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脾虚气陷证

目录

1 拼音

tuō gāng ·pí xū qì xiàn zhèng

2 英文参考

rectal prolapse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qi sinki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脱肛·脾虚气陷证(rectal prolapse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qi sinking)是指脾虚气陷,以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不一,色淡红,伴有肛门坠胀,便溏,大便带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则有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弱为常见症的脱肛证候[1]

4 症状

脱肛·脾虚气陷证患者大便或咳嗽、远行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不一,色淡红,肛门坠胀;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弱。

5 辨证分析

中气不足,脾气不升而下陷,无以摄纳,故见直肠脱出,肛门坠胀;中气不足,则疲乏无力;脾气亏虚,运化无力,则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弱均为气虚之象。

6 治法

脱肛·脾虚气陷证治宜健脾益气,升提固涩。

7 方药治疗

脱肛·脾虚气陷证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气虚下陷者,治宜补气升提,用补中益气汤,重用人参、黄芪、升麻;虚中挟火而痛者,加黄芩、黄连、槐花;虚寒者,用理中汤。

8 关于脱肛

脱肛 (rectal prolapse[2])为病名[3]。见《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又称脱肛痔[3],截肠(《外科大成》卷二)[4][4]、直肠脱垂[5]、州出(出《五十二病方》)[6]。是指以大便后或劳累、下蹲时肛管和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6]。其特点是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

《诸病源候论》卷五十:“脱肛者,肛门脱出也。”

脱肛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脱垂。包括直肠或直肠黏膜脱出[6]

详见脱肛条。

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0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80.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16.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0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