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湿疹

目录

1 拼音

wài ěr shī zhěn

2 英文参考

eczema of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eczema of auricle

3 疾病分类

耳鼻喉科

4 疾病概述

外耳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婴幼儿。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可能与变态反应、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代谢障碍等有关,先天性过敏体质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婴幼儿外耳湿疹多在生后两个月左右发病,主要发生在耳廓前后皮肤、耳廓后沟或耳周皮肤,湿疹外形可以是很小的斑点状红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也可以表现为丘疹、水疱、糜烂、浆液性渗出、黄色结痂等。一般痒感明显,因此小儿会不停地搔抓耳部,有的小儿可因此影响睡眠和食欲。此病往往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时在出牙时,可以加重病情。但一般2-3岁左右外耳湿疹多可以逐渐减轻或自愈。

治疗:找到过敏原是治疗的关键。在小儿外耳湿疹病因不明的情况下治疗首先应注意调整饮食。还应避免搔抓,切忌用热水,肥皂及酒精等清洗,禁用刺激性药物。局部治疗宜根据“湿以湿治,干以干治”的原则。全身治疗包括:1、 继发感染时,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生素。2、 服用抗过敏药物。3、 渗出液特别多时,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补充维生素C。

5 疾病描述

外耳湿疹多因耳廓之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受药物或其他国民物质刺激所致,湿、热、毛织品、化妆品、喷发剂、耳环及鱼、虾、牛奶等均可成为致敏因素。外耳道长期脓液刺激也可引发,一般分急、慢性两类。

6 症状体征

急性湿疹极痒,常伴有烧灼感地有时为黄色痂皮覆盖。若因搔抓而继发感染,则病损扩大,渗液增多,还可出现小浅溃疡。慢性湿疹除搔痒外,外耳皮肤增厚,表面粗糙不平,可致外耳道狭窄,有时表皮脱屑、皲裂、结痂、局部颜色加深,鼓膜表面受累者,可有轻度传导性聋及耳鸣。

7 疾病病因

多因耳廓之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受药物或其他国民物质刺激所致,湿、热、毛织品、化妆品、喷发剂、耳环及鱼、虾、牛奶等均可成为致敏因素。外耳道长期脓液刺激也可引发,一般分急、慢性两类。

8 病理生理

多因耳廓之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受药物或其他国民物质刺激所致,湿、热、毛织品、化妆品、喷发剂、耳环及鱼、虾、牛奶等均可成为致敏因素。外耳道长期脓液刺激也可引发,一般分急、慢性两类。

9 诊断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

10 治疗方案

去除病因为主,如发现致敏因素应立即清除,必要时可将接触物清晰干净并禁止再接触,积极治疗外耳周围原发病灶,经常清洁外耳道脓液并滴用有效药液。局部忌用肥皂或热水清洗,或擦涂有刺激性药物,严禁抓痒、挖耳等。渗液较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或5%醋酸铝溶液湿敷。液较少或无渗液者可涂用1%,2%龙胆紫液,强的松类冷霜或软膏,氧化锌油或糊剂等,若有干痂,可用3%双氧水洗净拭干后,涂用上述药液或药膏,慢性病例有皮肤增厚或皲裂者,用10%—15%硝酸银涂擦是有益的,在发作间歇期,可用70%酒精清洁外耳道,保持其干燥、全身治疗:可服用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而敏等静脉注射5%溴化钙或10%葡萄糖酸钙,口服大量维生素C,服用或注射地塞米松等。

11 预后及预防

无特殊。

12 特别提示

1

、常发生于小儿;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

、忌酒类、辛辣食品(如大葱、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里红、姜、咖喱)、腥物、淡水产品、海鲜;

3

、预防以去除病因为主。如得了中耳炎,应每天滴药,清除脓液,保持耳道清洁,以防发生湿疹。治疗常用

3%

双氧水洗净拭干后,可以

1

%龙胆紫液、氢化可的松药膏或

5%

氧化锌油膏等局部涂搽。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