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丘疹

目录

1 拼音

sù qiū zhěn

2 英文参考

milia

milium

3 注解

4 疾病别名

白色痤疮或粟丘疹白色苔藓

5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6 疾病概述

粟丘疹称白色痤疮或粟丘疹白色苔藓。系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良性肿物或潴留性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也见于新生儿。外伤后引起的粟丘疹往往发生于擦伤、搔抓部位或面部炎症性发疹以后。常见于皮肤外叶啉症或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损害中,也可发生于带状疱疹之水疱后,有些患者有遗传因素。

7 疾病描述

本病为良性肿物或潴留性囊肿,起源于表皮或其附属器。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也发生于新生儿。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型。原发性型无明确发病原因,为自行发生,有些患者有遗传因素。继发性型多伴发于大疱性疾病,如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皮肤卟啉症等,外伤后引起的粟丘疹往往发生于擦伤、搔抓部位和面部炎症性发疹以后,也可发生于皮肤磨削术后。

8 症状体征

本病多见于女性。原发性型好发于眼睑、颊及额部。在成年人也可发生于生殖器,在婴儿通常限于眼睑及颞部。继发性型多位于耳郭、手背、前臂及外伤皮损处。单个损害为白色或黄白色丘疹,表面光滑,甚似米粒埋于皮内,很少超过数毫米,数目常较多,触之坚实,无自觉症状。如用针挑刺,可有皮脂样物排出。故与表皮囊肿不同。

9 病理生理

原发性型粟丘疹起源于皮脂腺导管开口水平处毛囊漏斗的最下部,在真皮内见小表皮囊肿,连续切片时,可见其与毛囊之间有未分化的上皮细胞条束相连。继发性型粟丘疹可从任何上皮结构发生,如毛囊、汗腺导管、皮脂腺导管或表皮,除有上述表皮囊肿外,在其囊壁上有时可以发现皮脂腺、汗腺导管等。

10 诊断检查

本病为白色粟粒大小丘疹,好发于面部,诊断不困难。

11 治疗方案

本病为良性病变,一般无自觉症状,故不需要治疗。如有美容需要时,可用针头或小刀挑除囊肿即可。也可用激光治疗。

12 相关出处

皮肤病学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