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酰氯

目录

1 拼音

tàn xiān lǜ

2 英文参考

Phlsgene

carbonyl chloride

3 国标编号

23038

4 CAS号

75-44-5

5 中文名称

碳酰氯

6 英文名称

Phlsgene;carbonyl chloride

7 别名

光气;氯代甲酰氯

8 分子式

COCl2

9 外观与性状

纯品为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低温时为黄绿色液体

10 分子量

98.92

11 蒸汽压

202.65kPa(27.3℃)

12 熔点

-118℃

13 沸点

8.3℃

14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芳烃、苯、四氯化碳、氯仿、乙酸等多数有机溶剂

15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37;相对密度(空气=1)3.5

16 稳定性

稳定

17 危险标记

6(有毒气体),20(腐蚀品)

18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制造染料、橡胶、农药和塑料等

19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损害呼吸道,导致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患者有流泪、畏光、咽部不适、咳嗽、胸闷等;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患者出现轻度呼吸困难、轻度紫绀;重度中毒出现肺水肿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泡沫痰、呼吸窘迫、明显紫绀。肺水肿发生前有一段时间的症状缓解期(一般1-24小时)。可并发纵隔及皮下气肿。

20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C501400mg/m3,1/2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3200mg/m3,致死;人吸入25ppm×30分钟,最小致死浓度。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吸入0.0008mg/L,5小时 (5天),40%出现肺气肿。

污染来源:光气用作聚氨酯制品处理剂、增塑剂、聚碳酸酯原料,纤维处理剂、除草剂、炸药稳定剂、染料、染料中间体和药品原料,在生产中的跑、冒、滴、漏或意外泄漏都可带来污染。

危险特性:不燃。化学反应活性较高,遇水后有强烈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21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快速化学分析方法:对硝基苄基吡啶检测管、二甲基苯胺指示纸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22 实验室监测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HJ/T31-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

碘量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

23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5mg/m3
中国(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5.0(表1);3.0(表2)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0.12~1.2(表1);0.10~1.0(表2)

三级0.18~1.8(表1);0.15~1.5(表2)

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mg/m3):

0.080(表2);0.10(表1)

24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光气很容易水解,即使在冷水中,光气的水解速度也很快。水源、含水食物以及易吸水的物质均不会染毒。光气与氨很快反应,主要生成脲和氯化铵等无毒物质,因此,浓氨水可对光气消毒。光气与有机胺作用,生成二苯脲白色沉淀和苯胺盐酸盐。可用此反应来检验光气。光气在碱溶液中很快被分解,生成无毒物质。各种碱、碱性物质均可对光气进行消毒。

25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正常作业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26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万一有光气漏逸,微量时可用水蒸气冲散,较大时,可用液氨喷雾冲洗。灭火剂: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