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丸

目录

1 拼音

tiān má wán

2 英文参考

tianma pill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ianma wa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天麻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五十六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成药的药典标准。主要成分为天麻、羌活、独活、杜仲(盐炒)、牛膝、粉萆薢、附子(制)、当归、地黄、玄参[1]。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的功效。用于风湿瘀阻、肝肾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拘挛、手足麻木、腰腿痠痛。

4 《圣济总录》卷五方之天麻丸

4.1 组成

天麻、独活、炮附子、麻黄、肉桂、乌蛇肉(酥炙黄)各一两,人参、防风、细辛、当归、白术、羚羊角、炒薏苡仁、炒全蝎、牛膝(酒浸)、川芎、茯神、炮天南星、炒白僵蚕各三分,牛黄、冰片、麝香各一分,朱砂半两[2]

4.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2]

上为极细末,用蜜4两,河水4盏,同熬至4两,将药末1两半,入在蜜内,更熬3-5沸,候冷,入余药拌合为丸,如鸡头子大。

4.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五之天麻丸主治脾脏中风,身体怠惰,四肢缓弱,恶风头疼,舌本强直,言语謇涩,皮肤脚膝𤸷痹[2]

4.4 用法用量

每服十至十五丸,温酒送下[2]

每服1丸,细嚼,茶、酒任下。

5 《圣济总录》卷二十方之天麻丸

5.1 组成

天麻、细辛、菖蒲、牛膝、赤箭、地榆、人参、当归、赤芍药、酸枣仁、威灵仙、藁本、防风、独活各二两,苦参三两,炮附子、木香、川芎各一两,桂枝、陈皮各一两半[2]

5.2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2]

5.3 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至三十丸,温酒送下,日二次[2]

5.4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二十方之天麻丸主治筋痹,四肢挛痹[2]

6 《仁斋直指方论》卷三方之天麻丸

6.1 别名

易老天麻丸[2]

6.2 组成

天麻(酒浸)、牛膝(酒浸)、玄参、萆薢各六两,炒杜仲七两,炮附子一两,羌活十四两,当归十两,生地黄十六两(一方用独活五两)。[2]

6.3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2]

6.4 用法用量

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腹温酒或白开水送下[2]

6.5 功能主治

《仁斋直指方论》卷三方之天麻丸用于防治中风。[2]

6.6 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抑制血栓形成和减轻脑缺血等作用[2]

7 《卫生宝鉴》卷九方之天麻丸

7.1 组成

天麻、生川乌各三钱,生草乌、雄黄各一钱[2]

7.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2]

7.3 功能主治

《卫生宝鉴》卷九之天麻丸主治破伤风[2]

7.4 用法用量

每服十丸,温酒送下,不拘时服[2]

8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之天麻丸

8.1 组成

天麻、青黛、黄连、五灵脂、炒夜明砂、川芎、芦荟各二钱,龙胆草、防风、蝉蜕各一钱,全蝎二枚,麝香少许,干蟾头三钱[2]

8.2 制法

上药为细末,猪胆汁浸糕和丸,麻子大[2]

8.3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之天麻丸主治肝疳,风疳,眼疳[2]

8.4 用法用量

每服十丸,薄荷煎汤送下[2]

9 《证治准绳·女科》卷五方之天麻丸

9.1 组成

天麻、朱砂、防风、羌活各一两,炒僵蚕七钱半,炒全蝎、炮白附子、炒五灵脂各半两,炒白丁香、牛黄各二钱半[2]

9.2 制法

上药为细末,糯米饭和丸,梧桐子大[2]

9.3 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至三十丸,薄荷酒送下,日二次[2]

9.4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女科》卷五方之天麻丸主治产后中风,恍惚语涩,四肢不遂[2]

10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方之天麻丸

10.1 组成

天麻、防风、人参、远志、柏子仁、山药、麦门冬、菖蒲各一钱,酸枣仁一两,细辛四两,天南星八分,川芎、羌活各七分[2]

10.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2]

10.3 功能主治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方之天麻丸主治产后中风,恍惚语涩,四肢不利。[2]

10.4 用法用量

每服六十至七十丸,清汤送下[2]

11 《御药院方》卷一之天麻丸

11.1 组成

龙脑薄荷叶1两,荆芥穗(去子)2两半,天麻2两半,甘草(炙)2两半,川芎1两半,羌活1两半,白芷1两半,马牙消1两半,玄参1两半,川乌头2分半(炮制,去皮脐)。

11.2 功效

《御药院方》卷一之天麻丸具有凉膈明目之功效。

11.3 主治

《御药院方》卷一之天麻丸主治肺脏风热,鼻塞不通,头昏脑闷。

11.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至2丸,食后细嚼,茶清送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12 《保命集》卷中之天麻丸

12.1 别名

易老天麻丸

12.2 组成

天麻6两(酒浸3日,晒干称),牛膝6两(同上浸),杜仲7两(锉,炒去丝),萆薢6两(别研为细末),玄参6两,当归10两,生地黄16两,羌活10两,附子1两。

12.3 功效

《保命集》卷中之天麻丸具有养阴疏热。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之功效。

12.4 主治

《保命集》卷中之天麻丸主治风湿痹痛,经脉不利,手足麻木,步履艰难,腰腿痠痛或筋脉抽掣。诸风肢节麻木,手足不随。肾虚有风,尺脉浮弦细数者。

12.5 用法用量

常服50-70丸,病大至10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白汤送下。平明服药至日高,饥则止。服药大忌壅塞,失于通利,故服药半月稍觉壅,微以七宣丸轻疏之,使药再为用也。

12.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7 各家论述

1.《保命集》:牛膝、萆薢治筋骨,杜仲使筋骨相著,天麻、羌活和风之胜药,当归、地黄养血,能和荣卫,玄参主用,附子佐之行经也。

2.《医略六书》:肾虚有风,必有脚膝痿弱之病,此虽略不言证,观尺脉之浮弦细数可知。故以天麻散风湿,玄参退虚热,羌活疏邪于表,附子扶阳于里,萆薢渗湿热,白蜜润虚燥,牛膝、杜仲壮腰膝以强筋骨,当归、生地养血脉以滋肾也。俾肾阴内充,则肝血自足而虚热退藏,虚风无不外解矣。此养阴疏热之剂,为肾虚召风挟热之专方。

3.《成方切用》:此方大意,主治肾热生风。其以天麻入牛膝同制,取其下达;倍用当归、地黄,生其阴血;萆薢、玄参,清下焦之湿热;附子补下焦之真阳,盖为肾中阳虚,故风得以久据其地也;用羌活之独本者,即真独活,不必更加也。

12.8 附注

易老天麻丸(《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按:《元戎》有独活五两。

13 《传信适用方》卷四之天麻丸

13.1 组成

天麻1钱,白附子2钱,大附子(炮,去皮脐)1钱,赤脚蜈蚣1钱,白花蛇项肉1钱,羌活1钱,麻黄半两(捶碎,水煎,去滓,熬成膏)。

13.2 主治

《传信适用方》卷四之天麻丸主治小儿因惊中风,角弓反张,及慢脾风。

13.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汤酒磨化咽下。

1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麻黄膏搜为丸,如梧桐子大。

13.5 附注

原书追风散用法项称:先用追风散吐出风涎,然后服本方。

14 《永类钤方》卷十一之天麻丸

14.1 组成

天麻(酒浸)1两,枸杞子(酒浸,蒸)1两,巴戟(泡,去心)1两,苁蓉(酒浸)1两,白术(煨)1两,黑牵牛(炒)1两,破故纸(炒)1两,白蒺藜(炒)1两,当归(酒洗)1两,菟丝子(酒蒸)2两,白茯苓2两,枸杞根1两,菊花1两,青盐半两(别研),川乌1两,草乌1两,雄黑小乌豆半升。

14.2 主治

《永类钤方》卷十一之天麻丸主治肝肾俱虚,眼昏或生黑花,乱飞如蝇虫翅羽,长流冷泪。

14.3 用法用量

空心盐汤送下。

14.4 加减

虚寒,加附子。

14.5 制备方法

先以前14味为末,以三乌用水先煮1日,烂为度,焙干作末,同前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4.6 附注

方中枸杞根,原作“枸杞子”,据《普济方》改。

15 《普济方》卷九十二之天麻丸

15.1 组成

天麻1两,川芎1两,白僵蚕(微炒)1两,白附子(炮裂)1两,天南星(炮裂)1两,防风(去芦头)3分,羚羊角屑半两,干蝎(微炒)1分,牛黄(细研)1分,麝香(细研)1分,腻粉半分,麻黄(去根节)3分。

15.2 主治

《普济方》卷九十二之天麻丸主治中风口眼喎斜,言语不正。

15.3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1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6 《直指小儿》卷三之天麻丸

16.1 组成

青黛(干)2钱,川黄连2钱,天麻2钱,北五灵脂2钱,夜明砂(微炒)2钱,川芎2钱,芦荟2钱,龙胆草1钱半,防风1钱半,蝉壳(去足)1钱半,全蝎2枚(焙),麝香(少许),干蟾头(炙焦)3钱。

16.2 主治

《直指小儿》卷三之天麻丸主治肝疳,风疳、疳眼。

16.3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薄荷汤送下。

1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猪胆汁浸糕为丸,如麻子大。

17 《保命集》卷下之天麻丸

17.1 组成

天麻1两,半夏1两,南星1两,雄黄少许。

17.2 主治

《保命集》卷下之天麻丸主治咳嗽。

17.3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至100丸,煎淡水令沸,下药煮10余沸,漉出,食前生姜汤送下。

17.4 制备方法

上以白面2两,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18 《圣济总录》卷一○八之天麻丸

18.1 组成

天麻1两半,羌活(去芦头)1两半,芎1两半,羚羊角(镑)1两,干薄荷叶2两,人参1两,干蝎(炒)4钱,白僵蚕(直者,微炙)1两,天南星(牛胆制者)半两,龙脑2钱(研),麝香2钱(研)。

18.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八之天麻丸主治胸膈风痰,头目旋运,时发昏痛。

18.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茶、酒任下,食后服。

18.4 制备方法

上11味,先将9味捣罗为末,入龙脑、麝香同研匀,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以丹砂为衣。

19 《胎产指南》卷七之天麻丸

19.1 组成

天麻5钱,防风5钱,茯神1两,川芎7钱,枣仁1两,羌活7钱,人参1两,远志1两,柏子仁1两,山药1两,麦冬1两,细辛4钱,南星曲9钱,半夏曲9钱,当归6两,石菖蒲8钱。

19.2 主治

《胎产指南》卷七之天麻丸主治产后中风,恍惚语涩,四肢不利。

19.3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

20 《杨氏家藏方》卷二之天麻丸

20.1 组成

天麻4两(酒浸1宿,焙干),川芎4两,防风(去芦头)4两,甘草2两。

20.2 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二之天麻丸主治风气壅盛,头疼目涩。项背拘急,鼻塞耳鸣。

20.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食后茶清送下。

20.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分作10丸,朱砂为衣。

21 《圣济总录》卷六之天麻丸

21.1 组成

天麻半两,地榆半两,木香半两,防风(去叉)半两,乌头(去皮,生用)半两,丁香半两,丹砂2钱(研),麝香(研)1钱半,龙脑(研)1钱半,牛黄1钱半(研),自然铜半两(火煅红,以米醋浸,又燃,凡10余次,水洗去灰,研)。

21.2 主治

《圣济总录》卷六之天麻丸主治丈夫妇人卒中恶风,热涎潮壅,手足麻痹,齿噤不开,语言不得;或暴风搏于腠理,浑身壮热,头目昏眩,心躁烦热;小儿急、慢惊风。

21.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日午、晚后用薄荷熟水嚼下。

21.4 制备方法

上药除丹砂、自然铜、麝香、龙脑、牛黄别研外,6味焙干,为细末,同前药拌匀,炼蜜为丸,捣治得所,新瓦合盛贮,旋丸,大人如樱桃大,小儿如豆大加减。

22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之天麻丸

22.1 组成

天麻(酒浸,锉,焙)1两,干姜(炮)1两,桂(去粗皮)1两,桔梗(切,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木香3分,独活(去芦头)3分,白术(炒)半两,诃黎勒半两(煨,去核),麻黄(去根节)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22.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之天麻丸主治气极虚寒,皮痹。

22.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薄荷茶送下。

22.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本草纲目》卷十二引《普济方》之天麻丸

23.1 组成

天麻半两,芎2两。

23.2 功效

《本草纲目》卷十二引《普济方》之天麻丸具有消风化痰,清利头目,宽胸利膈之功效。

23.3 主治

《本草纲目》卷十二引《普济方》之天麻丸主治心忪烦闷,头运欲倒,项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肢节烦痛,皮肤瘙痒,偏正头痛,鼻齆,面目虚浮。

23.4 用法用量

每食后嚼1丸,茶、酒任下。

2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24 《普济方》卷九十五之天麻丸

24.1 组成

犀角(镑)1两,天麻(酒炙)2两,独活(去芦头)1两,人参1两,丁香1两,木香1两,乌药1两,麻黄(去根节)1两,牛膝(研)1分,龙脑(研)1分,琥珀(研)1分,乳香(研)1分,真珠(研)1分,麝香(研)1分,天南星(牛胆制者)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3分,蝎梢(炒)1分,芎1两,安息香1两(酒化研,去砂石,熬成膏)。

24.2 主治

《普济方》卷九十五之天麻丸主治一切风,手足亸曳,肢体不仁,及骨节疼痛,口面偏斜,痰涎语涩,心忪惊悸。

24.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荆芥汤亦得。

24.4 制备方法

上除研化外,为细末,再研令匀,入安息香膏,并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5 《袖珍小儿》卷四之天麻丸

25.1 组成

天麻1钱,蝉退1钱,僵蚕1钱,人参1钱,川芎1钱半,甘草2钱,硼砂5分,辰砂2钱,天竺黄1钱,雄黄1钱,白附子1钱,金箔5片,南星2钱(胆治)。

25.2 主治

《袖珍小儿》卷四之天麻丸主治小儿未满百日,咳嗽不止,名乳嗽。

25.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汤化下。

2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金箔为衣。

25.5 附注

按:《保婴撮要》有砒一钱。

26 《丹溪心法》卷五之天麻丸

26.1 组成

天麻(即益母草,6月间连根采,阴干)不拘多少。

26.2 功效

《丹溪心法》卷五之天麻丸具有易产之功效。

26.3 主治

《丹溪心法》卷五之天麻丸主治难产,并除产后百病。

26.4 用法用量

临产时服1丸,温酒或白汤化下。

2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27 《普济方》卷二十八之天麻丸

27.1 组成

天麻1两,蝉壳1两,皂荚(去皮,酥炙令黄焦,去子)3两。

27.2 主治

《普济方》卷二十八之天麻丸主治肺脏风毒,外攻皮肤,瘙痒生疮。

27.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荆芥汤送下。

2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精羊肉研烂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28 《杨氏家藏方》卷一之天麻丸

28.1 组成

天麻2钱半(去苗),栝楼根1钱,郁金1钱,防风(去芦头)1钱,马牙消1钱,天竺黄1钱,甘草(炙)1钱,黑参0.5钱,川乌头(炮,去皮脐尖)半枚。

28.2 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一之天麻丸主治男子、妇人卒暴中风,口眼喎斜。

28.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细嚼,煎紫苏汤送下。

28.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加麝香、脑子少许,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

29 《扶寿精方》之天麻丸

29.1 组成

天麻2两,秦艽(去芦)1两,川续断1两,防风(去芦)1两,独活1两,威灵仙5钱,桂枝3钱,片芩5钱(炒)。

29.2 主治

《扶寿精方》之天麻丸主治诸痛属火,兼受风寒湿热之气,发动于经络之中,以致肩臂手膊疼痛。

29.3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滚水送下。

2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30 《古今医鉴》卷二之天麻丸

30.1 组成

天麻1两5钱,牛膝(酒洗)1两半,萆薢1两5钱,玄参1两5钱,当归2两5钱,羌活1两5钱,独活1两,生地黄4两,杜仲(酒炒断丝)1两5钱,附子(制)5钱,知母(盐酒炒)1两。

30.2 功效

《古今医鉴》卷二之天麻丸主治滋阴抑火,行荣卫,壮筋骨。

30.3 主治

中风先兆,风因热而生,热胜则风动。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

30.4 用法用量

每服80丸,空心温酒送下。

30.5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1 《冯氏锦囊·杂证》卷三之天麻丸

31.1 组成

天麻、半夏(姜制)、防风、羌活、胆星、僵蚕、全蝎各等分。

31.2 主治

《冯氏锦囊·杂证》卷三之天麻丸主治胎风。

31.3 用法用量

钩藤煎汤送下。

31.4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芡实大,朱砂为衣。

32 《太平圣惠方》卷十九之天麻丸

32.1 组成

天麻1两,木香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半两,羌活半两,白芷半两,天蓼木半两,芎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麻黄1两(去根节),乌蛇2两(酒浸,炙微黄,去皮骨),白附子半两(炮裂),龙脑1分,鹿角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甘菊花半两,生干地黄半两,细辛半两,牛黄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

32.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九之天麻丸主治虚损伤风,手足无力,肢体干燥,风痹不仁。

32.3 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33 《普济方》卷三六一引《傅氏活婴方》之天麻丸

33.1 组成

牛黄、天麻、天竺黄、铅霜、南星、胡黄连各等分。

33.2 主治

《普济方》卷三六一引《傅氏活婴方》之天麻丸主治痰涎壅盛,迷闷。

33.3 用法用量

荆芥汤送下。

3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34 《圣济总录》卷八之天麻丸

34.1 组成

天麻1两,地榆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2两,玄参1两,胡蜂蛹子30枚(焙干)。

34.2 主治

《圣济总录》卷八之天麻丸主治中风手足不随,肢体疼痛。

34.3 用法用量

每服3-5丸,食前薄荷酒嚼下。

3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5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之天麻丸

35.1 组成

天麻(生用)5两,麻黄(去根节)10两,草乌头(炮,去皮)5两,藿香叶5两,半夏(炮黄色)5两,白面(炒)5两。

35.2 主治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之天麻丸主治风湿脚气,筋骨疼痛,皮肤不仁。

35.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茶、酒嚼下,1日3次,不拘时候。

35.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鸡头子大,丹砂为衣。

36 《直指小儿》卷一之天麻丸

36.1 组成

南星(炮)2钱,白附子(炮)1钱,牙消1钱,天麻1钱,川灵脂1钱,全蝎(焙)1钱,轻粉半钱,巴霜1字。

36.2 功效

《直指小儿》卷一之天麻丸具有利惊下痰之功效。

36.3 主治

《直指小儿》卷一之天麻丸主治钓肠,锁肚,撮口。

36.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姜钱泡汤送下。

3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37 《脚气治法总要》卷下之天麻丸

37.1 组成

天麻1两,地龙1两,羌活1两,附子(去皮脐,生用)1两,桂(去皮)1两,没药(研)1两,荆芥穗1两,麝香1钱(别研)。

37.2 主治

《脚气治法总要》卷下之天麻丸主治湿毒脚气攻注,两腿肿破重疼,皮肉顽紫,或上攻头面,皮肉发热。

37.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荆芥、腊茶嚼下。如足破至甚者,不过20日;上攻者,则食后服;下注者,食前服。

37.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研匀,以生蜜为丸,如樱桃大,瓷器盛。

37.5 附注

《圣济总录》有独活。

38 《幼幼新书》卷十引《朱氏家传》之天麻丸

38.1 组成

天麻、全蝎(炒)、天南星(炮,去皮)、白僵蚕(直者,炒)各等分。

38.2 主治

《幼幼新书》卷十引《朱氏家传》之天麻丸主治小儿诸惊。

38.3 用法用量

每服1岁10丸,加至15丸,荆芥汤送下。

38.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大麻子大。

39 《普济方》卷四十九引《博济方》之天麻丸

39.1 组成

天麻2两,木香半两,元参半两,地榆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血竭1钱。

39.2 功效

《普济方》卷四十九引《博济方》之天麻丸具有润颜色,乌髭鬓之功效。

39.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木香酒送下。

3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白砂蜜1盏,河水1盏,1处熬沸去沫,蜜熟和药为丸,如小豆大。

40 《圣济总录》卷七之天麻丸

40.1 组成

天麻1两,白附子1两,附子(去皮脐)1两,乌头(去皮脐)1两,羌活(去芦头)1两,荆芥穗1两。

40.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之天麻丸主治瘫缓风。

40.3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丸或1丸,用生薄荷3叶同嚼,茶、酒任下。

40.4 制备方法

上药并生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41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之天麻丸

41.1 组成

天麻1分,朱砂1分(细研),白芥子1分(细研,微炒),龙齿1分(细研),麝香半分(细研),铅霜1分(细研),天浆子20个,天竹黄1分(细研)。

41.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之天麻丸主治小儿天钓,眼目翻上,手足抽掣,发歇不定。

41.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薄荷酒研下。稍急者,加至3丸或5丸,不拘时候。

41.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黄米大。

42 《圣济总录》卷十一之天麻丸

42.1 组成

天麻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芎1两,乌药1两,白附子(生用)1两,荆芥穗8两,龙脑(别研)1钱,麝香(别研)1钱。

42.2 主治

《圣济总录》卷十一之天麻丸主治风客皮肤,瘙痒麻痹。

42.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临卧温酒嚼下。

42.4 制备方法

上药除别研外,为细末,拌匀,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43 《圣济总录》卷十二之天麻丸

43.1 别名

荆芥汤

43.2 组成

天麻1两,芎1两,荆芥穗2两,鸡苏叶2两,白附子(炮)半两,甘草(炙)半两。

43.3 主治

主治风循经络,肌肉瞤动,头目昏眩,手足麻痹。

43.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嚼破,茶、酒任下。

4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44 《圣济总录》卷十七之天麻丸

44.1 组成

天麻(酒浸1宿,切,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附子(新罗者,炮)1两,芎1两,当归(切,焙)1两,乌药(天台者)1两,荆芥穗6两。

44.2 主治

《圣济总录》卷十七之天麻丸主治头面风,及暗风仆倒。

44.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酒嚼下,1日3次;如不喜酒,薄荷茶嚼下亦得。

4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45 《圣济总录》卷十八之天麻丸

45.1 组成

天麻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白附子(炮)1两半,白芷2两,芎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防风(去叉)2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独活(去芦头)1两,白僵蚕(炒)1两,桔梗(炒)1两,马牙消(研)1两,丹砂(研)3分,白龙骨1两,牛黄(研)1分,麝香(研)半两。

45.2 主治

《圣济总录》卷十八之天麻丸主治大风癞。

45.3 用法用量

每服7丸至10丸,温酒送下,空心、日午、临卧服。治一切风要出汗,即炒豆淋酒送下,厚衣盖覆。

45.4 制备方法

上药除另研外,捣罗为末,次将别研药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6 《太平圣惠方》卷七之天麻丸

46.1 组成

天麻1两半,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巴戟1两,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菖蒲1两,石斛1两半(去根,锉),蛜(虫祁)1两(微炒),萆薢1两(锉),肉桂1两(去皱皮),牛膝1两(去苗),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独活1两,丹参1两,当归1两(锉,微炒),杜仲1两(去皱皮,炙微黄,锉),肉苁蓉1两半(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黄),磁石2两(烧令通赤,醋淬7遍,细研,水飞过)。

46.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之天麻丸主治肾脏气虚,风邪所中,腰脚缓弱无力,视听不聪,腰脊痠痛,脐腹虚冷,颜色不泽,志意昏沉。

46.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4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7 《传家秘宝》卷中之天麻丸

47.1 组成

天麻2两,苦参3两,细辛2两,菖蒲2两,牛膝2两半,赤箭2两,黑附子1两(去皮脐,炮),地榆2两,人参2两,川芎2两,官桂(去皮)1两半,木香1两,陈橘皮(汤浸,去瓤,焙干)1两半,当归2两,赤芍药2两,酸枣仁2两,威灵仙2两,藁本2两,防风1两,独活2两。

47.2 主治

《传家秘宝》卷中之天麻丸主治筋风,肝气不足,四肢挛痹。

47.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酒送下,1日2次。

47.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8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五之天麻丸

48.1 组成

天麻2两,芎1两,羌活1两,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藁本1两(去苗),防风1两(去芦头),细辛1两,干蝎半两(微炒),白附子半两(炮裂),犀角屑半两,牛黄1分(细研),雄黄半两(细研),麝香1两(分)(细研),朱砂1两(细研,水飞过),龙脑1分(细研)。

48.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五之天麻丸主治一切风。

48.3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温酒或薄荷汤嚼下;如卒中风不语,口噤不识人迷闷者,研化服之。

4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9 《太平圣惠方》卷六之天麻丸

49.1 组成

天麻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乌蛇肉1两(酒浸,炙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羚羊角屑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犀角屑半两,赤茯苓3分,牛蒡子3分(微炒),麦门冬3分(去心,焙),黄芩半两,羌活3分,麻黄1两(去根节),苦参1分(锉),秦艽3分(去苗)。

49.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六之天麻丸主治肺脏风毒,攻皮肤瘙痒,搔之成疮,或生风疹,鼻塞,头目昏闷,烦热。

49.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温浆水送下,不拘时候。

4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0 《太平圣惠方》卷三之天麻丸

50.1 组成

天麻2两,川芎1两,天南星3分(炮裂),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乌蛇2两(酒浸,炙微黄,去皮骨),桑螵蛸3分(微炒),槐胶1两,桃胶1两,酸枣仁1两(微炒),麝香1分(细研),当归半两(锉,微炒),干蝎半两(微炒),独活1两,荆子1两,朱砂半两(微研)。

50.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之天麻丸主治肝脏风,筋脉抽掣疼痛,舌强语涩,肢节不利。

50.3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薄荷汤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5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51 《普济方》卷九十五引《博济方》之天麻丸

51.1 组成

天麻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蝎(全者,炒)1两,白僵蚕(直者,炒)1两,芎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

51.2 主治

《普济方》卷九十五引《博济方》之天麻丸主治中风軃曳,手足不收,口眼不正,语言謇涩,筋骨疼痛。

51.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酒送下。

51.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2 《太平圣惠方》卷五之天麻丸

52.1 组成

天麻1两,独活1两,人参3分(去芦头),防风3分(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麻黄1两(去根节),细辛2分,当归3分(锉,微炒),白术3分,羚羊角屑3分,薏苡仁3分,干蝎3分(微炒),牛膝3分(去苗),芎2分,茯神3分,牛黄1分(研),天南星3分(锉,醋拌,炒令黄),朱砂半两(细研),龙脑1分(细研),乌蛇肉1两(酥拌,炒令黄),麝香1分(细研),白僵蚕3分(微妙)。

52.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五之天麻丸主治脾脏中风,身体怠惰,四肢缓弱,恶风头痛,舌本强直,言语謇语,皮肤顽痹。

52.3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温酒送下,加至15丸,不拘时候。

52.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入研了药,更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3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之天麻丸

53.1 别名

朱附丸

53.2 组成

天麻1两,白附子1两(炮裂),天南星半两(炮裂),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腻粉1分,牛膝1两(去苗),白僵蚕1两(微炒),干蝎半两(微炒),羌活1两,槐胶1两,羚羊角屑1两,防风1两(去芦头),蝉壳半两,麝香1分(细研),朱砂半两(细研),白花蛇2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

53.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之天麻丸主治中风,角弓反张,口噤不语,四肢拘急,并肾脏风毒攻注,手足顽麻,一切急风。

53.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生姜汁、薄荷各少许,入热酒2合相和研下,不拘时候频服。

5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53.6 附注

朱附丸(《杨氏家藏方》卷一)。

54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之天麻丸

54.1 组成

天麻1两,踯躅花1两,独活1两,麻黄2两(去根节),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附子1两(炮裂),晚蚕蛾1两,乌蛇肉2两(酒浸,炙令黄),防风1两(去芦头),道人头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麝香半两(细研),桂心1两,当归1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

54.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之天麻丸主治刺风。皮肤如针刺,或顽痹不仁。

54.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5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麝香都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4.5 用药禁忌

如有汗出,切宜避风。

55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之天麻丸

55.1 组成

天麻半两,干蝎1分(微炒),没药1分,麻黄3分(去根节),地龙半两(去土,焙干),朱砂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川乌头半两(去皮脐,生用),防风1分(去芦头),乳香半两。

55.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之天麻丸主治风证,四肢筋脉拘挛,骨节疼痛。

55.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薄荷酒送下,不拘时候。

5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研入朱砂、麝香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5.5 用药禁忌

忌羊血。

56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之天麻丸

56.1 组成

天麻1两,白附子(炮裂,锉)1两,天南星(炮裂)1两,羌活1两,白僵蚕(微炒)1两,赤茯苓1两,防风(去芦头)1两,桂心1两,朱砂(细研,水飞过)1两,干蝎(微炒)1两,蝉壳(微炒)1两,羚羊角屑1两,铅霜半两(细研),麝香1分(细研),乌蛇1两(酒浸,去皮骨,炙令黄)。

56.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之天麻丸主治产后中风,身体如角弓反张,言语謇涩。

56.3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温酒研下,不拘时候。

5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煮槐胶为丸,如梧桐子大。

57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之天麻丸

57.1 组成

天麻(生用)2两,海蛤(别捣)1两半,白附子(炮)1两半,天南星(炮)1两,干蝎(去土,酒炒)1两,丹砂(研)1两,白僵蚕(酒炒)1两,桂(去粗皮)1两,羌活(去芦头)1两,蔓荆实(去皮)1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4两,麻黄1斤(去根,不去节,用水5升,煎至2升,去滓,入酒2升,同煎如膏),麝香(别研)1分。

57.2 主治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之天麻丸主治风毒脚气,四肢(疒帬)麻,筋脉挛急,语言謇涩。

57.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豆淋酒送下,日3夜1。

57.4 制备方法

上13味,将9味捣罗为末,入海蛤、麝香、丹砂和匀,以麻黄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58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之天麻丸

58.1 组成

天麻(酒炙)1两,白附子(炮)1两,天南星(炮)1两,桂(去粗皮)1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1两,麻黄(去根节,沸汤掠去沫,焙)1两,独活(去芦头)1两,白僵蚕(炒)1两,干蝎(去土,炒)1两,吴茱萸(炒)1两,丹砂(别研)半两,麝香(别研)1分。

58.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之天麻丸主治产后中风,角弓反张,筋脉强急。

58.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58.4 制备方法

上药除丹、麝外,捣罗为末,共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9 《圣济总录》卷一七○之天麻丸

59.1 组成

天麻2钱,白僵蚕(炒)2钱,干蝎(去土,炒)2钱,白附子2钱,牛黄(研)半钱,丹砂(研)半钱,麝香(研)半钱,雄黄(研)1钱。

59.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七○之天麻丸主治小儿慢惊,神识昏塞,时发时省,手足搐搦,目睛直视。

59.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汤化下。

5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60 天麻丸药典标准

60.1 品名

天麻丸

Tianma Wan

60.2 处方

天麻60g、羌活100g、独活50g、盐杜仲70g、牛膝60g、粉萆薢60g、附子(制)10g、当归100g、地黄160g、玄参60g

60.3 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0~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3],即得。

60.4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或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3];气微香,味微甜、略苦麻。

60.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25~48μm(天麻)。石细胞黄棕色或无色,类长方形、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层纹明显,直径约94μm(玄参)。橡胶丝条状或扭曲成团,表面带颗粒性(盐杜仲)。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地黄)。油管含棕黄色分泌物,直径约100μm(当归)。草酸钙砂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牛膝)。木化薄壁细胞淡黄色或黄色,成片或单个散在,长椭圆形、纺锤形或长梭形,一端常狭尖或有分枝,壁稍厚,纹孔横裂缝状,孔沟明显(粉萆薜)。

(2)取本品水蜜丸5g,研碎,加水饱和的正丁醇30ml;或取小蜜丸、大蜜丸5g[3],剪碎,加硅藻土5g,研匀,加水饱和的正丁醇6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水2ml溶解,加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cm,柱高为16cm)上,先用水15ml以每分钟0.5ml的流速洗脱,再用10%乙醇4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天麻对照药材0.5g,加水饱和的正丁醇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天麻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2μl、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8:1:3: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水蜜丸5g,研碎,或取小蜜丸、大蜜丸8g[3],剪碎,加硅藻土2g,研匀,加石油醚(60~90℃)20ml,加热回流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羌活对照药材0.5g,加石油醚(60~90℃)2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甲苯—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约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当归对照药材0.2g,加乙醚1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3)项下的供试品溶液5μl和上述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5)取本品水蜜丸10g,研碎;或取小蜜丸、大蜜丸12g[3],剪碎,加硅藻土6g,研匀,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取药渣,挥尽乙醚,加70%乙醇6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中加入盐酸2ml,加热回流1小时,浓缩至约5ml,加水10ml,用石油醚(60~90℃)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石油醚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牛膝对照药材1g,加乙醚4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甲醇(5:10: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约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60.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60.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60.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58:4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nm;柱温为45℃。理论板数按异欧前胡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0。

60.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异欧前胡素对照品和蛇床子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60.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水蜜丸适量,研碎,混匀,取1g,精密称定;或取重量差异项下的小蜜丸或大蜜丸[3],剪碎,混匀,取5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硅藻土5g,研匀,取4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浸泡过夜,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60.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羌活和独活以异欧前胡素(C16H14O4)和蛇床子素(C15H16O3)的总量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0.2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0.13mg;[3]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1.2mg。

60.8 功能与主治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用于风湿瘀阻、肝肾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拘挛、手足麻木、腰腿痠痛。

60.9 用法与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3]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60.10 注意

孕妇慎用。

60.11 规格

(1)小蜜丸 每100丸重20g[3](2)大蜜丸  每丸重9g

60.12 贮藏

密封。

60.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61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8.
  3. ^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