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冲

目录

1 拼音

tiān chōng

2 英文参考

Tiānchōng GB9[中国针灸学词典]

Celestial Rush[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ianchong[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iānchō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9[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B9[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天冲
汉语拼音Tianchong
罗马拼音Tienchung
美国英译名Heavenly Flush
各国代号中国GB9
日本9
法国莫兰特氏VB15
富耶氏
德国G9
英国G9
美国GB9

天冲为经穴名(Tiānchōng GB9)[1]。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天衢[2]。属足少阳胆经[2]。天冲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2][2]。天即天空,指头部,冲即冲要,此穴在头部两侧,为本经循行的冲要处,故名天冲[2]。天冲穴主治头面,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鸣,龈肿,项强,癫疾,惊悸,善惊,头痛,牙龈肿痛,耳聋,癫痫,齿龈肿,瘿气,现代又多用天冲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牙龈炎,甲状腺肿等。

4 天冲穴的别名

天衢(《备急千金要方》)。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天冲,在耳上如前三分。

6 穴名解

天即天空,指头部,冲即冲要,此穴在头部两侧,为本经循行的冲要处,故名天冲[2]

7 特异性

天冲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2][2]

8 所属部位

侧头[3]

9 天冲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天冲穴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处[4]

天冲穴位于头部,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正坐或侧伏取穴[4]

天冲穴位于头颞部耳廓后上方,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处;或于率谷穴后约0.5寸取穴(《十四经发挥》、《循经考穴编》、《医宗金鉴》)[4]

一说:“在耳上如前三分”(《针灸甲乙经》);或“耳上如前三寸”(《备急千金要方》) 。

天冲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天冲穴在侧头的位置

天冲穴在侧头的位置

天冲穴在侧头的位置(肌肉)

天冲穴在侧头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10 天冲穴的取法

正坐仰靠或侧伏位,在耳廓根后上方,入发际2寸,率谷穴后约0.5寸处取穴。

天冲穴位于头部,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正坐或侧伏取穴[4]

正坐侧伏或侧卧位,在耳郭根后上方入发际2寸,率谷之后0.5寸处取穴[5]

快速取穴: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3横指处即是天冲穴[6]

11 天冲穴穴位解剖

天冲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神经分布。(参看率谷穴)。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6]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7]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枕小神经和耳颞神经分布;深层有耳后神经和耳后动脉分布[7]

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及耳后动、静脉[7]

12 天冲穴的功效与作用

天冲穴具有祛风定惊,清热消肿的功效。

天冲穴有清胆热、宁神志的作用[7]

天冲穴功能在通,主治头痛风病,反张悲哭。系胆经和膀胱经之会穴,有清热散风作用。可知本穴功能在于通也。所治为头痛、癫疾、风痉、龈肿、善惊及诸头脑之疾,而以通法为主。[8]

13 天冲穴主治病证

天冲穴主治头面,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鸣,龈肿,项强,癫疾,惊悸,善惊,头痛,牙龈肿痛,耳聋,癫痫,齿龈肿,瘿气,现代又多用天冲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牙龈炎,甲状腺肿等。

天冲穴主治头面、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鸣、龈肿、项强、癫疾、惊悸、善惊等[8]

天冲穴主治头痛、牙龈肿痛、癫疾[8]

天冲穴主治头痛,耳鸣,耳聋,牙龈肿痛;癫痫[8]

天冲穴主治头痛、癫痫、齿龈肿、瘿气等[8]

现代又多用天冲穴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耳聋等[8]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癫痫;

2.五官科系统疾病:牙龈炎,耳鸣,耳聋,甲状腺肿。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8][8]

平刺0.5~0.8寸[8][8],局部有胀重感[8]

14.2 灸法

可灸[8][8][8]

艾条灸5~10分钟[8]

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5 天冲穴的配伍

天冲配百会、头维,有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

天冲配天突、水突,有软坚散结的作用,主治瘿气。

天冲配百会、内关、太冲,有疏肝理气、宁心安神的作用,主治癔病。

天冲配风池、太阳、百会、头维,治头痛、癫痫[8]

天冲配天突、水突、天容,治瘿气[8]

天冲配百会、内关、神门、太冲,治癔症[8]

16 特效按摩

头痛、牙龈肿痛时,可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摩天冲穴,很快就能止痛,效果非常好[8]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痛,目窗及天冲、风池主之。

《针灸甲乙经》:足太阳、少阳之会。

《备急千金要方》:主头痛,癫疾互引,数惊悸。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痛,癫疾,风痉,牙龈肿,善惊恐。

《针灸大成》:主癫疾风痉,牙龈肿,善惊,恐头痛。

18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
  3.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7.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03.
  6. ^ [6]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7. ^ [7]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9.
  8. ^ [8]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