含麦芽醇、水杨酸、香草酸等都有明显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麦芽醇不仅能捕捉自由基,还具有抗氧化作用;人参聚乙炔类化合物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人参根或茎叶皂苷能增强血清SOD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能降低LPO含量;人参皂苷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作用,能降低炎症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生姜提取物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羟自由基,其有效成分可能是姜辣醇、姜辣酮、姜辣烯酮,能显著抑制H2O2所致人RBC溶血,抑制肝组织MDA产生,同时对炎症的早期、晚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阿胶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并有抗辐射损伤作用;同时具有抗病理性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麦冬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对氧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提高SOD及GSH-Px活性;麦冬水煎剂能显著提高RBC的SOD活性,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血清MDA含量。甘草有保泰松样或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对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免疫炎症也有抑制作用;同时甘草还有抗氧化损伤作用,甘草中的光果甘草定和西班牙光果甘草定A、B对肝线粒体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胀果香豆素有较强的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甘草酮及甘草查耳酮可抑制过氧化氢溶血,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具有显著抑制自由基生成和LPO生成作用。

该方剂除半夏外,其余10味药均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这对各种炎症引起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不孕症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9.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桂枝对嗜异性抗体反应显示出抑制补体活性作用,抑制IgE抗体所引起的肥大细胞膜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故认为其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臣药当归醇沉物能促进脾脏及胸腺T、B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对抗氢化可的松对其的抑制;当归内酯能增强细胞毒T细胞的功能,增加其杀伤活性;当归多糖在体内具有免疫佐剂样活性,促进脾细胞增殖;当归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抗体数量及效价,同时对非特异物免疫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提高NO含量;当归醇沉物(ESA)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当归多糖(AP)中AP1、AP2可明显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诱导淋巴细胞分泌IFN-γ,增强IFN-γ活性。白芍所含白芍总苷对T细胞功能呈机能和浓度依赖性双相调节作用,可促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调节细胞的诱导;同时白芍总苷对体液免疫也呈双相调节作用,即白芍总苷对抗体生成的正负调节与其对TH及TS的调节相关;同时白芍总苷对巨噬细胞也呈双相调节作用。川芎所含川芎嗪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及ANAE检测阳性百分率,促进SRBC抗体的形成。牡丹皮甲醇提取物牡丹酚可显著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牡丹皮所含丹皮多糖可直接促进脾细胞增殖,并对巨噬细胞有激活作用,诱导巨噬细胞合成NO。佐药人参所含人参皂苷对多种动物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均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人参皂苷Rg1能增强免疫器官的重量和巨噬细胞功能,提高血清IL-2和补体C3、C4含量;人参根多糖有促进机体特异性免疫作用,能使血清中特异抗体LgH、IgM、IgG、IgA含量明显升高;人参皂苷对细菌脂多糖和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同时能增强NK细胞的活性。半夏多糖有较强的网状内皮系统激活活性。生姜醇提取物能明显增强荷瘤鼠免疫功能,升高脏器指数,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阿胶可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著增强NK细胞活性,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明显增加脾脏特异性玫瑰花环率。麦冬能明显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加脾脏重量,刺激血中溶血素的产生,增强RBC凝集率,升高外周白细胞,提高免疫功能。阿胶有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作用,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对抗氢化可的松所致细胞免疫抑制,对自然杀伤淋巴细胞有促进作用。使药甘草所含甘草酸不仅能诱生干扰素,增强NK细胞活性,同时能增强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使体内特异性抗体显著增强;甘草酸还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而具有抗过敏作用;甘草多糖是淋巴细胞的一种新的分裂原,可激活淋巴细胞增殖,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甘草Lx可降低抗原量而抑制免疫反应,对过敏性休克有保护作用;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能力,同时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甘草次酸能升高淋巴细胞比率。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

由此可见该方剂中有9味中药对免疫功能具有一致性的促进、提高作用。

4.9.4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吴茱萸水煎剂能调节血及脑中5-HT的过度降低,提高痛阈,抑制脑内炎症刺激物的升高,抑制脑血管痉挛,而有镇痛作用,其有效成分为吴茱萸胺、吴茱萸次碱等,同时还有升高体温的作用。桂枝所含桂皮醛有明显镇静、镇痛、解热和抗惊厥作用。臣药当归有镇静、镇痛作用;当归注射液可加快脑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元代谢,减小大脑中动脉栓塞脑梗死面积,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生长和修复相关蛋白,促进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以及促进微血管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脑细胞凋亡的发生,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再支配;同时当归所含阿魏酸可抑制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催乳素,也可拮抗促性腺激素刺激素释放,引起雌性个体黄体损伤和血浆孕酮水平降低,导致流产,对于雄性个体则引起睾酮释放减少,有促进垂体释放FSH作用。芍药所含芍药苷能明显提高常压耐缺氧能力,改善脑电活动,降低脑内Ca2+、Na+、水含量,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与甘草Lx有协同作用,可使镇痛作用加强,同时还有镇静、降体温、抗惊厥作用;芍药所含牡丹酚也有镇静作用,同时芍药苷还有增强大脑学习和记忆的功能,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具有调节作用,从而使神经、内分泌功能恢复平衡。川芎所含川芎嗪可降低脑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膜微循环障碍,川芎嗪注射液可显著改善脑缺血后脑脊液和血浆中免疫活性物质的含量,明显抑制脑缺血后血浆β全血栓球蛋白、血小板因子4和血栓烷B2(TXB2)的升高;川芎嗪能提高缺血脑线粒体膜流动性,对脑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有保护作用,降低脑细胞内Ca2+超载,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川芎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软脑膜微循环障碍,川芎还能降低卵巢内PGE2含量;在假孕大鼠,川芎可降低血中孕酮含量,抑制卵巢HCG/LH受体特异性结合,提高子宫孕酮受体特异结合量。牡丹皮所含牡丹酚通过影响中脑网状结构、丘脑下部激活系统以及皮质反应通路而具有催眠、镇静作用,同时丹皮多糖还有降血糖作用。佐药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和抑制双相调节作用,使紧张紊乱的神经活动得以恢复正常,使兴奋和抑制恢复平衡,提高脑力活动效率,提高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对脑内蛋白质、RNA、DNA合成有促进作用;人参能促进脑内神经递质Ach合成和释放,提高脑内DA和NA含量,促进脑神经细胞发育,增加脑重量及大脑皮层厚度,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上层突触数目,提高海马区神经元功能,促进脑供血、供氧,改善能量代谢,降低神经细胞死亡率,延长其存活时间;人参通过影响脑内单胺类物质和乙酰胆碱系统对中枢起作用,其中人参皂苷Rg1、Rb1是人参的促智成分,提高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人参皂苷能增加脑缺血再灌注脑血流量,减少钙积累,减轻脑水肿,促进再灌注损伤恢复;同时人参制剂还能促进脑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大脑合理利用葡萄糖氧化产能,降低脑内乳酸/丙酮酸比值;人参根总皂苷能增加肾上腺皮质分泌,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同时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雌、雄动物的性功能,以及精子/卵子的生成;人参醇提取物还能使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加,人参总皂苷可刺激胰岛素释放增加。半夏煎剂有镇静作用,并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同时具有中枢性镇吐、镇咳作用,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轻度的刺激作用。生姜所含生姜油、姜辣醇等均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并有解热镇痛作用;姜辣酮能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麦冬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同时有降血糖作用。甘草不仅有镇静、镇痛作用,而且可兴奋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提高机体内分泌调节能力,起到“扶正固本”的治疗作用;甘草次酸静脉滴注可提高脑缺血再灌注脑线粒体ATP酶、脑组织乳酸脱氧酶活性,减轻脑水肿。

可见该方剂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有着广泛的影响,既可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促进其再生和修复,又有镇静、镇痛作用,而且多味药物依机体的机能状态呈双相调节作用;同时有8种药物作用于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对多种激素分泌特别是性激素分泌起到调节作用,这对子宫出血、盆腔炎、不孕症从神经、内分泌方面调节其紊乱和障碍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

4.9.5 对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吴茱萸热水提取物对大鼠离体子宫由5-羟色胺引起的收缩有拮抗作用,其主要成分是对羟基福林,而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芸香胺则有兴奋子宫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兴奋5-HT受体和刺激PG合成有关。臣药当归对子宫平滑肌有抑制和兴奋两重作用,高沸点挥发油1: 50浓度对子宫呈抑制作用,作用迅速而持久;当归水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对子宫有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加强;对在体子宫,当归挥发油及非挥发性成分静注均有兴奋作用,其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可能与兴奋子宫肌上H1受体有关;当归所含阿魏酸能拮抗雄激素对前列腺的增重,同时抑制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和催乳素,拮抗促性腺激素刺激激素释放,引起雌性个体黄体损伤和血浆孕酮水平降低,导致流产,在雄性引起睾酮释放减少;阿魏酸有促进垂体释放FSH作用。芍药能明显抑制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川芎嗪有抗维生素E缺乏作用,可降低卵巢内PGE2含量,提高子宫孕酮受体的结合量;川芎浸膏可增加妊娠子宫收缩,大剂量反而使子宫麻痹;川芎所含丁烯基西夫内酯及丁基西夫内酯有很强的抑制子宫收缩作用,阿魏酸与川芎内酯对子宫也有解痉作用。牡丹皮所含丹皮多糖粗品有降血糖作用,牡丹酚可使动物子宫内膜充血,有通经作用,并有抗小鼠早孕作用。佐药人参对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有兴奋和抑制双相调节作用,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功能,促进精子、卵子的生成和排出。半夏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轻度刺激作用,还有明显的胚胎毒作用,其所含半夏蛋白皮下注射于妊娠第7天小鼠30mg/kg抗早孕率达100%,给药24小时后血浆孕酮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变薄,蜕膜反应消失,胚胎发育停止和死亡。麦冬有降血糖作用,并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提高机体的适应性。使药甘草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提高机体的适应性,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提取液能拮抗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组胺引起的大鼠离体输精管的收缩;水煎液对在体子宫能抑制兔的子宫收缩,对催产素等诱导的痛经有镇痛作用;甘草酸单胺能促进苯酚性输卵管炎模型大鼠的免疫功能。

由此可见该方剂有10味中药对生殖系统功能及内分泌功能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对子宫有抑制也有兴奋,对性激素有促进释放也有抑制释放,究竟谁占优势,可能取决于人参等药的双相调节作用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三者的反馈调节作用。

4.9.6 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吴茱萸煎剂及其所含三种喹诺酮生物碱都能抑制血管紧张素,具有明显而且较持久的降低血压作用,吴茱萸次碱有抗血小板活性,抑制磷脂酶C,抑制血栓素形成,抑制激动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时细胞内钙的运动,显著延长静脉血栓形成的潜伏期,降低肺栓塞死亡率;吴茱萸碱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脏指数。桂枝煎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营养性血流;桂枝能解除毛细血管的收缩,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血浆黏度,解除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改善组织血液循环,消除肌浆网和许旺细胞内质网的水肿,使病变组织逆转修复。臣药当归所含阿魏酸钠可减慢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延长平台期,抑制异位节律点,提高致颤阈,因而具有显著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时当归及阿魏酸钠可减少心肌细胞内Ca2+、Na+蓄积,减少MDA生成及CPK、LDH、AST释放,降低心肌含水量,明显改善心肌超微结构,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肌缺血作用,其所含阿魏酸能拮抗垂体后叶素所致急性心肌梗死,降低心肌耗氧量;当归注射液可使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面积缩小,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可明显降低血压,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抑制RBC及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硬化。芍药能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同时白芍总苷能抑制AD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川芎所含川芎嗪是一种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川芎嗪还能增加机体内源性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有防治作用;同时川芎嗪还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抗血栓形成作用。牡丹皮可通过抑制Ca2+内流和抗氧化作用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并有降血压和减少心肌输出量的作用;同时牡丹皮有显著的抗凝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牡丹酚,牡丹酚能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环氧合酶,使血栓烷A2合成减少,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牡丹酚还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因此有抗血栓形成作用。佐药人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大心输出量,减慢心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其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其强心作用可能与人参皂苷为肾上腺素受体的竞争物,抑制Na+-K+-ATP酶有关;人参对心肌收缩力影响呈双相性,同时人参皂苷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对缺血性心肌有保护作用,可使心肌梗死范围缩小,抑制血浆中肌酸磷酸肌酶(CPK)活性和PGI2/TXA2比值降低,对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人参皂苷还有抗凝作用,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使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降低,从而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半夏水浸剂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并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生姜所含6-姜辣醇、8-姜辣醇和10-姜辣醇有强心作用。生姜能影响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血栓素烷B2(TXB2)及PGs的合成等,从而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阿胶具有抗病理性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降低血黏度,有利于微循环的血流灌注恢复正常,使血流动力学状况得到改善,从而具有抗休克作用。麦冬所含麦冬皂苷可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麦冬总皂苷及总氨基酸小剂量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冠脉血流增加,大剂量则抑制之;同时麦冬对缺血性心肌有保护作用,并能缩小心脏梗死的范围,麦冬总皂苷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使药甘草亦有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由此可见该方剂全部药味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有着一致性的抗凝、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硬化、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强心、保护心肌缺铁及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作用。

4.9.7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吴茱萸煎剂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具有抗溃疡作用,对胃肠运动呈双相调节作用,既能抑制其运动,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等引起的胃肠痉挛,又能拮抗六烃季胺、阿托品、肾上腺素对肠运动等的抑制作用;同时有保肝利胆作用。桂枝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胆作用,其所含桂皮醛能促进肠蠕动,使肠中腐败之气体得以排除。臣药当归注射液能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过氧化脂质、腺苷脱氨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之含量和活性,而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肝脏胶原蛋白质含量,减轻肝纤维化,同时对门静脉高压以及由此引起的胃及十二指肠病变有一定治疗作用;当归水提物、挥发油、阿魏酸钠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固体及胆酸的排泄量;当归挥发油、阿魏酸对肠管运动有抑制作用,白芍对多种实验性肝损伤及免疫性肝损伤均有显著保护作用。白芍总苷能对抗肝细胞嗜酸性变性和坏死,白芍水提物较高浓度能抑制胰腺淀粉酶活力,较低浓度可使八肽胆囊收缩素所致胰腺腺泡分泌淀粉酶的效价降低10倍;白芍所含牡丹酚能抑制胃液分泌,牡丹酚及芍药苷均有显著抗溃疡作用,白芍及芍药苷对大小肠平滑肌均有显著的解痉效果。人参皂苷Ro及齐墩果酸对肝损伤有抑制作用,人参多糖对多种实验性胃溃疡均有抑制作用。佐药半夏有阿托品样作用,可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胃液总酸度,保护胃急性损伤,并促进胃黏膜修复,同时能抑制唾液分泌和有中枢性止吐作用。生姜具有显著的保肝、利胆作用和止吐作用,同时生姜煎剂对胃黏膜损伤有显著的抑制和抗溃疡作用,但对胃液分泌有促进作用;生姜可强化脂肪酶作用,而显著抑制胰酶,弱化胃蛋白酶;生姜各种成分对胃肠运动作用复杂,部分成分起抑制作用,部分起兴奋作用。麦冬煎剂能明显抑制胃肠运动,随剂量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佐药甘草所含甘草酸类化合物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甘草甜素可明显减轻肝细胞坏死和脂肪变性,并能减轻组织间质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再生,降低肝硬化的发生率;甘草FM100及异甘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罂粟碱样特异性解痉作用,同时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修复;甘草次酸能抑制胃黏膜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甘草锌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纤维和基质;生胃酮能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胃黏液分泌,延长胃上皮细胞生存时间;甘草酸亦能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

可见该方剂大部分药味均有保肝利胆、抗溃疡、抑制肠蠕动作用。

4.10 各家论述

1.《金匮要略心典》:妇人年五十所,天癸已断而病下利,似非因经所致矣。不知少腹旧有积血,欲行而末得遽行,欲止而不能竟止,于是下利窘急,至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者,血结在阳,阳气至暮,不得入于阴,而反浮于外也。少腹里急腹满者,血积不行,亦阴寒在下也。手掌烦热病在阴,掌亦阴也。唇口干燥,血内瘀者,不外荣也。此为瘀血作利,不必治利,但去其瘀而利自止。吴茱萸、桂枝,丹皮入血散寒而行其瘀,芎、归、芍药、麦冬、阿胶以生新血,人参、甘草、姜夏,以正脾气。盖瘀久者荣必衰,下多者脾必伤也。

2.《金匮要略释义》:温经汤中以吴茱萸、生姜、桂枝温经暖宫,阿胶、当归、川芎、芍药、丹皮和营祛瘀,麦冬、半夏润燥降逆,甘草、人参补益中气。此为养正祛邪方剂,适用于老年妇女因瘀下利,日久不愈;及妇人腹寒不孕,月经不调等症。

4.11 歌诀

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养胞宫。[7]

4.12 出处

《金匮要略方论》卷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5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温经汤

5.1 处方

阿胶(蛤粉碎炒)、当归(去芦)、川芎、人参、肉桂(去粗皮)、甘草(炒)、芍药、牡丹皮,各二两;半夏(汤洗七次)二两半,吴茱萸(汤洗七次.焙.炒)三两,麦门冬(去心)五两半。

5.2 炮制

上为粗末。

5.3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温经汤治冲任虚损,月候不调,或来多不断,或过期不来,或崩中去血过多不止。又治曾经损娠,瘀血停留,少腹急痛,发热下利,手掌烦热,唇干口燥。及治少腹有寒,久不受胎。

5.4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服。

5.5 出处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 《妇人大全良方》卷一方之温经汤

6.1 别名

小温经汤(《医学入门》卷八)。

良方温经汤[7]

6.2 处方

当归、川芎、芍药、肉桂、莪术(醋炒)、牡丹皮各五分,人参、牛膝、炙甘草各七分[7]

当归 川芎 芍药 桂心 牡丹皮 莪茂各15克 人参 甘草 牛膝各30克

6.3 制法

上㕮咀。

6.4 功能主治

《妇人大全良方》卷一方之温经汤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之功效。治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致经道不通,绕脐寒疝痛彻,其脉沉紧者。

治血海虚寒,月经不调,血气凝滞,脐腹作痛,其脉沉紧[7]

6.5 用法用量

水煎服[7]

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6.6 出处

《妇人大全良方》卷一

7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方之温经汤

7.1 方名

温经汤

7.2 组成

当归2-3钱,川芎1钱,炮姜5分,白芍(酒炒)1钱半。

7.3 主治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方之温经汤主治妇女血寒,月经后期者。

7.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7.5 出处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

8 《万氏女科》卷一方之温经汤

8.1 方名

温经汤

8.2 组成

陈皮1钱,半夏1钱,生地1钱,川芎8分,白芍8分,红花8分,秦艽8分,乌药8分,香附1钱5分,木通3分,青皮7分,归身尾2钱。

8.3 功效

《万氏女科》卷一方之温经汤具有调经种子之功效。

8.4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为引,水煎服。经行时连服3剂。

8.5 出处

《万氏女科》卷一

9 《胎产新书》卷四方之温经汤

9.1 方名

温经汤

9.2 组成

归尾2钱,川芎2钱,赤芍2钱,肉桂2钱,桂枝2钱,莪术(醋炙)2钱,故纸(盐水炒)2钱,小茴2钱,牛膝2钱,甘草3分。

9.3 主治

主治妇人石瘕症。因行经之后,寒气自阴户入客于胞门,以致血凝,月经不行,而腹渐大,如怀胎状。其妇壮盛,或半年后,小水长自消;若虚弱妇,必成肿症。

9.4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为引,水煎服。兼服四制乌附丸。

9.5 出处

《胎产新书》卷四

10 《备急千金药方》卷三方之温经汤

10.1 方名

温经汤

10.2 组成

茯苓6两,芍药3两,薏苡仁半斤,土瓜根3两。

10.3 主治

《备急千金药方》卷三方之温经汤主治妇人小腹痛。

10.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酒3升,渍1宿,旦加水7升,煎取2升,分再服。

10.5 出处

《备急千金药方》卷三

11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方之温经汤

11.1 方名

温经汤

11.2 组成

炮附子、杜仲、牛膝(酒浸)各一两,炮姜、桂、续断、炒补骨脂各三分[7]

附子(炮,去皮脐)1两,杜仲(去粗皮,切,炒)1两,牛膝(酒浸,焙)1两,干姜(炮)3分,桂(去粗皮)3分,续断3分,补骨脂(炒)3分。

11.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方之温经汤主治肾虚寒胀,气不宣利,上攻腹内及腰背脊髀痛。

温经汤治肾虚胀,寒气不宣利,上攻腹内及背腰脊髀痛[7]

11.4 用法用量

为粗末,每服三钱匕,加生姜三片,水煎,临熟人盐一捻,空腹、食前服[7]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7分,临熟入盐1捻,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11.5 制备方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11.6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12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方之温经汤

12.1 方名

温经汤

12.2 组成

白茯苓(去粗皮)半两,芍药1两半,土瓜根1两半,牡丹(去心)1两半,丹砂(别研如粉)1两,薏苡仁1两。

12.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方之温经汤主治妇人月水来,腹内(疒丂)痛不可忍。

12.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7分,酒3分,共1盏,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2.5 制备方法

上除丹砂外,为粗末,入丹砂和匀。

12.6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13 《普济方》卷三三三引《指南方》之温经汤

13.1 方名

温经汤

13.2 组成

人参1两,牛膝1两,甘草1两,当归2两,芍药2两,牡丹皮2两,白术2两,官桂2两,芎2两。

13.3 主治

《普济方》卷三三三引《指南方》之温经汤主治经道不通。

13.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1盏,去滓温服。

13.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3.6 出处

《普济方》卷三三三引《指南方》

14 《竹林女科》卷一方之温经汤

14.1 方名

温经汤

14.2 组成

人参5钱,砂仁5钱,白术(蜜炙)1两,川芎1两,熟地1两,当归1两,厚朴(姜汁制)1两,香附(童便炙)1两,夏金砂2两,银虫砂2两,侧柏叶2两,僵蚕(炒)5钱,防风5钱,粉甘草2钱5分。

14.3 主治

《竹林女科》卷一方之温经汤在妇人血海虚冷,气血不足,经脉不调,腰腹疼痛,或下白带,或如鱼脑,或如米泔,信期不定,每月淋漓不止,面色青黄,四肢无力,头晕眼花。

14.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每日空心酒送下。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分作3股,将3-4年老乌骨鸡1只,用竹刀杀死,除去血毛头足内脏不用水洗,用陈老酒1大碗,将研过药末纳一股于鸡肚内,一股于酒内,文武火煮极烂,将鸡骨肉并药末晒干或焙干,研极细,将留下一股药末投入鸡肉末内,和极匀,糯米饭为丸。

14.6 出处

《竹林女科》卷一

15 参考资料

  1. ^ [1]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35.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83.
  5.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28-429.
  6. ^ [6]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29.
  7. ^ [7]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29-43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