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

目录

1 拼音

wēi líng xiān

2 英文参考

radix clematidis[朗道汉英字典]

Clematis chinensis[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Chinese clematis ro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lematidis,radix[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Clematidis(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hinese clematis roo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威灵仙为中药名,出唐·侯宁极《药谱》。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 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 的干燥根及根茎[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adix Clematid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hinese clematis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能消、葳灵仙、葳苓仙、铁脚威灵仙、灵仙、黑脚威灵仙、九草阶、风车、鲜须苗、黑骨头、黑木通、铁杆威灵仙、铁扇帚、七寸风、铁脚灵仙、牛闲草、牛杆草、老虎须、辣椒藤、灵仙藤,黑灵仙、黑须公、芝查藤根[2]

灵仙、铁脚威灵仙[3]

7 来源

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或棉团铁线莲C. hexapetala Pall.东北铁线莲C. manshurica Rupr.等的根[3]

8 产地

威灵仙主产江苏、安徽、浙江等地[3]

棉团铁线莲主产山东、黑龙江、辽宁、吉林等[3]

东北铁线莲主产东北、内蒙古等[3]

9 性味归经

威灵仙味辛,性温;入膀胱经[3]

10 威灵仙的功效与主治

威灵仙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骨鲠,散结消肿的功效[3]

威灵仙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四肢麻木,脚气,黄疸,积聚,噎膈,急性扁桃体炎,丝虫病:煎服,6~9g[3]

威灵仙治鱼骨鲠喉:水醋煎服,15~30g[3]

威灵仙治腮腺炎:鲜品捣烂,醋浸三日,取浸液涂患处,每日三四次[3]

11 威灵仙的化学成分

威灵仙含白头翁素、甾醇、皂苷、酚类等[3]

威灵仙根还含威灵仙苷A~C和以常春藤苷元、齐墩果酸为苷元的三萜皂苷等[3]

12 威灵仙的药理作用

威灵仙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3]

威灵仙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3]

威灵仙水煎剂及醇提物可促进胆汁分泌[3]

威灵仙醇提物对小鼠中期妊娠有引产作用,对离体小肠有抑制作用[3]

威灵仙煎剂可镇痛[3]

威灵仙对肉瘤180有抑制作用[3]

白头翁素等为有毒成分[3]

威灵仙植株黏液有刺激性[3]

13 服用威灵仙期间饮食禁忌

服用威灵仙忌吃面汤和茶[4]

14 威灵仙中毒

威灵仙所含的白头翁素与白头翁醇为有毒成分[4]

14.1 不良反应机制

本品所含的白头翁素与白头翁醇为有毒成分,服用过量会引起中毒,植株的黏液或原白头翁素对皮肤黏膜等具有刺激性,接触过久可使皮肤起疱,黏膜充血。内服过量可致胃肠道刺激症状。[4]

14.2 威灵仙中毒的症状

用量过大或大剂量长时间外敷,可引起中毒。外用可引起皮肤起疱、溃烂及过敏性皮炎。内服则口腔灼热、肿烂、呕吐、腹痛或剧烈腹泻、呼吸困难、脉缓、瞳孔散大。严重者10余小时内死亡。[4]

14.3 治疗

威灵仙中毒的治疗要点为[4]

1.皮肤、黏膜中毒者,可用清水、硼酸或鞣酸溶液洗涤。

2.口服中毒者早期用1:2000高锰酸钾溶液彻底洗胃,服蛋清,静滴葡萄糖盐水;剧烈腹痛时可用阿托品等对症治疗。

15 威灵仙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威灵仙

Weilingxian

CLEMATIDIS RADIX ET RHIZOMA

15.2 来源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15.3 性状

15.3.1 威灵仙

根茎呈柱状,长1.5~10cm,直径0.3~1.5cm;表面淡棕黄色;顶端残留茎基;质较坚韧,断面纤维性;下侧着生多数细根。根呈细长圆柱形,稍弯曲,长7~15cm,直径0.1~0.3cm;表面黑褐色,有细纵纹,有的皮部脱落,露出黄白色木部;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皮部较广,木部淡黄色,略呈方形,皮部与木部问常有裂隙。气微,味淡。

15.3.2 棉团铁线莲

根茎呈短柱状,长1~4cm,直径0.5~1cm。根长4~20cm,直径0.1~0.2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断面木部圆形。味咸。

15.3.3 东北铁线莲

根茎呈柱状,长1~11cm,直径0.5~2.5cm。根较密集,长5~23cm,直径0.1~0.4cm;表面棕黑色;断面木部近圆形。味辛辣。

15.4 鉴别

(1)本品根横切面:威灵仙  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棕黑色。皮层宽,均为薄壁细胞,外皮层细胞切向延长;内皮层明显。韧皮部外侧常有纤维束和石细胞,纤维直径18~43μm。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全部木化。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棉团铁线莲外皮层细胞多径向延长,紧接外皮层的1~2列细胞壁稍增厚。韧皮部外侧无纤维束和石细胞。

东北铁线莲外皮层细胞径向延长,老根略切向延长。韧皮部外侧偶有纤维和石细胞。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20ml,加盐酸3ml,加热回流1小时,加水10ml,放冷,加石油醚(60~90℃)25ml振摇提取,石油醚蒸干,残渣用无水乙醇10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4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3:0.2)为展开剂,薄层板置展开缸中预饱和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5.5 检查

15.5.1 水分

不得过1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

15.5.2 总灰分

不得过l0.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5.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4.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5.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15.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5.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5nm。理论板数按齐墩果酸峰和常春藤皂苷元峰计算均应不低于3000。

15.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常春藤皂苷元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即得。

15.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4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酸乙酯适量,加热回流3小时,弃去乙酸乙酯液,药渣挥干溶剂,连同滤纸筒转移至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2mol/L盐酸溶液30ml使溶解,加热回流2小时。立即冷却,移人分液漏斗中,用水10m1分次洗涤容器,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加乙酸乙酯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合并乙酸乙酯液,70℃以下浓缩至近干,加甲醇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15.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齐墩果酸(C30H48O3)和常春藤皂苷元(C30H48O3)各不得少于0.30%。

15.8 威灵仙饮片

15.8.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表面黑褐色、棕褐色或棕黑色,有细纵纹,有的皮部脱落,露出黄白色木部。切面皮部较广,木部淡黄色,略呈方形或近圆形,皮部与木部间常有裂隙。

15.8.2 鉴别

(除横切面外)    同药材。

15.8.3 检查

同药材。

15.8.4 浸出物

同药材。

15.8.5 含量测定

同药材。

15.8.6 性味与归经

辛、咸,温。归膀胱经。

15.8.7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15.8.8 用法与用量

6~10g。

15.8.9 贮藏

置干燥处。

15.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6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273.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8.
  4. ^ [4] 崔述生,张浩主编.精编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9: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