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

版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1年公布的第一批化学药品说明书
维生素C注射液说明书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1年12月31日国药监注[2001]586号《关于印发第一批化学药品说明书的通知》发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说明书是规范修订后的建议参考样稿,企业如有疑异,可提出修改意见。〔适应症〕应与原批准的内容一致;〔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项内容,企业提供的说明书不能比样稿所列的少。对于说明书样稿中的空项或未列全的项目,应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商品名、规格等。

维生素C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维生素C注射液

英文名:Vitamin C Injection

汉语拼音:Weishengsu C Zhusheye

本品主要成分为维生素C,化学名称为L-抗坏血酸。其结构式为: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

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

【药代动力学】

蛋白结合率低。少量贮藏于血浆和细胞,以腺体组织内的浓度为最高。肝内代谢。极少数以原形物或代谢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14μ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适应症】

1、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

2、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

3、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

4、下列情况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1)病人接受慢性血液透析、胃肠道疾病(长期腹泻、胃或回肠切除术后)、结核病、癌症、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感染、创伤、烧伤、手术等;(2)因严格控制或选择饮食,接受肠道外营养的病人,因营养不良,体重骤降,以及在妊娠期和哺乳期;(3)应用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水杨酸类,或以维生素C作为泌尿系统酸化药时。

【用法用量】

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每次100-250mg,每日1-3次;小儿每日100-300mg,分次注射。

【不良反应】

1、长期应用每日2-3g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

2、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偶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

3、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头晕、晕厥。

【注意事项】

1、维生素C对下列情况的作用未被证实:预防或治疗癌症、牙龈炎、化脓、出血、血尿、视网膜出血、抑郁症、龋齿、贫血、痤疮、不育症、衰老、动脉硬化、溃疡病、结核、痢疾、胶原性疾病、骨折、皮肤溃疡、枯草热、药物中毒、血管栓塞、感冒等。

2、对诊断的干扰。大量服用将影响以下诊断性试验的结果:(1)大便隐血可致假阳性;(2)能干扰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血清转氨酶浓度的自动分析结果;(3)尿糖(硫酸铜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均可致假阳性;(4)尿中草酸盐、尿酸盐和半胱氨酸等浓度增高;(5)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6)尿pH下降。

3、下列情况应慎用:(1)半胱氨酸尿症;(2)痛风;(3)高草酸盐尿症;(4)草酸盐沉积症;(5)尿酸盐性肾结石;(6)糖尿病(因维生素C可能干扰血糖定量);(7)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8)血色病;(9)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10)镰形红细胞贫血。

4、长期大量服用突然停药,有可能出现坏血病症状,故宜逐渐减量停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可通过胎盘,可分泌入乳汁。孕妇大剂量服用时,可产生婴儿坏血病。

【药物相互作用】

1、大剂量维生素C可干扰抗凝药的抗凝效果。

2、与巴比妥或扑米酮等合用,可促使维生素C的排泄增加。

3、纤维素磷酸钠可促使维生素C代谢为草酸盐。

4、长期或大量应用维生素C时,能干扰双硫仑对乙醇的作用。

5、水杨酸类能增加维生素C的排泄。

6、不宜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碳酸氢钠、谷氨酸钠等)、核黄素、三氯叔丁醇、铜、铁离子(微量)的溶液配伍,以免影响疗效。

7、与维生素K3配伍,因后者有氧化性,可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两者疗效减弱或消失。

【药物过量】

每日1-4g,可引起腹泻、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流,有时尚可见泌尿系结石、尿内草酸盐与尿酸盐排出增多、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有时可导致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每日用量超过5g时,可导致溶血,重者可致命。孕妇应用大量时,可产生婴儿坏血病。

【规格】

2ml:0.1g ;2ml:0.25g ;5ml:0.5g;20ml:2.5g

【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制剂色泽变黄后不可应用。

【包装】

【有效期】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

知识点

用户喜欢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