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性心境障碍
定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有可能是情感障碍的病因,更可能是基础脑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3.神经免疫学最近数十年的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而在其中起桥梁作用的是内分泌系统。由于内分泌、神经系统活动乃至免疫功能的影响因素颇多,因此,在了解它们与情感障碍的关系时需要注意到以下两点
-
双向情感障碍
素:加利福利亚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与双向性情感障碍有关的基因。研究发现一个调节对大脑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的敏感性的基因突变引起双向情感障碍,占精神疾病患者的10%。该突变基因为G蛋白受体激酶3,突变部位在基因的启动子区,即调节基因何时启动。研究人员推测该突变使人体对多巴胺超敏感,导
-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
拼音:shuāngxiàngqínggǎnzhàngàilínchuánglùjìng(2012niánbǎn)英文:基本信息:《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8月14日《关于印发双相情感障碍等5个重性精神病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06号)印发。发布
-
情感障碍犯罪
拼音:qínggǎnzhàngàifànzuì英文:情感障碍犯罪指由于情感障碍而导致的犯罪。它是指主体为发泄自己的否定性情绪情感,而采取的一种不正常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情感性变态人格犯罪。其主体犯罪心理的形成,固然和主体需要久未满足或遭受重大挫折而引起否定性情绪情感有关,多数还是一种精神病态,即行为
-
情感障碍伴躯体症状
ǎnzhàngàibànqūtǐzhèngzhuàng英文:Physicalsignassociatedwithaffectivedisorder情感障碍伴躯体症状指在抑郁或躁狂发作中,有显著的躯体症状与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疲乏无力、失眠、头痛、头晕、耳鸣、心慌、烦躁、气喘、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性欲
-
混合型情感障碍
拼音:húnhéxíngqínggǎnzhàngài英文:Bipolaraffectivedisorder,mixedPhase混合型情感障碍指患者发作中表现为躁狂相和抑郁相症状同时混合存在或交替发生,如情感高涨而运动减少,情绪低落而思维奔逸等。包括抗抑郁治疗时诱发躁狂,或抗躁狂治疗时诱发抑郁。混和
-
双相情感障碍
拼音:shuāngxiàngqínggǎnzhàngài英文:bipolaraffectivedisorder概述:双相障碍也称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affectivedisorder),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德国人Leonhard(1957)首先提出对情感
-
情感分裂性精神障碍
作症状。分裂情感性障碍是由Kasanin(1933)首先提出,病人同时存在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症状,有诱发应激因素,急性起病,家族中若干病例有情感障碍,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特殊类型,称分裂情感型,又有混合型、循环型之称。1970年以后有部分学者将此病归属于情感性精神病。ICD-9将之作为精神分
-
分裂情感性障碍
作症状。分裂情感性障碍是由Kasanin(1933)首先提出,病人同时存在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症状,有诱发应激因素,急性起病,家族中若干病例有情感障碍,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特殊类型,称分裂情感型,又有混合型、循环型之称。1970年以后有部分学者将此病归属于情感性精神病。ICD-9将之作为精神分
-
快速循环
拼音:kuàisùxúnhuán英文:Rapidcycling快速循环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个亚型,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而无明显情感正常间歇期,约占双相情感障碍10%左右,多见于女性(70%~80%),往往发生于多次发作以后,也有首次发作就呈快速循环者。按快速循环时间可分早发型(首次发作)和晚发型(占8
-
抑郁症临床路径(2012年版)
nchuánglùjìng(2012niánbǎn)英文:基本信息:《抑郁症临床路径(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8月14日《关于印发双相情感障碍等5个重性精神病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06号)印发。发布通知:关于印发双相情感障碍等5个重性精神病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
-
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30%的病人出现有先兆的偏头痛,偏头痛发作可为最早的症状,多发生在30岁,可能由于反复缺血或潜在的血管病引起,导致白质病变。20%的病人出现严重情感障碍,几个家系报道病程中出现明显抑郁、躁狂和自杀倾向,推测与尾状核及豆状核缺血性损伤有关。疾病描述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hereditarymult
-
雅伴片
拼音:yǎbànpiàn药品说明书:别名:艾地苯昆;雅伴片,羟癸甲氧昆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脑动脉硬化症、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等伴有情绪低沉、情感障碍、语言障碍等患者。用量用法:口服:每次30mg,每日3次,饭后服。注意事项:可有皮疹、食欲不振、胃痛、恶心、腹泻、多动、痉挛、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
-
艾地苯昆
拼音:àidìběnkūn药品说明书:别名:艾地苯昆;雅伴片,羟癸甲氧昆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脑动脉硬化症、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等伴有情绪低沉、情感障碍、语言障碍等患者。用量用法:口服:每次30mg,每日3次,饭后服。注意事项:可有皮疹、食欲不振、胃痛、恶心、腹泻、多动、痉挛、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
-
羟癸甲氧昆
guǐjiǎyǎngkūn药品说明书:别名:艾地苯昆;雅伴片,羟癸甲氧昆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脑动脉硬化症、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等伴有情绪低沉、情感障碍、语言障碍等患者。用量用法:口服:每次30mg,每日3次,饭后服。注意事项:可有皮疹、食欲不振、胃痛、恶心、腹泻、多动、痉挛、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
-
锂盐
概述:碳酸锂是一种抗躁狂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水溶液显碱性反应。有明显抑制躁狂症的作用,还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和多巴胺能神经末梢递质释放,增加突触前膜对递质的再摄取,使突触后膜受体敏感性降低,增加脑内5-羟色胺合成。口服易吸收,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体内的排泄速度
-
碳酸锂
ithiumbromide概述:碳酸锂是一种抗躁狂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水溶液显碱性反应。有明显抑制躁狂症的作用,还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和多巴胺能神经末梢递质释放,增加突触前膜对递质的再摄取,使突触后膜受体敏感性降低,增加脑内5-羟色胺合成。口服易吸收,不与血
-
Ns-16895
概述:碳酸锂是一种抗躁狂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水溶液显碱性反应。有明显抑制躁狂症的作用,还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和多巴胺能神经末梢递质释放,增加突触前膜对递质的再摄取,使突触后膜受体敏感性降低,增加脑内5-羟色胺合成。口服易吸收,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体内的排泄速度
-
氟比嗪
神病作用和镇吐作用均较强,锥体外系反应比较多见。对消除幻觉、妄想,改善呆滞、木僵、淡漠、退缩等症状有较好效果,对兴奋、躁狂症状疗效差。对非精神病的情感障碍,如焦虑、紧张有疗效,但通常只用于对苯二氮卓类产生耐受性的患者,且应短期应用低剂量。三氟拉嗪还可控制恶心、呕吐。三氟拉嗪的药代动力学:三氟拉嗪口服
-
三氟啦嗪
神病作用和镇吐作用均较强,锥体外系反应比较多见。对消除幻觉、妄想,改善呆滞、木僵、淡漠、退缩等症状有较好效果,对兴奋、躁狂症状疗效差。对非精神病的情感障碍,如焦虑、紧张有疗效,但通常只用于对苯二氮卓类产生耐受性的患者,且应短期应用低剂量。三氟拉嗪还可控制恶心、呕吐。三氟拉嗪的药代动力学:三氟拉嗪口服
-
甲哌氟丙嗪
神病作用和镇吐作用均较强,锥体外系反应比较多见。对消除幻觉、妄想,改善呆滞、木僵、淡漠、退缩等症状有较好效果,对兴奋、躁狂症状疗效差。对非精神病的情感障碍,如焦虑、紧张有疗效,但通常只用于对苯二氮卓类产生耐受性的患者,且应短期应用低剂量。三氟拉嗪还可控制恶心、呕吐。三氟拉嗪的药代动力学:三氟拉嗪口服
-
三氟比拉嗪
神病作用和镇吐作用均较强,锥体外系反应比较多见。对消除幻觉、妄想,改善呆滞、木僵、淡漠、退缩等症状有较好效果,对兴奋、躁狂症状疗效差。对非精神病的情感障碍,如焦虑、紧张有疗效,但通常只用于对苯二氮卓类产生耐受性的患者,且应短期应用低剂量。三氟拉嗪还可控制恶心、呕吐。三氟拉嗪的药代动力学:三氟拉嗪口服
-
三氟哌丙嗪
神病作用和镇吐作用均较强,锥体外系反应比较多见。对消除幻觉、妄想,改善呆滞、木僵、淡漠、退缩等症状有较好效果,对兴奋、躁狂症状疗效差。对非精神病的情感障碍,如焦虑、紧张有疗效,但通常只用于对苯二氮卓类产生耐受性的患者,且应短期应用低剂量。三氟拉嗪还可控制恶心、呕吐。三氟拉嗪的药代动力学:三氟拉嗪口服
-
三氟拉嗪
神病作用和镇吐作用均较强,锥体外系反应比较多见。对消除幻觉、妄想,改善呆滞、木僵、淡漠、退缩等症状有较好效果,对兴奋、躁狂症状疗效差。对非精神病的情感障碍,如焦虑、紧张有疗效,但通常只用于对苯二氮卓类产生耐受性的患者,且应短期应用低剂量。三氟拉嗪还可控制恶心、呕吐。三氟拉嗪的药代动力学:三氟拉嗪口服
-
Foster–Kennedy氏综合征
,常在早期呈现漫不经心及人格改变的精神症状。因此易被误诊为原发性痴呆。精神和躯体活动的缓慢与惰情非常突出,不一定出现智能衰退,但其思维呈抑制状态,情感障碍在肿瘤初期呈激惹与抑郁,及后变得迟钝、淡漠、甚至呈现缄默僵住状态。在早期可出现尿意频繁及尿失禁。摸索动作与强握反射是前额叶肿瘤的常见症状。约半数病
-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
iánbǎn)英文:基本信息:《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8月14日《关于印发双相情感障碍等5个重性精神病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06号)印发。发布通知:关于印发双相情感障碍等5个重性精神病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
-
双相情感性障碍
拼音:shuāngxiàngqínggǎnxìngzhàngài英文:Bipolaraffectivedisorder概述:双相障碍也称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affectivedisorder),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德国人Leonhard(1957)首先提
-
情感性障碍缓解期
ǎnxìngzhàngàihuǎnjiěqī英文:Recuperatephaseofaffectivedisorder据CCMD-Ⅱ-R,患者过去曾有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次以上发作史,当时已经完全缓解,没有任何症状,可以称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缓解期。但无复发倾向的单次发作,特别是抑郁发作,不作为缓解期。
-
情感诱发障碍
拼音:qínggǎnyòufāzhàngài概述:情感诱发障碍是指情感始动功能失调,受到刺激时情感易于诱发或诱发困难。病因病理病机:1.易激惹:常见于躁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2.病理性激情: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障碍。3.情感脆弱
-
Alzheimer病
现的大脑变性性疾病,起病多在50岁以后。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本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精神状态衰变,包括记忆、智力、定向、判断能力、情感障碍和行为失常甚至发生意识模糊等。患者通常在发病后5~6年内死于继发感染和全身衰竭。疾病描述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病因不明的进行性变性疾病,是痴呆最常