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输穴通腧穴
输穴即腧穴。泛指全身穴位[2]。输,古与俞、腧通,故输穴亦称俞穴或腧穴。腧穴(acupuncture point)是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又是某些病痛的反应点[3]。分三类,即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
5 五输穴之一·输穴
输穴为五腧穴之一。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方,是经气所注的五输穴[4]。《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注为输。”意为脉气至此已较强盛,犹如水流之注输于深处,故名。
5.1 十二经输穴
输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阴经的输穴是本经的原穴,阳经的则不是。十二经各有一个输穴,即太渊(肺)、三间(大肠)、陷谷(胃)、太白(脾)、神门(心)、后溪(小肠)、柬骨(膀胱)、太溪(肾)、大陵(心包)、中渚(三焦)、足临泣(胆)、太冲(肝)。
五输穴指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5]。
十二经五输穴表
井 | 荥 | 输 | 经 | 合 | |
肺 | |||||
胃 | |||||
脾 | |||||
心 | |||||
肾 | |||||
胆 | |||||
肝 |
5.2 输穴的临床应用
输穴临床应用较广。《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难经·六十八难》曰:“俞主体重节痛。”说明输穴适用病情时轻时重、时作时止和肢体重着,骨节酸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