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heterophylly falsestarwort ro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seudostellariae radix[[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Pseudostellari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eterophylly falsestarwort roo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4 拉丁名
Radix Pseudostellar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heterophylly falsestarwort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8 太子参的植物形态
株高10-20cm。块根长纺锤形,肉质,四周疏生须根,外皮淡黄白色。茎下部带紫色,近方形,叶对生,叶片边缘略成波状,茎中部以下的叶片倒披针表,近地面的叶最小,茎中部以上的叶卵状披针形至长卵形;茎下部的花较小,萼片4枚,闭合,无花瓣;茎端的花大,萼片5枚,开展,花瓣5枚,白色。蒴果卵球形。种子圆球形,黑褐色,有疣状突起。花期3月中旬至5月上旬,果期4月初至6月初。
9 太子参的栽培
宜温和湿润气候,喜肥、怕涝、怕高温及强光曝晒,耐寒性强,在疏松且含有丰富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较好。根系分布较浅。具有低温发芽、发根和越冬的特性。
全生育期120天左右。
主要用块根繁殖。宜选向北、向东的丘陵坡地或地势较高的平地。前作物以甘薯和蔬菜等为好。一般在早秋作物收获后,将土地耕翻,施足基肥,然后再耕耙作畦。寒露至地面封冻之前均可栽种,但以霜降前为宜,过迟则种参开始萌发,栽时易碰伤芽头,影响出苗。栽种前在留种地内挖出种参,选芽头完整、参体肥大、整齐、无伤、无病虫害的块根作种。栽种方法有:
①平栽法。在畦面上开直行条沟,沟深7-10cm。基肥撒入沟内,再盖上一些细土,将种参水平排入条沟中,株距5-6cm,种参与种参头尾相接,然后按行距10-15cm再开一条沟,将开沟的泥土覆盖前一沟,再行排种。最后将畦面整理成弓背形。
②竖栽法。沟深比平栽法深些,约14cm,栽时将种参头向上,尾向下垂直排在沟内,芽头离地面约7cm,然后覆土。用种量每公顷600-1050kg。出苗后,结合整理畦沟进行培土,厚度在2cm以下,沟不宜过深。畦沟必须畅通,以利排水。干旱季节注意浇水。病虫害有病毒病、叶斑病、根腐病;蛴螬、地老虎和蝼蛄等。
15 太子参的药典标准
15.1 品名
Taizishen
PSEUDOSTELLARIAE RADIX
15.2 来源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μ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趵干燥块根。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
15.3 性状
本品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或类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
15.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2~4列类方形细胞。栓内层薄,仅数列薄壁细胞,切向延长。韧皮部窄,射线宽广。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初生木质部3~4原型。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有的薄壁细胞中可见草酸钙簇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温浸,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太子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一冰醋酸水(4:1:1)为展开剂,置用展开剂预饱和15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2%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5.5 检查
15.5.1 水分
不得过14.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H第一法)。
15.5.2 总灰分
不得过4.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K)。
15.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一增补本)删除原【含量测定】项[3])。
15.7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15.8 功能与主治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日渴,肺燥干咳。
15.9 用法与用量
9~30g。
15.10 贮藏
15.11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