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丁香

目录

1 拼音

shuǐ dīng xiāng

2 英文参考

climbing seedbox herb[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水丁香

水丁香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为《中国药用植物志》记载的丁香蓼之别名[1]

3.1 别名

水丁香、水冬瓜、丁子蓼、田蓼草[2]

3.2 来源及产地

柳叶菜科植物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 Roxb.的全草[2]。分布长江以南各地[2]

3.3 性味

苦、辛,凉[2]

3.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2]

1.治石淋,白带,传染性肝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膀胱炎[2]。煎服:15~30g[2]

2.治目翳,煎水洗;痈疽,疔疮,蛇、虫咬伤,鲜品捣烂敷[2]

3.5 化学成分

全草含没食子酸、诃子次酸三乙酯(Triethyl chebulate)[2]

3.6 药理作用

丁香蓼可抑制痢疾杆菌等细菌[2]

4 《*辞典》·水丁香

4.1 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4.2 拼音名

Shuǐ Dīnɡ Xiānɡ

4.3 别名

丁子蓼、红豇豆、喇叭草(《中国药植志》),水冬瓜(《福建民间草药》),水苴仔、水黄麻(《闽南民间草药》),水杨柳(《四川中药志》),田蓼草、红麻草(《湖南药物志》),水蓬砂(《贵州植药调查》),水油麻、山鼠瓜(《福建中草药》)。

4.4 来源

为柳叶莱科植物丁香蓼的全草。秋季结果时采取。

4.5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须根多数。幼苗时平卧地上,或作倾卧状,后抽茎直立,长20~50厘米。茎有棱角,多分枝,枝带四方形,至秋茎叶皆变紫红色,全体光滑无毛。单叶互生;叶片披针形,长4~7.5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渐狭,叶柄长不及叶片之半。花腋生,通常1~2朵,无梗;花萼4~5裂,裂片卵形,长约2毫米,外面有细毛,宿存;花瓣与花萼裂片同数,椭圆形,长约3毫米,先端钝圆,基部狭,作短爪状,早脱;雄蕊4~5;子房下位,外面密被短细毛,4室,花柱短,柱头单一,头状。蒴果线状四方形,直立或微弯,两端截切,长15~20毫米,成熟时变成紫色;种子细小,光滑,棕黄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4.6 生境分布

生长于水边。分布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4.7 性味

苦,凉。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

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涩,无毒。"

③《福建中草药》:"微苦辛,凉。"

4.8 功能主治

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治水肿,淋病,痢疾,白带,痈疽,疔疮。

①《中国药植志》:"治红白痢疾。"

②《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消肿胀。"

③《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治水肿,血淋,痈疽,疔疮,无名肿毒。"

③《贵州植药调查》:"清热,止咳。"

4.9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4.10 附方

①治水肿:水丁香一两.酌加水煎,加些冰糖,饭前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淋病:鲜水丁香二两,加水二碗,煎成九分,泡糖或蜂蜜,内服。

③治妇女白带,头晕,肢软足酸:鲜水丁香一两半,白鸡冠花一两。加水二碗半,煎成-碗,去渣取汁,和猪小肚炖服,连服三次。忌酸辣食物。

④治痈疽肿毒:鲜水丁香,洗净,合酸饭及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②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⑤治目翳:水丁香,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⑥治咽喉炎:鲜水丁香一两。加承煎,调糖内服。(《泉州本草》)

⑦治外伤出血,蛇虫咬伤:水丁香叶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4.11 摘录

《*辞典》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3.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