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

目录

1 拼音

tōng tiān

2 英文参考

Tōngtiān BL7[中国针灸学词典]

tōngtiā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7[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7[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通天:1.与自然相通;2.《黄帝内经灵枢》第七十二篇篇名;3.经穴名。

4 与自然相通·通天

通天是指与自然相通。天,天地自然;通,联通,相通。《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5 《黄帝内经灵枢》第七十二篇篇名·《通天》

通,精通;天,各人的天然禀赋和生理特征[1]。本文指出要精通人的不同特点而论治,故名[1]。内容根据人的禀赋不同,及阴阳偏盛偏衰和不盛不虚的道理,把人划分为五种类型[1]。即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和阴阳和平之人,并指出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在体质、性格和形态上各有其特征,在治疗上须观察这些不同的形态特点[1]

6 经穴名·通天

穴位通天
汉语拼音Tongtian
罗马拼音Tungtien
美国英译名Reaching Heaven
各国代号中国BL7
日本7
法国莫兰特氏V7
富耶氏
德国B7
英国B7
美国BI7

通天为经穴名(Tōngtiān BL7)[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天臼、天伯[2]。属足太阳膀胱经。通即通达,天指头顶,穴在头部,上通巅顶,故名通天[2]。 通天穴主治头面,口鼻等疾患,如头痛,头重,眩晕,鼻塞,鼻渊,鼻衄,面肿,口,耳鸣,项强,瘿气,喘息,瘈疭,目眩,鼻痔,急,慢性鼻炎,头项痛,口㖞,衄血,狂走,瘛疭,恍惚,目盲,青光,内障等上窍不灵之症,现代又多用通天穴治疗鼻炎,高血压,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遗尿,足跟痛,脑血管病后遗症,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嗅觉障碍,鼻炎,副鼻窦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本穴是治疗各种鼻病的要穴[3]

6.1 通天穴的别名

天臼(《针灸甲乙经》),天白(《外台秘要》),天伯(《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天目(《普济方》)、天归[4]

6.2 出处

《针灸甲乙经》:头项痛重,暂起僵仆,鼻窒鼽衄,喘息不得通,通天主之。

6.3 穴名解

通即通达,天指头顶,穴在头部,上通巅顶,故名通天[4]

通,有通达、贯通之义;天,有巅义,至高无上[4]。《黄庭中景经》李注:“顶上中央名通天。”又曰:“入慢际一寸名通天,栖神之宅也。”通天之名,可能由道家而来[4]。功能开通肺窍,通乎天气。《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五脏九窍十二节皆通乎天气。”《病能论》:“上经言,气之通天也…”天气通于肺,鼻为肺窍。是穴主治肺窍不利、鼻塞鼻衄、不闻香臭,因名通天[4]

6.4 所属部位

头部[5]> 前头[6]

6.5 通天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通天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6][6]

通天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发际4寸,再旁开1.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6]

另说通天穴在头正中线入前发际4.5寸,再旁开1.5寸(《针灸甲乙经》);或在头正中线入前发际3.5寸,再旁开1.5寸处(《备急千金要方》)。

通天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通天穴在头部的位置

通天穴的位置(肌肉)

通天穴的位置(骨骼)

通天穴在头部的位置

6.6 通天穴的取法

正坐仰靠位,在承光后1.5寸,承光与络却之间取穴。

正坐仰靠位,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向前1寸与神庭和头维连线的内1/3与外2/3处垂线的交点处取穴[7]

快速取穴:先取承光(先取百会[备注]正坐,两耳尖与头正中线相交处,按压有凹陷处即是百会穴,再取百会至前发际的中点,再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承光穴),其直上2横指处即是通天穴[8]

6.7 通天穴穴位解剖

通天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分布着枕大神经分支。皮肤由眶上神经分布。该神经为额神经的最在分支,行于眶顶壁和上睑提肌之间,经眶上切迹达额部,其终末支与眶上动脉伴行上升,分布于骨膜及颅顶部皮肤,包括额区,顶区直至人字缝。

6.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8]

6.7.2 穴区神经、血管

有颞浅动脉和耳颞神经的分支分布[9]

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及颞浅动、静脉和枕动、静脉的吻合网。

6.8 通天穴的功效与作用

通天穴有清头风、通鼻窍的作用[9]

通天穴有清热祛风,通利鼻窍的功效。

人之全体,以头为天;在躯干,则以胸廓为天[9]。通天穴主要功能,在于通彻上窍[9]

6.9 通天穴主治病证

通天穴主治头面,口鼻等疾患,如头痛,头重,眩晕,鼻塞,鼻渊,鼻衄,面肿,口,耳鸣,项强,瘿气,喘息,瘈疭,目眩,鼻痔,急,慢性鼻炎,头项痛,口㖞,衄血,狂走,瘛疭,恍惚,目盲,青光,内障等上窍不灵之症,现代又多用通天穴治疗鼻炎,高血压,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遗尿,足跟痛,脑血管病后遗症,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嗅觉障碍,鼻炎,副鼻窦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通天穴主治头痛、头重、眩晕、鼻塞、鼻渊[9]

通天穴主治头面五官病:头痛,眩晕,鼻塞,鼻渊,鼻衄[9]

通天穴主治头面、口鼻等疾患,如头痛、眩晕、面肿、口、鼻塞、鼻衄、耳鸣、项强、瘿气、喘息、瘈疭等[9]

现代又多用通天穴治疗鼻炎、高血压、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遗尿、足跟痛等[9]

通天穴主治头痛,目眩,鼻塞,鼻衄,鼻痔,以及急、慢性鼻炎等。

通天穴主治头项痛、鼻塞、口㖞、衄血、头重、耳鸣,狂走,以及瘛疭、恍惚、目盲、青光、内障等上窍不灵之症[9]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后遗症,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嗅觉障碍;

2. 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副鼻窦炎;

3.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6.10 刺灸法

6.10.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9][9]

平刺0.3~0.5寸[9][9],局部有酸胀感[9]

6.10.2 灸法

可灸[9][9][9]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9]

艾条温灸5~10分钟。

本穴少用或不用灸法[9]

6.11 通天穴的配伍

通天配风池、昆仑,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头重眩晕。

通天配迎香、上星,有清热通利鼻窍的作用,主治鼻渊,鼻疮。

通天配人中、内关,有回阳固脱的作用,主治虚脱。

通天配风池、印堂、上星、迎香,治鼻炎[9]

通天配迎香、合谷、四白,治鼻流清涕[9]

通天配百会、风池、太阳、合谷,治头痛[9]

6.12 特效按摩

用食指按压通天穴,每次3分钟左右,也可用刮痧疗法,可治疗头痛、鼻塞、鼻出血、鼻窦炎等疾病[9]

6.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项痛重,通天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颈项转侧难,鼻塞闷。

《针灸大成·百症赋》:“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

《针灸大成》:主颈项转侧难,瘿气,鼻衄,鼻疮,鼻窒,鼻多清涕,头旋,尸厥,口㖞,喘息,头重,暂起僵仆,瘿瘤。

6.14 通天穴研究进展

6.14.1 针刺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针刺脑血栓患者的通天穴,可使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有所降低;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的脑电图趋于规则化[9]

6.14.2 治疗癫痫

实验研究针刺通天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的患者脑电波节律紊乱趋向规则,或使病理性脑电波电位降低[9]

6.14.3 治疗中风后小便失禁

据报道取双侧通天透络却,有一定疗效。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09.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09.
  3. ^ [3]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26.
  4.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 [6]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9.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26.
  8. ^ [8]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9. ^ [9]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