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pushing manipula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推拿手法名·推法
推法为推拿手法名[1]。出《黄帝内经灵枢》。指用指、掌或其他部位着力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前后、上下、左右的直线或弧线推进的手法[2]。属摩擦类手法[3]。推法有疏通经络,行气消瘀等功效。后代在应用上有发展,常用的有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一指禅推法等。
3.1 推法的分类
根据操作手法的不同,可分为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一指禅推法等。
3.2 推法操作要领
指腹(或指端)或一手掌或双手掌或肘尖部紧贴患者皮肤向前直推,亦可沿筋肉结构形态顺而推之。
3.3 推法的作用与应用
指推法多用于头面部、颈部及肢体远端,用于治疗头痛、落枕、肌腱炎、腱鞘炎等。
掌推法适用于腰背、胸腹及上、下肢等,用于治疗腰背酸痛,上、下肢肌肉痉挛、麻木,胸腹胀痛等症。
肘推法刺激性较强,用于形体肥胖、肌肉丰厚或因宿疾痹痛而感觉较迟钝的患者。多施于腰背两侧或臀部,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肌劳损等病症。
4 小儿推拿手法名·推法
在小儿推拿手法中,推法是以拇指或食、中两指的螺纹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做直线或环旋移动的推拿手法[4]。属单式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通常是指给6周岁以内的小儿进行推拿治疗的手法,包括单式和复式手法两种[5]。小儿推拿手法既有与成人推拿手法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立于成人推拿手法之外的特殊操作方法。
4.1 推法的分类
临床上根据操作方向的不同,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
4.2 推法的适用部位
直推法适用于小儿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穴,多用于头面部、四肢部、脊柱部;旋推法主要用于手部五经穴及面状穴位[6]。
4.3 注意事项
1.不可推破皮肤,一般需要辅以介质[备注]小儿推拿,常使用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可以起到润滑作用,还可防止擦破皮肤,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随蘸随推。
2.根据病情、部位和穴位的需要,注意掌握手法的方向、轻重、快慢,以求手法的补泻作用,达到预期的疗效。
3.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指揉法为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
4.操作时手法不可呆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