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和带状疱疹

目录

1 拼音

shuǐ dòu hé dài zhuàng pào zhěn

2 英文参考

Varicella-Zoster[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儿童感染表现为水痘(varicella),成人多为体内潜在病毒复发感染,表现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1]。水痘是一种以散在分布的水疱为特征、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多见于儿童。带状疱疹以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多见于成人,中医称为缠腰火丹。原发感染为水痘,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VZV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水痘为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特征是分批出现的皮肤粘膜的斑、丘疱疹及结痂、全身症状轻微。带状疱疹多见于成人,其特征为沿身体单侧感觉神经相应皮肤阶段出现簇的疱疹,常伴局部神经痛。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为DNA病毒;患者是该病的唯一传染源,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较高[1]

水痘与带状疱疹典型病例依临床表现,尤其是皮疹形态、分布,不难诊断,非典型病例需靠实验室检测做出病原学诊断。

水痘-带状疱疹多为自限性疾病,对症处理为主[1]。可加用抗病毒药,注意防治并发症。

4 分类

普通外科,感染科

5 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症状体征

5.1 水痘

临床表现:水痘潜伏期12-21d,平均14d。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疹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日即迅速进入出诊期。皮疹特点:

5.1.1 皮疹形态

初为红斑诊,数小时候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5mm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疱液透明,数小时候变为混浊,若继发化脓性感染则成脓疱,常因搔痒使患者烦燥不安。1—2d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周围皮肤红晕消失,再经数日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若继发感染则脱痂时间延长,甚至可能留有疤痕。

5.1.2 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持续出现,每批历时1—6d,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部分患者鼻、咽、口腔、结膜和外因等处粘膜可发诊,粘膜诊易破,形成溃疡,常有疼痛。

5.1.3 发展过程

一般水痘皮疹经过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四阶段,但最后一批皮疹可在斑丘疹停止发展而消退,发疹2—3d后,同一部位常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即所谓“多形性发疹”。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d左右自愈,儿童患者全身症状及皮疹均较轻,部分成人及婴儿病情较重,皮疹多而密集,病程可长达数周,婴幼儿易并发水痘肺炎。免疫功能地下者形成播散性水痘,病情重,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重,皮疹多而密集,易融合成大疱型或呈出血性,继发感染者呈坏疽型若多脏器受病毒侵犯,病死率极高。妊娠早期感染水痘可能胎儿畸形,孕期水痘较非妊娠妇女重,若发生水痘后数天分娩可出现新生儿水痘和先天性水痘综合征。新生儿出生后5—10天发病者,易形成播散性水痘,甚至因此引起死亡。先天性水痘综合征表现为出生体重低、疤痕性皮肤病变、肢体萎缩、视神经萎缩、白内障、致力低下等,易患继发性细菌性感染。

5.2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潜伏期难以确定,发疹前数日局部皮肤常有搔痒,感觉过敏,针刺感或灼痛,局部淋巴结可肿痛,部分病人有低热和全身不适。1—3d后沿周围神经分布区皮肤出现簇皮疹,先为红斑,数小时发展为丘疹、水疱、数个或更多成集簇状,数簇连接成片,水疱成批发生,簇间皮肤正常。带状疱疹多限于身体一侧,皮损超过躯干中线,5—8d后水疱内容浑浊和部分破溃、糜烂、渗液,最后干燥结痂。第二病周痂皮脱落,遗留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一般不留疤痕,病程约2—4周。

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感觉神经分布区,但以脊神经胸段最常见,三叉神经第一支亦常受侵犯。偶可侵入Ⅴ、Ⅷ、Ⅸ和Ⅹ对颅脑神经而出现面瘫、体力丧失、晕眩、咽部分粘膜疹或咽喉麻痹等。粘膜带状疱疹可侵犯眼、口腔、阴道和膀胱年末。免疫缺陷时,病毒可侵袭脊髓而出现肢体瘫痪,膀胱功能障碍排尿困难,偶可引起脑炎和脑脉管炎。

带状疱疹轻者可不出现皮肤损害,仅有节段性神经痛,需靠实验室检测诊断。50岁以上患者15%-75%可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持续一年以上。重者可发生播散性带状疱疹,局部皮疹后1-2周全身出现水痘样皮疹,伴高热、毒血症明显,甚至病毒播散至全身脏器,发生带状疱疹肺炎和脑膜脑炎,病死率高,此类患者多有免疫功能缺陷。

6 流行病学

6.1 传染源

病人为惟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变皮肤粘膜组织、疱疹液及血液中,可由鼻咽分泌物排出体外,出诊前1d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带状疱疹病人的传染源作用不如水痘病人重要,易感者接触带状疱疹病人可引起水痘而不会发生带状疱疹。

6.2 传播途径

水痘传染性很强,易感儿接触后90%发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疱疹液(水痘痂皮无传染性)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处于潜伏期的供血者可通过输血传播,孕妇分娩前6d患水痘可感染胎儿,出生后10—13d内发病。

6.3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水痘主要见于儿童,20岁以后发病者<2%。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但体内高效价抗体不能清除潜伏的病毒,故多年后仍可发生带状疱疹。

7 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病毒经直接接触或经上呼吸道侵入人体,在局部皮肤、粘膜细胞及淋巴结内复制,然后进入血流和淋巴液,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再次增殖后释放入血流,形成短期(3—4d) 病毒血症,病毒全身各组织器官,引起病变。临床上水痘皮疹分批出现与病毒间歇性播散有关。发病后2—5d特异性抗体出现,病毒血症消失,症状随之好转。水痘的皮肤病变为棘细胞层细胞水肿变性,细胞液化后形成单房性水疱,内含大量病毒,随后由于疱疹内炎症细胞核组织残片增多,疱内液体变浊,病毒数量减少,最后结痂,下层表皮细胞再生。因病变表浅,愈合后不留疤痕。病灶周边和基底部血管扩张,单核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形成红晕浸润的多核巨细胞内有嗜酸性病毒包涵体。由于特异抗体存在,受染细胞表面靶抗原消失,逃避致敏T细胞免疫识别,病毒可隐伏于脊髓后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在机体受到某些刺激,如受寒、发热、疲劳、创伤、X线照射,和患白血病、淋巴瘤、服用免疫抑制剂,病后衰弱等免疫力降低,潜伏病毒被激活被复制,病毒沿感觉神经离心传播至该神经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引起相应皮肤节段发生疱疹,同时可引起神经节炎,使沿神经分布区域发生疼痛。

已证明无并发症的水痘患者氨酶血清升高,提示本病正常经过可有内脏受累。免疫缺陷者发生播散型水痘时,病理检查发现食管、肺、肝、肠、胰、肾上腺和肾有局灶性去思和含嗜酸性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并发脑炎者有脑水肿、点状出血、脑血管有淋巴细胞套状浸润,神经细胞有变性坏死。并发肺炎者,肺部呈广泛间质性炎症,散在灶性坏死实变区,肺泡出血,肺泡与支气管见纤维蛋白性渗出物,红细胞及有包涵地的多核巨细胞。

8 水痘和带状疱疹的诊断

水痘与带状疱疹典型病例依临床表现,尤其是皮疹形态、分布,不难诊断,非典型病例需靠实验室检测做出病原学诊断。

8.1 流行病学史

有水痘患者接触史,冬春季节多发[1]

8.2 典型临床表现

(1)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出疹前1~2天患儿可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乏力等,发热同时或迅速出现皮疹,从头皮向躯干进展,呈向心性分布,皮疹初为斑丘疹,继后出现疱疹、痂疹、脱痂过程,患者多种皮疹可同时存在,皮疹多在1~2周消退[1]

(2)带状疱疹的典型临床表现:成人多见,出疹前有2~5天低热、头痛、局部烧灼感、刺痛、瘙痒等,出疹过程类似水痘,皮疹呈丛集分布,多沿受累神经分布,常见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1]

8.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多正常[1]

对非典型病例可选以下方法确诊。

8.3.1 疱疹刮片

刮取新鲜疱疹基底组织涂片,瑞氏染色见多核巨细胞,苏木素伊红染色可常见细胞核内包涵体。

8.3.2 病毒分离

将疱疹液直接接种人胚纤维母细胞,处理出病毒再作鉴定,仅用于非典型病例。

8.3.3 免疫学检测

补体结合抗体高滴度或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可诊为近期感染。取疱疹基底刮片或疱疹液,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查病毒抗原简捷有效。

8.3.4 病毒DNA检测

多用聚酶链反应检测呼吸道上皮细胞核外周百血细胞中VZV病毒DNA,此病毒分离简便。

9 水痘和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

水痘-带状疱疹多为自限性疾病,对症处理为主[1]。可加用抗病毒药,注意防治并发症。

9.1 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

患儿护理非常重要,避免抓破继发感染;疱疹局部可涂抹甲紫[1]

水痘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注意水分和营养补充,避免因抓伤而继发细菌感染。皮肤搔痒可用含0.25冰片的炉干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局部涂擦,疱疹破裂可涂0.1%孔雀绿或抗生素软膏防继发感染。维生素B12 500—1000ug肌注,每日一次,连用三日可促进皮疹干燥结痂。

带状疱疹可适当用镇静剂(如地西泮等)、止痛剂(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高频电疗法对消炎止痛,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有较好的作用。氦—氖激光照射与皮疹相关脊髓后根、神经节或疼痛区有显著镇痛作用。

9.2 抗病毒治疗

有免疫缺陷和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侵犯三叉神经第一支有可能播散至眼的带状疱疹以及新生儿水痘或播散性水痘,水痘肺炎、脑炎等严重患者应及早使用抗病毒药。首选阿昔洛韦10—20mg/kg静滴,8小时一次,疗程7—10d。阿糖腺苷10m/kg/d,静滴,5—7d不及阿昔洛韦安全有效,早期使用α—干扰素能较快抑制皮疹发展,加速病情恢复。

阿昔洛韦可减轻病情,缩短排毒时间,促进愈合。一般儿童3~6mg/kg,每月5次,口服;成人200~400mg,每日5次,日服。疗程7~10天[1]

9.3 防治并发症

皮肤继发感染时加用抗菌药物,因脑炎出现脑水肿颅内高压者应脱水治疗。皮质激素对水痘病程有不利影响,可导致病毒播散,一般不宜应用。但病程后期水痘已结痂,若并发重症肺炎或脑炎,中毒症状重,病情危重者可酌情使用。眼部带状疱疹,除应用抗病毒治疗外,亦可用阿昔洛韦眼药水滴眼,并用阿托品散瞳,以防虹膜粘连。

10 水痘和带状疱疹的预防

10.1 管理传染源

一般水痘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诊后7日。带状疱疹患者不必隔离,但应避免与易感儿及孕妇接触。

10.2 切断传播途径

应重视通风及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触。消毒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质和污染用品。托儿机构宜用紫外线消毒。

10.3 保护易感者

10.3.1 被动免疫

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5ml肌注,接触够12小时内使用有预防供销,主要用于有细胞免疫缺陷者、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患有严重疾病者(如白血病、淋巴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等)或易感孕妇及体弱者,亦可用于控制、预防水痘爆发流行。

10.3.2 主动免疫

减毒活疫苗对自然感染的预防效果为68%—100%,并可持续10年以上。我国水痘疫苗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1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