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外感腰痛为病证名[1]。指感受外邪所致的腰痛。见《症因脉治·腰痛总论》。主要有风湿腰痛、寒湿腰痛、湿热腰痛三种。另有风腰痛、风寒腰痛、风热腰痛、湿腰痛等也属外感腰痛。一般以实症居多。治疗以祛邪通络为主。
4 风湿腰痛·外感腰痛
风湿腰痛为病证名[2]。见《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多因风湿乘袭,留滞经络所致。症见腰背重痛,转侧不利;或见发热恶寒,自汗身重;或见浮肿,脉多浮涩。治宜祛风化湿。可用羌活败毒散、独活秦艽汤、五加皮汤等方。本证可见于肌纤维组织炎、腰肌劳损、类风湿性脊椎炎等病。
5 寒湿腰痛·外感腰痛
寒湿腰痛为病证名[3]。腰痛之一。见《丹溪心法·腰痛》。又名湿冷腰痛。因寒湿着腰伤肾所致。《医学入门》卷五:“久处卑湿,雨露浸淫,为湿所着,腰重如石,冷如水,喜热物熨。不渴便利,饮食如故,肾着汤加附子;停水沉重,小便不利,五积散、渗湿汤。”也可用术附汤、五积散、独活苍术汤等方。外治用摩腰丹。
6 湿热腰痛·外感腰痛
湿热腰痛为病证名[4]。腰痛之一。见《丹溪心法·腰痛》。因感受时令湿热,或因饮食厚味,内蕴湿热所致。《症因脉治》卷一:“湿热腰痛之症,内热烦热,自汗口渴,二便赤涩,酸痛沉重。”并有腰间热,或肢节红肿,苔黄,脉数等。治宜清热利湿。方用加味二妙散、大分清饮、柴独苍术汤等。兼虚者,宜七味苍柏散。本证可见于类风湿性脊椎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盂肾炎、肾周围炎等病。
7 风腰痛·外感腰痛
风腰痛为病证名[5]。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十三。又称伤风腰痛。因风邪伤于肾经所致的腰痛如掣,或左或右,痛无定处,或连肩背,或牵引两足,或见寒热,脉浮。治宜祛风通络活血。可用独活寄生汤、五积散、小续命汤等方。风腰痛有风寒腰痛、风热腰痛、风湿腰痛之分。
8 风寒腰痛·外感腰痛
风寒腰痛为病证名[6]。见《东医宝鉴·外形篇》。《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凡腰痛病有五……二曰风痹,风寒着腰是以痛。”因风寒着腰所致的腰痛拘急,或连脊背,或引脚膝,或见寒热,腰间觉冷,得温痛减,脉浮而紧。治宜疏散风寒。可用二柴胡饮、五积散、加味龙虎散等方。本证可见于纤维组织炎、增殖性脊椎炎、类风湿性脊椎炎、腰肌劳损等病。
10 湿腰痛·外感腰痛
湿腰痛为病证名[7]。腰痛之一。见《济生方·腰痛》。因雨露水湿侵袭腰部所致。症见腰冷腰痛,如坐水中,身体沉重,或见身肿,逢阴雨则痛剧,脉缓。治宜温化水湿。小便不利者则宜渗利,可用不换金正气散、肾着汤、渗湿汤等方。湿本阴邪,若寒偏重者,称寒湿腰痛;与风相兼者称风湿腰痛;与热相兼者称湿热腰痛。
11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9.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6.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02.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9.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3.
-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7.
-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